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英
[摘 ? 要]教育發展離不開教育科學研究?!罢娴膱讨频淖非?,美的境界”是“好”的教育科研之核心價值,是當前教育科學研究價值回歸的迫切需要?!昂谩钡慕逃茖W研究應該能為師生賦能、為學校賦值、為教育賦智。
[關鍵詞]基層;教育科研;價值回歸
真、善、美是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三個最主要的價值概念,是人類追求的永恒主題。馬克思主義認為,真善美統一于人類的社會實踐,真是基礎前提,善是中介環節,美是終極目的。教育科學研究(簡稱教育科研)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形式之一,其本質在于引領教育的思考和方向。在當前教育改革大背景下,應以教育理論發展之所需、教育現實呼喚之所急為時代使命,挖掘真問題,開展真研究,引領教育走出過度重視知識傳授的誤區,走向以人為本的教育價值回歸,走向人的真善美完滿統一的全面自由發展的終極目標。
一、當前教育科研領域之怪現象
1.主體缺位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教育改革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但是教育科研領域存在一些怪現象。如重視假形式,缺乏真研究,科研與教師分離,大多數本該作為研究主體的教師缺位;研究結果與過程分離,科研變成了課題申報與結項。對過程的輕視,必然造成研究對象的主體——學生的缺失;在所謂研究成果中,看不見“人”的影子,缺少了研究的主角,便失去了它的價值和靈魂。
2.主題缺失
一是由于認識不足,導致教研、科研“兩張皮”。教育科研與工作研究不同,它是以突破認識局限和提供新認識為根本目標,內涵和目標更加豐富,屬于認識范疇。而一些中小學校的教師錯誤地認為:教研(指教育研究)屬于工作研究,應目標明確,標準清晰,能解決現有問題并立見成效;而科研(指教育科研)則需要另外一套復雜的程序和過程來體現。由此,教師更鐘情于教研而遠離科研,導致教研、科研相分離的“兩張皮”現象。正是因為這種錯誤的認識,使教研缺少了研究的意味,也使科研缺少了實質的主題內涵。
二是缺乏問題意識,導致研究主題空洞無物。研究從問題開始,內涵源于發問本身。很多教師批評學生不會發問,而不會發問的教師也大有人在。在呼吁創新人才培養的時代,有些教師只追求“學”,而忘記了“問”,在豐富而復雜的教育現象面前是盲目或麻木的,由此也導致其“研究”的空洞無物。
三是缺乏方法引導,導致研究不能得出真成果。一線教師普遍缺乏對研究方法的理解和應用。研究方法直接決定著研究結論的科學性,沒有科學的研究方法,必然不能得出有借鑒價值的真成果。在美國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調查了論文投稿被拒的原因,在研究方法、研究討論、研究結果、論文導言四個選項中,有52%的人認為研究方法起到了決定作用。所以,研究方法應成為教科研管理部門在科研培訓中的重點內容。
3.價值迷失
一是短期功利化行為導致的價值迷失?!拔ㄕ撐摹钡腻e誤評價導向,對教育科研生態造成了嚴重破壞。一些教育單位對于教師的職稱晉升、年終考核、人才選拔、各項評獎、申請課題等,多以論文為標尺,使科研工作功利化;一些“加工”數據、“杜撰”結果等科研亂象不僅敗壞了學術風氣,更造成了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浪費??蒲蓄I域的逆真之舉、違善之行、遺美之憾,使科研精神與科研價值被削弱。
二是體制約束下的價值迷失。在以分數或升學率為主導的評價體制下,開展教育科研的良好意愿沒有普遍實現。雖然新課改力圖糾正這種教育價值觀,但在一些擇校及分數為大的現實情境中,效能極為有限。本意為助新課改一臂之力的教育科研,不僅沒有成為共有助力,反而更多地被視為無奈和負擔?!八刭|”和“應試”成了部分教師開展教育科學研究的兩難選擇。如果這種價值迷失發展下去,最終迷失的將是我們的未來。
三是成果推廣中的價值迷失。教育科研成果的潛在價值只有通過推廣和應用才能轉化成教育教學的實際效益。當前,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廣與應用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行政部門組織多,研究者參與少;推廣展示匯報多,參與互動研討少;推廣活動成本高,成果共享收獲少;終結成果推廣多,階段成果推廣少;一次性推廣活動多,學校、教師受益面小等。
綜上所述,當前教育科研領域的怪象,既有宏觀的評價體制問題,有中觀的科研管理問題,也有基層科研單位、學校、教師的認識問題。因此,教育科研要回歸其應有之義,重新以真善美為至高的價值追求。
二、回應現實需求,開展“真”的研究
在當前教育事業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的情況下,教育研究的真問題,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提出的“教育事業發展中帶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為方向引導,把握大勢,找準方向,從身邊發現問題。
一是以問題意識挖掘真問題。教師學會提出問題,不僅是一種學習態度,也是一種學習方法,更是一種學習能力。教育工作者要帶著問題意識面對教育生活,探尋其中的真問題,發現那些若隱若現、稍縱即逝的教育意義。在敏銳的洞察、深刻的究問中感悟,形成對教育問題理性而非純粹感性、理論而非純粹經驗的思想,并用這些思想觀照自我或他人的教育行為,發現它不僅適用于一人、一時、一事,還適用于更多人、更多時、更多事的獨特價值。
二是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發現真問題。一些教師找不到研究問題,或者找到的只是“偽問題”,其主要原因多是由于離開了自己實踐的土壤,忘記了教育研究的根本目標——改進實踐。中小學教師尤其要關注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問題,結合工作實際發現研究問題。比如立德樹人、核心素養、中高考改革,這些都是關乎人的培養與發展的真問題。教師要從教育教學的疑難中尋找問題,從具體的教育場景中捕捉問題,從閱讀交流中發現問題,從學?;驅W科發展中確定問題。
三是從真問題中選擇好問題。好的問題一定是切合實際的,是真問題中更值得花時間進行探索的問題,因此教師在選擇問題時要注意:不要處理自己無能為力的問題;從小課題開始;選擇一個對自己或學生而言都很重要的問題,或者在正常的教學活動中無論如何都必須解決的問題;如需與他人合作,要共同致力于課堂研究的重點;把課堂研究工作、教與學和學校發展計劃的重點或目標聯系起來。
三、探尋教育規律,遵循科研“善”道
教育科研重在問題解決的過程,真實科學的過程研究,是教育科研經由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和探索,達至對規律的認識,把握和遵循“善”道,最終經過對世界、社會及自身的改造與回歸,止于天地人合一的和諧“美”境的重要保障。因此,過程研究的關鍵在于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
一是以實證研究逼近真相,探究真理。教育科學研究方式應與時俱進。實證研究作為一種思想方法、學術風范和科研準則,注重歷史文獻、調查統計和實驗創新,強調規范程序,是指導開展教育研究的行為準則和基本要求?;鶎咏逃蒲腥藛T開展實證研究更具天然優勢,可堅持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改變以單一方法為主、以思辨方法為主、以描述概括為主的情況;嚴格按照規范的科學方法和程序執行,進一步提高研究質量和水平,努力增強學理性、創新性、說服力,做到知行合一。
二是以協同研究探索問題解決路徑,創新方法體系。基礎教育科研領域需要協同創新。要加強教育科研和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的協同,選題要與教師專業成長深度融合,與學校的系統改進深度融合;要加強學校之間的合作研究,建立學習與變革的共同體,開展跨領域、跨學科的研究共同體協同研究,使若干學校和若干團隊能夠圍繞共性問題開展專業化合作研究;要推動市“—區—校三級網絡”的互動和聯系,形成更大的研究平臺。
三是以綠色研究凈化學術風氣,塑造良好教育生態。教育科研的發展需要健康的學術風氣和生態,要重視長周期研究,避免急功近利;要研究真問題、做真研究,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功夫;要將教育科研納入教育發展的系統進行考慮,使研究不再以評獎為目的,而是旨在推動學校和區域教育的發展。
四、賦予生命活力,追求“美”的成果
“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弊稣嫜芯?,出真成果,讓真成果得以延續和傳遞,賦予其生命活力,自能達到自利利他,美美與共之追求。
一是用好的環境孕育美的成果。高質量科研成果的產出與評價方式直接相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要轉變教育科研評價領域“重數量輕質量”的現象,遏制搞花架子、做表面功夫的現象,扭轉科研評價的功利主義傾向。好的機制環境有利于產出好成果,而好成果也能激發科研工作者的創造力。
二是讓美的成果在傳播中繼續生長?;A教育科研需要充分的資源共享、數據共享、成果共享。要讓各類教育教學成果評選中涌現出的真正富有創造性、值得傳播與推廣的優秀成果給更多的師生帶去實惠,讓他們擁有“獲得感”,讓美的成果進一步得到生長。
三是要讓美的成果獲得新的生命和活力。這需要有更多人花時間做一些基礎性的工作,包括指導教師做好學術發展規劃,讓小的研究積累和發展出經得起檢驗的好成果;對大多數好的成果進行整理、分析及大數據挖掘,為更多研究者提供經驗及數據分享,也為未來教育規劃提供依據。
四是讓美的成果在開放中汲取動能。要讓美的成果繼續從先進經驗中汲取能量,學習和運用社會各領域的先進知識和經驗,深刻把握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和對人的素質要求,跨界融合,敢于創新,為應對未來不確定性世界的挑戰和人的終身發展積累動能。
(責任編輯 ?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