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聰聰
(武義縣第一人民醫院 浙江 金華 321200)
支氣管哮喘是兒科常見病,發病后患兒臨床表現主要為呼吸困難、咳嗽等,并伴有梗阻性呼吸道疾病,隨著疾病發展,患兒普遍出現上呼吸道感染,進一步影響患兒預后。我院在臨床干預期間,重視對小兒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呼吸道感染的診斷與治療,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相關內容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間收治的136例小兒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呼吸道感染患兒,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兒68例,包括男36例,女32例,平均年齡(5.3±0.9)歲。對照組患兒68例,包括男38例,女30例,平均年齡(5.1±1.2 )歲。
1.2.1 病原體檢測
在充分清理患兒的口鼻后,于聲門下的呼吸道內放置無菌吸痰管,將深部痰液抽出后送入實驗室,通過免疫熒光法,對患兒體內分泌物進行檢測。
1.2.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接受常規治療,包括抗感染、平喘解痙等。在對照組患兒治療方法的基礎上,觀察組患兒接受小青龍口服液(上海玉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1020252)治療,取小青龍口服液,1支/次,3次/d,根據患兒臨床癥狀,實施7-14d治療。
統計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其療效判定標準為:顯效、有效、無效。(1)顯效。用藥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呼吸功能正常;(2)有效。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改善,呼吸功能與治療前相比增強;(3)無效。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
同時,統計兩組患兒的病原菌檢測結果。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本次研究的數據進行處理,以χ2值檢驗數據間的差異,當P<0.05時,認為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從兩組患兒的病原體分布情況來看,本文所選的136例患兒中,共檢測出病毒76株、細菌60株,相關資料如表1所示。

表1 病原體分布結果
在比較兩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后,發現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相比,P<0.05,相關資料見表2。

表2 治療效果(n)
支氣管哮喘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嚴重影響了患兒身心健康,隨著疾病發展,患兒普遍合并呼吸道感染,進一步影響預后。因此在臨床上,針對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呼吸道感染的診斷與治療,已經成為相關人員關注的重點內容。從本文研究結果可知,誘發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兩大類,其中病毒病原體例數高于細菌,包括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肺炎鏈球菌。現代臨床研究認為,引發支氣管哮喘的原因較多,主要包括:(1)誘發感染的病原菌及其毒素。患兒發病與呼吸道感染之間存在關系,呼吸道病毒是主要致病因,包括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從表1的數據可以發現,本次研究中發現,因合胞病毒發病的患兒例數最多,其次為腺病毒、流感病毒等[1]。(2)細菌也是發病的重要因素,根據表2數據可知,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肺炎鏈球菌等是主要致病細菌。提示在臨床診斷中,檢測到上述病原體之后,再結合患兒的臨床癥狀等,就可以快速確診。
在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兒實施了聯合治療干預,所取得的治療效果滿意,根據表2的相關數據可以發現,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7.0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82%,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小青龍口服液在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呼吸道感染患兒臨床治療中的效果顯著。
小青龍口服液是在名古方小青龍湯劑基礎上形成的中成藥,組方中主要包括麻黃、桂枝、白芍、干姜等藥物。其中麻黃止咳平喘、發汗解表;桂枝化內飲,通陽氣;干姜溫肺胃、化水飲;白芍養陰血以護肝陰。諸藥聯用,可以顯著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2]。
在小兒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診斷與治療期間,需要重視對病原菌檢測,并在確診后及時采取針對性治療方案,這樣才能在更短的時間內改善患兒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