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大氣環境”系列微專題探析(二)

2019-11-07 11:45:04吳昭洪蘇公兵王艷強
地理教育 2019年11期
關鍵詞:影響

吳昭洪 蘇公兵 王艷強

微專題3 三圈環流

一、高考解析

★核心考點

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考情解讀

本專題主要考查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等內容。近幾年高考試題對于本專題的考查,主要是結合南極科考站的建立、帆船環球航行等新材料,創設新情景,考查全球氣壓帶、風帶的位置、風向的判斷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答這類題目需要在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基礎上,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在學科素養上,著重體現區域認知和人地協調觀等基本素養考查。

★命題熱點

在命題方向上,純粹考查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律的題目較少,常隱含于考查氣候的題目中。近幾年高考題往往依托一定的地理情景材料,考查氣壓帶、風帶分布及移動對自然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充分體現了考查“有用的地理”和“生活中的地理”的命題方向。

在命題立意上,充分體現素養立意,考題均是在區域認知的基礎上,滲透綜合思維的理念,最終體現人地協調觀。例如,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選考地理卷第26題,以大西洋不同地點所處的風帶為背景材料,考查不同地點所處的風帶及風帶對航海和風力發電的影響等。

在命題形式上,近幾年以選擇題形式出現較多,常常結合具體的區域,以真實生活情境作為試題的素材進行設問。例如,2018全國Ⅱ卷第7題,以推測我國第五個南極科學考察站五星紅旗常年飄揚的方向為素材,考查了南半球極地東風帶的主要風向。

二、知識精析

★知識網絡(圖1)

圖1

★重點突破

1.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分布與移動

(1)冷熱不均使其“動”。假設地球不自轉,地表均一,在赤道與極地之間形成單圈環流(地球近地面形成“三壓二風”)。北半球單圈環流如圖2所示。

圖2

(2)地球自轉使其“偏”。假設地表均一,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形成三圈環流(圖3中a為低緯度環流圈、b為中緯度環流圈、c為高緯度環流圈)。地球近地面形成“七壓六風”,分布特征:“0-3-6-9”“高低相間”“南北對稱”。北半球三圈環流如圖3所示。注意從成因上區分:氣壓帶A、G——熱力因素,氣壓帶C、E——動力因素。

(3)地球公轉使其“移”。假設地表性質均一,地球公轉使太陽直射點隨季節南北移動,由此產生氣壓帶和風帶隨季節有規律地移動(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氣壓帶、風帶隨季節移動如圖4所示。

圖3

圖4

2.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對于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除結合氣候類型及其特征理解,還可借助氣溫與降水規律加以分析。

(1)氣壓帶和風帶對氣溫的影響。對氣溫的影響,主要考慮緯度因素,其基本規律為由低緯向高緯氣溫逐漸降低。而氣壓帶和風帶起到了助推作用,例如,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的地區高溫天氣更多;受極地東風帶影響的地區氣溫更低一些;受中緯西風影響的地區冬季明顯溫度偏高。

(2)氣壓帶和風帶對降水的影響。對降水的影響,主要考慮不同氣壓帶和風帶的大氣運動狀況(是否含有豐富的水汽或者具備降溫過程),具體如表1所示。

★易錯點歸納

氣壓帶、風帶分布圖的類型: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的表現形式是不同的,近年來高考經常涉及的局部圖和變式圖主要有三類,如圖5所示。

表1 氣壓帶和風帶對降水的影響

圖5

三、真題透析

★例題解析

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2017年海南卷第21題)新西蘭首都惠靈頓依山坡而建,三面環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風城”之稱,圖6示意惠靈頓的位置。

分析惠靈頓常年多風的原因。

【解析】確定惠靈頓的位置(區域定位)是解答本題的關鍵。由圖6可知,惠靈頓位于40°S以南,處于南半球中緯西風帶內,常年受西風控制,這是惠靈頓多風的根本原因。由圖6中海陸位置和題干材料可知,惠靈頓位于沿海地區,“三面環山,西面朝向大?!?,從而形成喇叭形的地貌,有利于風的長驅直入,因此一年之中大部分日子都刮風,有“風城”之稱。

圖6

參考答案:地處西風帶,常年盛行偏西風;兩島之間為海峽,風速加快;依山面海,迎風。

★仿真練習

在全球范圍內,云層分布面積、緯度或高度的變化將影響全球的溫度。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低空云能遮擋入射陽光(強于云層的溫室效應);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層下的熱量(強于云層的削弱作用)。研究發現,自198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云層多少沒有明顯變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層厚度和成分無明顯變化)、中緯度低層云向兩極移動的趨勢明顯。據此完成 1~2題。

1.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中緯度低層云向兩極移動表明:

A.極地東風減弱

B.中緯西風減弱

C.低緯信風減弱

D.副熱帶高壓減弱

2.中緯度低層云向兩極移動將加劇全球氣候變暖,其原因是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

A.中低緯度增多,高緯度也增多

B.中低緯度減少,但高緯度增多

C.中低緯度增多量大于高緯度減少量

D.中低緯度增多量少于高緯度減少量

圖7中四地位于同一大陸西岸沿海低地,讀圖完成 3~4題。

圖7

3.圖中四地,位置最南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地區的組合中,氣候特征大致相同的是: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④

圖8中M、N海域均是世界優良漁場,讀圖回答問題。

5.從大氣環流對天氣的影響分析,比較M、N兩漁場捕撈作業的天氣條件。

參考答案:1.A 2.C 3.D 4.A

5.冬半年M漁場和N漁場都盛行西風,陰雨天氣多,海面風浪大;夏半年N漁場仍盛行西風,而M漁場受副熱帶高壓影響,多晴朗高溫天氣,海面風浪小。

圖8

微專題4 季風環流

一、高考解析

★核心考點

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的分布;季風環流的形成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考情解讀

本專題在高考中主要是結合北半球冬夏氣壓中心的分布判斷季節,結合具體區域或時事材料考查季風環流對氣候的影響、季風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等。近幾年高考對于本專題的考查,主要是以某區域的海平面氣壓分布圖或古今航海路線圖為背景,考查季節、節氣的判斷,季風氣候的特點及影響等。在學科素養上,更加突出地理學科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素養的考查。

★命題熱點

在命題方向上,往往結合古今地理時事考查季風環流對于遠洋航行或產業活動的影響,或者依托圖表材料考查不同季節北半球氣壓中心的分布或根據北半球氣壓中心的分布情況判斷季節。

在命題立意上,充分體現能力立意和素養立意,重在考查從圖表材料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進行區域定位,并調動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思維和判斷分析的能力。例如,2018年北京卷第6、7題,以北半球某日02時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為材料,考查此時的節氣及不同地區地理現象的判斷。

在命題形式上,直接考查季風環流原理的題目較少,而是借助具體生活情景或真實的地理圖表材料考查季風環流知識和原理的應用。題目多以選擇題形式出現,以綜合題形式考查較少,在綜合題中往往以設問的形式出現。

二、知識精析

★知識網絡(圖9)

圖9

★重點突破

1.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由于地球表面不均勻,有海陸之分,特別是北半球,陸地面積較大,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破壞了氣壓帶和風帶的完整性,使緯向的氣壓帶被分隔成一系列高、低氣壓中心。

(1)1月份北半球主要的氣壓中心和冬季風(圖10)。

(2)7月份北半球主要的氣壓中心和夏季風(圖11)。

2.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的比較(表2)

★易錯點歸納

1.南亞季風的成因

圖10

圖11

表2 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的比較

南亞的西南季風是由于夏季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帶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向右偏轉形成的。與之相類似的還有澳大利亞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風,是由于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帶冬季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向左偏轉形成的。南亞的東北季風是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風從亞洲高壓吹向赤道低壓,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向右偏轉成為東北季風。

2.世界季風氣候的分布

季風是隨季節變化而有規律地改變風向的風,季風氣候不僅分布在亞洲。

(1)南亞地區。冬季為東北風,夏季為西南風。主要是氣壓帶、風帶隨季節移動及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的。

(2)東亞地區、北美洲東南部地區、南美洲東南部地區、澳大利亞東南沿海。冬季為西北風,夏季為東南風。主要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的。

(3)澳大利亞北部。冬季為東南風,夏季為西北風。主要是氣壓帶、風帶隨季節移動形成的。

三、真題透析

★例題解析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 1~ 2題。

(2018年江蘇卷第1~2題)公元399—412年,僧人法顯西行求法,游歷三十余國,其旅行見聞《佛國記》是現存最早關于中國與南亞陸海交通的地理文獻。圖12為“法顯求法路線示意圖”。

圖12

1.《佛國記》中有“無冬夏之異,草木常茂,田種隨人,無有時節”的記載,其描述的區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爾高原

C.斯里蘭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2.法顯從耶婆提國乘船返回中國最適合的時間是:

A.1月~5月 B.5月~9月

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第1題,由題干“無冬夏之異”可知該地區全年氣溫差異不大,由“草木常茂,田種隨人,無有時節”可推知,該地區全年氣溫較高,且降水豐富。讀圖并結合區域地理知識可知,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馬拉雅山區,海拔較高,氣溫較低,草木常茂現象不會出現,A錯誤;帕米爾高原深居內陸,且海拔較高,冬季漫長,氣溫較低,B錯誤;斯里蘭卡沿海平原地勢平坦,位于南亞季風氣候區,全年高溫,降水豐富,符合《佛國記》的敘述,故C正確;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氣溫年變化大,也不會出現草木常茂的現象,D錯誤。第2題,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動力來自于盛行風,從耶婆提返回中國,一路向東北前行,最適合的是遇到西南風,可以順風而行,東南亞地區吹西南風的季節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月~9月這段時間,故B正確。

參考答案:1.C 2.B

★仿真練習

南亞地區冬夏季的大氣環流形式決定了其整體的氣候狀況。圖13示意南亞地區夏季風的進退時間。據此完成 1~2題。

圖13

1.圖示區域夏季風控制時間最長的地點位于:

A.西南部 B.東南部

C.東北部 D.西北部

2.3月至5月為南亞地區的熱季,該季節南亞地區氣溫高的原因是:

①太陽直射點北移,太陽高度較大②西南季風到達,帶來的熱量較多③受東北季風控制,晴天多云量少④北方山地阻擋,受冷空氣影響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季風指數是某一地區季風現象明顯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風現象愈明顯,它反映了一個地區季風的強弱程度。讀圖14完成 3~5題。

圖14

3.造成東亞地區季風指數較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異

B.海拔差異

C.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D.氣壓帶風帶位置隨季節移動

4.1923年,我國東部地區夏季出現下列現象可能性較大的是:

A.南北皆旱 B.南澇北旱

C.南旱北澇 D.南北皆澇

5.20世紀末冬季風指數明顯減小,其原因可能是:

A.冬季風減弱 B.夏季風減弱

C.海陸熱力差異減小 D.溫室效應加劇

6.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山西有3 000多年的釀醋史,山西老陳醋以其“酸、香、甜、綿、鮮”的獨特品質名列我國四大名醋之首。老陳醋選用優質高粱、大麥、豌豆等原料經“蒸、酵、熏、淋、陳”五步法釀制而成,但只有經歷“夏曬三伏積淀,冬撈三九終歸”的陳釀過程的醋才能叫“老陳醋”,這項技術要把醋放在缸內,進行至少一年的“陳釀”釀造,其濃縮倍數達3倍以上。圖15為山西部分地區示意圖。

圖15

(1)簡述當地冬夏氣溫的特點及其成因。

(2)分析“夏伏曬”“冬撈冰”隔年陳釀釀醋工藝的合理性。

參考答案:1.B 2.C 3.C 4.C 5.D

6.(1)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年溫差大。原因:山西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2)夏季:陽光照射時間長,且強度大,此時“伏曬”水分易蒸發,化學反應充分;冬季:寒冷,溫度常常在0°C以下,缸中的水會結冰,“撈冰”可將水分剔除,提高醋的濃度。

微專題5 常見的天氣系統

一、高考解析

★核心考點

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及其對天氣的影響。

★考情解讀

本專題在近幾年高考中,主要以臺風、沙塵暴等氣象災害等作為背景材料,考查天氣系統的特點及其對天氣的影響;依托氣溫、氣壓變化曲線圖或氣壓分布圖,考查學生獲取、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調動、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試題更多的體現“天氣系統時空變化特點和影響”,在學科素養上,更加突出地理學科綜合思維的考查。

★命題熱點

在命題方向上,往往結合天氣形勢圖考查天氣變化特點,或者通過一些特殊的天氣現象(如臺風)考查天氣系統類型的判斷和天氣現象形成機制。

在命題立意上,試題多以社會比較關注的天氣現象為素材,考查地理天氣系統的形成過程、特點及其影響,體現綜合思維。例如,2018年課標Ⅲ卷第37題,以春季T時刻亞洲部分地區的海平面氣壓分布圖為材料,考查了鋒面形成的原因及預測某地的天氣變化;2018年課標Ⅱ卷第37題,以龍卷風為背景材料,考查了低壓系統的特點。

在命題形式上,選擇題和綜合題均有出現,選擇題往往考查天氣系統的判斷及帶來的天氣變化,綜合題則綜合考查天氣系統的形成原因、特點、影響等,難度往往較大。

二、知識精析

★知識網絡(圖16)

圖16

★重點突破

1.比較法識別天氣系統

(1)冷鋒、暖鋒與準靜止鋒(表3)。

(2)低壓系統與高壓系統(表4)。

2.綜合思維理解鋒面氣旋

鋒面氣旋是氣旋和鋒面的復合系統,認識鋒面氣旋應綜合鋒面系統和氣旋系統的特點進行理解。鋒面常出現在氣旋的低壓槽部位,是因為低壓槽部位氣壓低,兩側不同性質的氣團在低壓槽相遇,才會形成鋒面,而高壓脊部位則不會出現氣團相遇的情況,故不會出現鋒面反氣旋(圖17)。

表3 冷鋒、暖鋒與準靜止鋒

表4 低壓系統與高壓系統

圖17

氣旋中鋒面類型的判斷,可以結合氣旋的旋轉方向和鋒面類型的概念綜合判斷。以北半球鋒面氣旋為例,根據氣旋氣流旋轉方向(逆時針),槽線a處氣流由高緯地區向低緯地區運動,高緯度地區一般氣溫較低緯度地區低,冷氣團推動暖氣團運動,故形成冷鋒;槽線b處氣流由低緯地區向高緯地區運動,暖氣團推動冷氣團運動,故形成暖鋒(圖18)。需要注意的,有時也會出現高緯度地區在某時段內氣溫高于低緯度地區的現象,在槽線a處則易出現暖鋒,槽線b處則易出現冷鋒(圖19)。

鋒面氣旋控制地區的天氣狀況,則可以根據鋒面類型的特點和氣旋特點判斷即可。

圖18

圖19

★易錯點歸納

動態的天氣變化。天氣系統是隨時空不斷演變的。同一時間,不同地點受不同天氣系統控制,天氣不同。同一地點,隨著時間變化,處在同一天氣系統的不同部位或不同天氣系統的控制,天氣狀況也不同。高考試題材料給出的天氣形勢圖往往是靜態的,而考查方向是未來天氣變化趨勢,考生往往因缺乏時空轉化、動態思維造成失分。解決此類問題可采取相對位移法,例如,圖21示意某一天氣系統,該系統以120km/天的速度自西向東移動,判斷這兩天內甲地可能經歷天氣狀況?根據相對位移法,可得出圖21、圖22,觀察可知甲地在兩天內分別經歷了高壓脊和低壓槽的控制,天氣也由晴朗轉為陰雨。

圖20

圖21

圖22

三、真題透析

★例題解析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新課標Ⅱ卷第4~5題)2013年7月30日,我國西北某地出現強沙塵暴,圖23示意該地當日14~24時氣溫、氣壓隨時間的變化。

圖23

(1)強沙塵暴經過該地時間段是:

A.16~17時 B.17~18時

C.18~19時 D.19~20時

(2)與正常情況相比,強沙塵暴經過時,該地:

A.氣溫水平差異減小

B.水平氣壓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陽輻射增多

D.大氣逆輻射減弱

【解析】本題組以沙塵暴為背景材料,實際是考查冷鋒天氣系統知識。第(1)題,由圖中氣溫、氣壓隨時間的變化特點可知,本次強沙塵暴是因冷鋒過境形成的,18~19時,氣溫下降幅度和氣壓上升幅度都最大,說明正是強沙塵暴伴隨冷鋒過境的時間段。故選C。第(2)題,強沙塵暴經過該地時,該地氣溫下降幅度和氣壓上升幅度都很大,導致氣溫水平差異和水平氣壓梯度都增大,故A錯誤,B正確。沙塵暴經過時,沙塵彌漫,大氣能見度降低,削弱了太陽輻射,使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隨之減少,但增強了大氣逆輻射,故C、D兩項錯誤。

參考答案:(1)C (2)B

★仿真練習

(2019年北京卷改編)圖24為某日08時亞洲局部海平面氣壓分布圖。讀圖完成1 ~ 2題。

圖24

1.圖中控制東海的天氣系統應是:

2.圖示區域:

A.①地的風向為東南 B.②地有大霧出現

C.③地未來有強降水 D.④地有鋒面氣旋

圖25為2017年5月1日14時亞洲部分地區海平面氣壓形勢圖。讀圖完成3 ~ 4題。

圖25

3.該日,下列地區可能:

A.江蘇大部分地區遭受凍害

B.重慶發生滑坡泥石流

C.青海大部分地區普降暴雨

D.浙江沿海受臺風襲擊

4.圖中鋒面系統過境前后,江蘇天氣變化與下列圖示相符的是:

5.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圖26和圖27分別為2018年6月28日10∶00和7月1日10∶00澳大利亞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圖中H表示高氣壓,L表示低氣壓,×表示氣壓活動中心,陰影區為雨區)。

圖26

(1)指出2018年6月28日至7月1日悉尼的天氣變化特點。

(2)比較6月28日澳大利亞南、北部沿海地區風速的差異,并說明判斷依據。

圖27

參考答案:1.D 2.C 3.B 4.B

5.(1)風向由東南風變為偏西風;由陰雨天氣轉變為晴朗天氣(2)差異:北部沿海風速小于南部沿海。依據:北部沿海等壓線稀疏,南部沿海等壓線密集,因此北部沿海水平氣壓梯度力小于南部沿海,則北部沿海風速小于南部沿海。

微專題6 天氣與氣候

一、高考解析

★核心考點

常見的天氣現象;氣候類型的分布、成因、判斷及對其他地理要素的影響。

★考情解讀

本專題主要考查常見的天氣現象及其成因,氣候類型分布、成因、判斷和氣候對其他地理要素的影響。近幾年高考對本專題的考查,主要是結合雪、霧、臺風等天氣現象,考查其成因及影響;氣候屬于高頻考點,幾乎年年涉及,主要是以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及不同區域的產業活動為背景材料,考查氣候類型的影響因素、分布、判斷及與其他地理要素的聯系,突出考查獲取、解讀信息能力和運用分析基本地理知識原理的能力,從核心素養來看,對學生的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要求較高。

★命題熱點

在命題方向上,往往以區域地圖為載體,根據地理位置判斷氣候類型,進而分析氣候對區域內河流、植被、水文及產業活動等地理要素的影響。例如,2017年全國Ⅰ卷第36題非洲坦桑尼亞劍麻和2019年全國Ⅱ卷第36題云南省賓川縣水果種植,都考查了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在命題立意上,注重考查地理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試題往往結合區域背景,進行層層設問縱向考查,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規律原理的基礎上解決實際問題,突出能力立意和素養立意。例如,2016年全國Ⅰ卷第37題勘察加半島,2019年全國Ⅰ卷第37題里海,都考查了地形對氣候的影響,突出考查了基本規律認知能力、地理要素信息提取能力和要素間邏輯關系綜合思維能力。

在命題形式上,選擇題和綜合題均有出現,選擇題往往直接考查氣候類型的分布和影響因素。例如,2018年全國Ⅰ卷第11題畢節旅游,直接考查了影響氣溫的因素。綜合題往往重點考查氣候與其他地理要素的聯系,綜合性較強。

二、知識精析

★知識網絡(圖28)

★重點突破

1.影響氣候的因素

主要包括太陽輻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和季風環流)、洋流等,對氣候的兩大因子氣溫和降水產生重要影響。

(1)提取因素。氣候要素在試題中常顯三隱二,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通常作為顯性信息出現,可以從文字或圖形材料中直接獲取,而大氣環流和洋流通常為隱形信息,需對給出的具體區域進行判讀來獲取相關信息(圖29)。

(2)運用因素。高考慣于從“認知沖突”的角度考查氣候要素,分析問題要有所取舍,一般運用要素分析問題時可依據流程圖(圖30)進行。例如,分析圖29沿海地區氣候干旱的原因與“沿海地區降水多”產生認知沖突,由此可知海陸位置不是影響降水的唯一因素,應采用綜合比較的思路。根據流程圖(圖30),第一步:從圖形材料獲取緯度位置信息(14°S),可得出結論:位于熱帶,全年氣溫高,蒸發旺盛。第二步:依據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聯系大氣環流知識,可判斷圖示沿海位于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帶,再結合圖中等高線信息,可知圖示沿海地區東側有高大山脈。綜合可得出結論:受東部山地阻擋,處于東南信風的山地背風坡,不利降水。第三步:根據圖形材料,結合洋流分布可推斷沿海有秘魯寒流流經。可得出結論:沿海寒流有顯著的減濕作用。

圖28

圖29

圖30

2.氣候類型的判斷

高考試題一般不會直接考查氣候類型的判斷,但氣候類型的判斷往往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氣候類型的判斷可采用以下三種方法。

(1)定位法。根據區域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結合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對照確定氣候類型(非地帶性氣候除外),如圖31所示。

(2)定量法。試題材料中如果給出氣溫和降水的相關信息,一般采用這種方法,判斷時可以遵循以下流程(圖32)。

圖31

圖32

(3)定性法。如果題目中給出了相關典型植被、動物、農作物、水文特征等信息時,可采用定性的方法判斷。例如,出現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可判斷地中海氣候,出現斑馬可判斷熱帶草原氣候。

★易錯點歸納

氣候對地理要素的影響:根據地理環境整體性特征,要素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的,氣候與其他地理要素關系密切,主要是通過氣象要素對其他地理要素產生影響(圖33),考生容易遺漏答題角度。

圖33

三、真題透析

★例題解析

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2019全國Ⅱ卷第36題)云南省賓川縣位于橫斷山區邊緣,高山地區氣候涼濕,河谷地區氣候干熱。為解決河谷地區農業生產的缺水問題,該縣曾在境內山區實現小規模調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賓(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廣節水措施,當地農業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來,賓川縣河谷地區以熱帶、亞熱帶水果為主的經濟作物種植業蓬勃發展。圖34示意賓川縣的地形。

(1)說明地形對賓川縣河谷地區干熱氣候特征形成的影響。

(2)用水得到保障后,當地熱帶、亞熱帶水果種植業蓬勃發展,從氣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圖34

【解析】本題考查影響氣候的因素和氣候對人類農業生產的影響,意在考查學生獲取、解讀圖文信息的能力和遷移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考查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第(1)題,根據圖文信息可判斷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形特點呈現山高谷深。由于河谷兩側為高山,阻擋了暖濕氣流,水汽較少,而且當暖濕氣流翻越高山后,氣流下沉,氣溫遞減率較迎風坡大,氣溫上升快,同時氣流下沉升溫造成水汽難以冷卻成云致雨,下沉氣流成為干熱風(焚風效應),使谷地氣候變得又干又熱;再加上谷地地形封閉,熱量難以擴散,導致山谷內氣溫更高。第(2)題,影響農業的氣候因素,一般可以從熱量、光照、降水、晝夜溫差、氣象災害5個方面考慮。由圖形信息可知賓川縣緯度低,北部有高大山脈阻擋,受冬季風影響小,全年氣溫偏高,生長期長,熱量條件適宜熱帶、亞熱帶水果的生長;海拔高,光照強,氣候干熱,降水少,晴天多,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水果有機質積累(糖分積累),水果品質高,市場競爭力強。該題重點考查學生運用地理學科必備知識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綜合分析的能力,揭示氣候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系,體現高考核心素養的綜合思維。

參考答案:(1)賓川縣位于溫暖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氣流,氣流下沉過程中增溫且谷地熱量不易散失,導致熱(氣溫高),同時不易形成降水,導致干(降水少)(2)全年氣溫高,熱量充足,熱帶、亞熱帶水果全年可以生長(海拔高,晴天多);氣溫日較差大,光照強,有利于水果品質提高(糖分積累)。

★仿真練習

據統計,近30多年來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2mm/年,不同省份、不同季節海平面升降狀況存在差異。圖35示意天津市沿海2015年、2016年與常年同期海平面逐月變化。據此完成 1~ 3題。

圖35

1.近30多年來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入海徑流量增大 B.全球氣候變暖

C.海洋降水增加 D.海洋蒸發減弱

2.影響天津市沿海常年同期海平面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氣候變暖 B.熱帶氣旋

C.入海徑流量 D.冬夏季風

3.與2015年相比,2016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總體變化帶來的影響可能是:

A.河口發生咸潮的次數減少

B.陸地面積增大

C.海水入侵造成的危害減弱

D.海岸侵蝕程度加大

4.圖36為“加拿大50°N附近溫哥華—溫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圖及部分城市氣候資料圖”。讀圖回答問題。

圖36

(1)溫哥華被稱為“加拿大雨都”,試分析原因。

(2)萊斯布里奇與溫尼伯氣溫不同。試比較同屬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兩地氣候特征的差異,并分析其冬季氣溫差異的主要原因。

參考答案:1.B 2.D 3.D

4.(1)位于中緯西風帶,常年盛行來自海洋的西風,位于沿海山脈的迎風坡,多地形雨;沿岸有阿拉斯加暖流流經,増濕作用明顯(2)差異:萊斯布里奇冬季氣溫相對較高;氣溫年較差相對較小;年降水量較少。溫尼伯冬季氣溫低;氣溫年較差相對較大;年降水量較多。原因:萊斯布里奇位于落基山東麓地區,頻繁受到下沉暖氣流的影響(焚風效應),增溫明顯,故冬季氣溫偏高。

猜你喜歡
影響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哪些顧慮影響擔當?
當代陜西(2021年2期)2021-03-29 07:41:24
影響大師
沒錯,痛經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媽媽寶寶(2017年3期)2017-02-21 01:22:28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中國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如何影響他人
APRIL siRNA對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響
對你有重要影響的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99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91福利片| 无码人中文字幕| 亚洲嫩模喷白浆| 免费高清a毛片| 美女被狂躁www在线观看| 草逼视频国产|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99久视频|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四虎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久草中文网|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国产成人资源| 欧美啪啪视频免码|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在线免费看黄的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91小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99r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青青草欧美| 在线观看91香蕉国产免费|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亚洲成人在线网|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日韩a级毛片| 成人小视频网|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草草影院国产第一页|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久久综合五月|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亚洲综合第一页|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欧美日本激情|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国产美女免费| 国产精品浪潮Av|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精品国产99久久| 色综合五月婷婷| 最新痴汉在线无码AV|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1九色最新地址|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欧美在线视频a| 久久熟女AV|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1级黄色毛片|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