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全球流媒體平臺網飛(Netflix)首部華語原創劇集《罪夢者》上周上線,繼《我們與惡的距離》后,再度引發輿論對臺劇的關注。
該劇取材自真實社會案件,由臺灣導演陳映蓉執導及編劇,賈靜雯、張孝全主演,講述死刑犯阿全在等待死刑時進入神秘空間,策劃逃出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身陷更危險的陰謀之中。臺灣《天下》雜志稱,《罪夢者》打造“臺灣的江湖”,展現“華人世界觀”,靠“四招打天下”,其中一招是“用大數據決定題材,打造臺式黑幫片”——從網飛數據庫確定“兄弟情、死刑、逃獄、復仇”等關鍵詞。另外一招是“掌握15分鐘原則”——網飛要求《罪夢者》首集前15分鐘“門要開得夠大,吸引潛在觀眾上門”。
也有分析稱,相比《我們與惡的距離》的高收視率、高討論度、高口碑,《罪夢者》表現有些平庸。在不少觀眾眼中,它過于拖沓,故事欠缺新意,缺乏深度。臺灣《聯合報》稱,網飛一口氣上架完整8集,但電視臺無緣播放,“原因正是尺度太大了”,包括臟話、抽煙、嚼檳榔的主角“惡習”幾乎充斥全劇,類似畫面太多讓人反感。與此同時,劇中接連上演討債、綁架和越獄情節,“種種違法戲碼,一不小心就會教壞小孩”。
香港01網評論,雖然劇集播出后評價兩極,但《罪夢者》確實為臺劇創造另一個發展空間。臺灣“中央社”稱,網飛布局大陸市場受阻,因此把重心移往臺灣市場。該平臺邀請3名電影導演拍攝3部截然不同類型的華語劇集,分別是10月31日上線的《罪夢者》、12月6日的《極道千金》以及預計明年1月播出的《彼岸之嫁》。臺灣TVBS電視臺戲劇制作部副總監戴天易撰文稱,臺灣自制戲劇題材日趨多元,像以霸道總裁為題材的《我們不能是朋友》在大陸視頻網站受歡迎,律政職場劇《最佳利益》和今年上半年臺劇代表作《我們與惡的距離》都創下高收視率,“讓臺灣影視產業露出一絲曙光”。▲
環球時報2019-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