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興和縣北木匠夭村村民左大爺家,走進屋子,撲面而來一股濃濃飯菜香,秋收結束了,村民們終于可以在家踏實地吃頓午飯。左大爺特意煮了羊肉,要為從蘇州回來的兒子接風,一年才回來兩趟,得做點好吃的。“從前煮羊肉上面飄著一層厚厚的白沫,現在用了這個凈水器里的水,白沫少了很多,感覺肉更香了。”左大爺指著廚房那臺凈水器說。
剛剛過去的夏天,這種凈水器現身興和縣3000多戶村民的廚房,改變了當地村民飲用水的顏色——從渾濁暗黃到透明清亮,從檢測結果嚴重超標到符合直飲水標準。小小凈水器,提升了興和老百姓的健康水平,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質量。
興和縣氣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僅400毫米,當地居民喝的地下水氟、硝酸鹽等有害物質超標,水質渾濁,沉淀物多,喝起來有金屬味兒。
2019年5月,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針對興和縣部分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存在的突出問題精準施策,動員社會力量發起“興和縣農村飲用水水質提升工程”。
“歷時4個月,3285 臺朗詩德L2型凈水器全部安裝完畢,全縣水質不合格的98個自然村3285戶的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興和縣副縣長楊振東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安裝工人保持著一天安裝近一百臺的節奏,在農忙時節抓住村民吃早飯、晚飯后的在家時間,緊鑼密鼓地將凈水器安裝入戶,并耐心地為村民講解使用說明和注意事項。
“農村的安裝環境比城市復雜,有時我們要自帶插線板,幫村民引電源。安裝后哪怕是電線纏一起這么簡單的問題,只要村民打電話,我們都會第一時間到現場幫他解決。”朗詩德安裝工人李銀亮對本刊記者說。
分戶安裝管理難度大,但興和縣政府還是通過層層壓實主體責任,研究制定后續管理和維護的長效機制,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用這個水能泡開奶茶啦”“凈水口感軟綿綿的,好喝!”……凈水器走進村民家,讓村民十分欣喜。每月幾塊錢電費,對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的村民來說,都能夠接受。
“興和縣農村飲用水水質提升工程”提升了興和縣農村群眾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提升了他們的幸福感、滿意度,也推動了興和縣脫貧攻堅進程。
水質提升工程帶來的一杯干凈水,給興和縣帶來了產業轉型的靈感。
3年內政府免費更換濾芯,售后人員及時響應,“興和縣農村飲用水水質提升工程”實施的4個月時間里,中標企業浙江朗詩德健康飲水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在興和的銷售網點從一個擴展到了三個。
相比于其他凈水器品牌多集中于一二線城市這類水質相對較好的地區,朗詩德始終堅持扎根復雜水質地區,深挖西北和東北等地三四五線城市、城鎮和農村的用水需求。十年時間,這個企業的銷售網點幾乎遍及中國地圖邊緣的所有北方城市。
遼寧省錦州市,硬度超2000mg/L的苦咸水讓本地居民吃不上自制豆腐,綠豆湯煮成了紅豆湯,朗詩德進駐后,村民終于能吃上自制豆腐了,綠豆湯也回歸了本來的顏色和味道。
“在我看來,凈水器是一種剛需產品,一個農村家庭可以沒有家用電器,但必須要有一臺凈水器,它是生活必需品,飲水健康是身體健康的基礎。”朗詩德董事長朱錦成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朗詩德紹興的生產廠區有一個小型機場那么大,十萬級組裝車間達到了食品、藥品的車間標準,空氣檢測方法避免了細菌干擾。在中標“興和縣農村飲用水水質提升工程”后,朗詩德用兩天時間迅速組裝好3000多臺機器。
根據農村環境的特點,安裝在興和縣村民家中的L2純水機的特別之處在于自帶自吸式增壓泵,這是為了適用于非市政自來水。“傻瓜式”更換濾芯的辦法,讓村民上手無難度。
“老百姓的體驗好,使得凈水器和健康飲水的理念得到了更好的普及,朗詩德深耕急需改善水質的邊遠地區,慢慢向中心城市靠攏,逐步布局全國市場。”朱錦成說。
左大爺的兒子看到家中新增的凈水器感到十分驚訝:“政府免費安裝,關心百姓的飲水安全,這些細致入微的關懷讓我感覺到了家鄉的溫暖。”
和左大爺的兒子一樣,興和縣大部分青壯年都外出打工。而留在當地的靠傳統農業、畜牧業養家的興和村民,年收入不過四五千元。除了摘掉貧困“帽子”,還有如何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問題擺在縣政府面前。
水質提升工程帶來的一杯干凈水,給興和縣帶來了產業轉型的靈感。
朗詩德在興和銷售網點的擴展帶來了就業,“這對各方來說是多贏的局面。”朱錦成說。
工程交付后,興和縣政府正在進行下一步的工作規劃,“不能只依靠終端的幾臺凈水器,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還要治理河流,增加生活用水的凈化處理措施,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從源頭解決用水飲水安全問題。”興和縣副縣長鄧懌帥說,“我們也歡迎朗詩德來興和建廠,將興和作為北方地區根據地,大力改善北方地區的水質。”
2019年年底京呼高鐵即將開通,興和北站已蓄勢待發,屆時,距離北京僅一小時車程的興和或將成為北京的又一后花園。“通過一個小小的水質提升工程,助推縣城整體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讓走出去的人更愿意回來建設家鄉,這是我們的中長期目標。” 鄧懌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