研究
西班牙:在長時間考試中女生比男生表現更好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報道,一般而言,女生在閱讀考試中成績較好,而男生則在數學以及自然科學中表現更優秀。然而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知識測驗的時間越長,女生的成績會更優異;此外,在數學以及自然科學的測驗中,男女生之間的分差也更小。
研究者表示,在最初的測驗中,女孩在閱讀考試中遠超男生,但男生在數學以及科學的考試中得分更高。不過總體來說,女生在考試中的投入度較為穩定。但若考試時長超過兩小時,此現象會出現變化,兩性在不同學科之間的表現差距得到了補償。除了PISA的數據之外,研究者還分析了男女在不同時長的441場數學考試中的表現,發現測驗時間越長,男女之間的成績差距也較小。此研究結果證明了女性在認知測試中的能力水平更加優秀。
(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譚瑞欣 編譯)
政策
俄羅斯:支持優秀高中生赴高校創新中心學習
近日,俄羅斯高等教育和科學部宣布,將撥出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優秀、具有創新潛力的高中生提前在高校學習、參與科學研究。這也是俄羅斯“產學研協調發展”規劃中的一項重要舉措。
目前,俄羅斯高等教育和科學部已在莫斯科國立大學、圣彼得堡國立大學、烏拉爾聯邦大學、新西伯利亞國立研究大學這四所研究型大學中設立了創新中心,以此為基地選拔和培養優秀的高中生提前進入大學學習并在實驗室參與科研。這一舉措旨在發掘和培養具有潛力的天才少年,加強高校與中學教育內容的銜接和過渡,加強青年科研人才隊伍建設,從而不斷提升俄羅斯在科學研究方面的競爭力。
(中國駐俄羅斯使館教育處 鄭潔嵐 編譯)
日本:課外社團活動強調深度學習
據日本東京都教育委員會網站消息,7月25日,東京都教育委員會發布《課外社團活動綜合指南——打造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學校生活》,提出以下四點要求:(1)讓學生自主并自發參加社團活動,禁止任何帶有強制性的參加要求,并將社團活動與學校教育相銜接,深化學生主體性、對話性深度學習;(2)基于體育醫學、運動科學等視角,讓社團活動變得更加合理、更為高效;(3)根據學生身心成長特點等,有效設定社團活動時間并讓學生定期休息,讓學生的學業學習、社團活動、校外活動、飲食、睡眠等變得均衡合理;(4)通過引入社團活動指導專員、設置社團活動顧問、積極吸納外部人員等方式,減輕教師社團活動指導方面的負擔,構建更為有效、更加協同的指導機制。該《指南》還對課外社團活動中涉及的競技類活動,包括鉛球、棒球、排球、劍道等在內的16項競技活動,結合以往事故案例進行安全對策的要點說明。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 李冬梅 編譯)
管理
法國:出臺應對校園欺凌新舉措
據法國國民教育與青年部網站消息,近日,法國國民教育與青年部頒發了2019年度“反對校園欺凌獎”,這是繼2013年設立該獎項以來連續6次頒發此獎。在今年“反對校園欺凌獎”頒獎典禮上,法國國民教育與青年部部長布朗蓋提出了應對中小學校園欺凌的10項新舉措:將“保護孩子上學不受欺凌的權利”寫入教育法典;為小學和初中制訂反欺凌計劃,其中包括培養能夠應對欺凌事件的教職團隊等;在學校評估中增加對學校環境的評估;在預防欺凌行動框架下,建立應對欺凌事件的全國聯絡平臺;在出現復雜的欺凌事件時,通過所在省的干預網絡幫助中小學處理欺凌事件;依托全國專家委員會進一步充實和豐富發放給教職人員、學生和家長的應對欺凌的資料;為所有教職人員提供防范校園欺凌的培訓;延長用于監控網絡欺凌的網絡平臺開放時間;在幼兒園和小學開展宣傳活動,從小學一年級起設立“拒絕欺凌”獎;在法國舉辦應對校園欺凌的國際研討會,并倡議各國簽署應對校園欺凌國際公約。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 紀俊男 編譯)
澳大利亞:如何平衡技術之于教育的利弊?
是否允許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一直是教育的熱點。6月26日,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教育部長詹姆斯·梅利諾宣布:從2020年第一學期開始,維多利亞州所有中小學生禁止在學校使用手機,以減少干擾、應對網絡欺凌并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維多利亞州的這一禁令是緊跟法國政府2018年宣布禁止學生將手機帶到學校之后作出的決定。
2018年6月,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政府開始研究手機在學校使用的好處和風險,研究之后該州政府指出,未來將只禁止該州小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中學可以自由決定。州政府表示,已經認識到技術在學生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希望給予中學靈活度以最能支持學生的方式平衡技術的好處和風險。關于在校園里使用手機的爭論也在丹麥、瑞典和英國發生過。美國紐約市從2006年開始禁止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但這一禁令最終在2015年廢除。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 唐科莉 編譯)
澳大利亞:促進學生習得社會和情感技能
澳大利亞社區兒童健康中心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兒童入學時積極的心理健康與學業成績呈正相關。積極心理健康也稱為心理健康能力或社會和情感健康,指兒童的心理社會功能。該研究指出,澳大利亞20%在校學生有社會能力和情感成熟方面不健康發育的風險,改善兒童的心理健康可能是改善弱勢兒童學業成功和減少學業學習差異的一種策略。
近年來,澳大利亞以積極心理健康為目標的學校項目越來越普遍。有證據表明,在家庭早期教育和護理環境中建立積極和穩定的成人-兒童關系有助于學校提高學生的社會和情感技能。一旦孩子開始上學,培養積極的師生關系、安全包容的社區-家庭-學?;锇殛P系對學生習得健康的社會和情感技能十分有益。
(上海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潘洪美 編譯)
責任編輯 董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