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冉冉
(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東院區神經外科 山東 濟寧 272100)
下肢深靜脈血栓(DVT)是外科臨床治療中一種較為嚴重的手術并發癥,在顱腦外傷患者的開顱手術治療后較為常見。這是由于顱腦外傷開顱手術所需時間過長、手術中需要接受較長時間的全身麻醉及氣管插管等造成的患者昏迷、肢體障礙、長期臥床等,都是會誘發其下肢DVT危險因素[1]。臨床上通過對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幫助患者有效預防下肢DVT的形成。本文也對92例顱腦外傷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護理后的應用效果進行了研究分析,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6月的92顱腦外傷患者作為護理對象,隨機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對照組(n=46例)顱腦外傷患者年齡為28~68歲、平均(41.3 2±3.51)歲;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研究組(n=46例)顱腦外傷患者年齡為26~67歲、平均(45.22±3.18)歲;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2例。一般資料顯示,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之間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給予研究組患者常規護理基礎上的中西醫結合護理,為此醫護人員應在護理過程中嚴格遵守循證原則。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情志護理:較大情緒波動會對患者的治療及護理依從性造成較大影響。在治療過程中形成的焦慮、低落等不良情緒可能會加重患者的血管痙攣程度,因此而造成的高血栓形成率十分不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術后生活質量。為此,醫護人員可通過安撫患者情緒、耐心講解手術及護理治療方案、鼓勵患者勇敢堅持等情志護理措施,幫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緒及治療效果。②健康教育: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必不可少。例如,建議患者穿著較為寬松的衣服,有效防止靜脈壓升高、血液淤滯等情況的發生;建議患者食用較為清淡、低脂、易消化以及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等的日常飲食;建議患者適當運動以加快確保肢體血液循環;建議患者多喝水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等。③體位及身體護理:護理人員可幫助患者適當抬高肢體體位20度到30度,有效促進輸液過程中的靜脈回流,但需要避免小腿深靜脈回流[2];建議神智清醒的患者盡可能地參與到生活自理及適度運動中去,通過加強肌肉、關節等部位的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囑咐運動障礙較高的患者家屬協助或幫助患者定期進行一些簡單的背伸、旋轉以及屈膝動作。④緊急護理:護理人員應當密切關注患者術后恢復情況,當發現患者出現下肢腫脹、肌肉深壓痛、淺靜脈怒張等臨床癥狀,應當及時檢測患者的下肢周徑差值。該差值>0.5cm時,護理人員應當及時通知相關醫師并采取緊急處理措施。⑤中藥熏洗:護理人員可幫助患者在手術治療后的第二天使用全自動中藥熏洗體機進行下肢部位熏洗,每天一次,每次堅持20分鐘[3]。⑥穴位護理:護理人員可幫助患者進行下肢穴位力度適中的定期按摩,并且還可通過兩天一次的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貼敷治療幫助患者緩解肢體障礙癥狀。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率以及其護理滿意度評分,患者的滿意度評分采取我院自制的問卷調查進行,評分項目分為以下四個方面:基礎護理、護理技術、緊急處理以及護理態度,每個項目25分,總分100分。評分越高,護理滿意度越高。
本研究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21.0對數據進行有效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表示并對其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并對其行t檢驗,統計值差異為P<0.05。
研究組護理后下肢DVT形成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的下肢DVT形成率對比(n=46)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s,n=46)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s,n=46)
?
顱腦外傷患者在手術后通常會處于不同程度的昏迷或肢體障礙狀態,長時間的臥床休養可能會導致他們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對病情恢復及術后生活質量的提高造成了較大影響。為此,對顱腦外傷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十分重要。據研究數據顯示,中西醫結合護理于顱腦外傷患者治療中的應用能夠起到較好的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效果。
中西醫結合護理,有效結合了中醫護理及西醫護理的理念、方法及優勢。一系列的中西醫結合護理措施,能夠在有效改善患者治療情志的同時,加快患者的病情及身體恢復速度。本研究中的護理措施通過幫助患者調整體位、改善及下肢深靜脈血流情況、加強患者的飲食健康及日常康復訓練以及中西醫治療等護理措施,幫助患者有效降低在顱腦外傷手術后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率。研究證明,接受中西醫結合護理研的究組患者下肢DVT形成率為6.52%,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19.56%的下肢DVT形成率;研究組患者的滿意度評分也明顯高于對照組。
總的來說,中西醫結合護理對顱腦外傷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起著積極的預防作用。為了降低患者顱腦外傷后的下肢DVT形成率,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術后生活質量,中西醫結合的護理干預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