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交通部”在臺鐵試運營人臉識別系統,結果在島內引發巨大爭議。6日試行一天后,臺鐵宣布該系統停用。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6日報道,2014年5月21日臺北發生的捷運隨機殺人案震驚社會,“交通部”決定推動“智能監視系統示范計劃”,“鐵道局”最終在臺鐵豐原站耗資2588萬元新臺幣試辦。不過因該系統采用人臉識別功能,被認為侵害隱私。6日,臺鐵決定拿掉人臉識別,只保留原本的動作偵測功能。
臺灣一些地方已經使用人臉識別系統,像7-11便利店2018年在臺北無人便利店導入人臉識別的進店離店和結算系統。今年9月,人臉識別解決方案又進入臺灣某知名公立銀行,并已全面用于該銀行各營業網點的門禁和考勤管理系統。島內法律界人士稱,如果車站監控畫面為公共場所,基本上沒有侵害隱私權或個人信息,“但仍要看是否符合比例原則”。“消基會”交通組副召集人李克聰稱,在車站使用人臉識別很兩難,一方面擔心侵犯隱私權,另一方面又想對通緝犯有預警機制。▲
(余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