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麗
【摘 要】 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企業成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將煩瑣的、重復性高、易于標準化的會計核算工作統一集中處理,實現數據標準化、集中化、結構化管理。構建基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大數據審計框架,需要進行基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大數據預處理(包括大數據收集、大數據清洗和大數據存儲),還需要設計基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大數據審計實施流程(包括制定審計目標、識別與評估風險、制定審計計劃、執行審計計劃、出具審計報告)。
【關鍵詞】 財務共享服務; 大數據; 大數據審計
【中圖分類號】 F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9)21-0021-04
一、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的管理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財務管理模式向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轉變是未來企業財務管理發展的重要趨勢[1]。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依托于現代網絡信息技術,以實現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創造價值等目的,以財務業務流程為基礎,為企業內部客戶和外部客戶提供專業服務。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企業成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將煩瑣的、重復性高、易于標準化的會計核算工作統一集中處理,實現數據標準化、集中化、結構化管理。這不但會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還能夠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在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企業的業務和財務流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傳統審計流程是在傳統財務管理模式下設計的。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大數據是企業的寶貴財富,如何利用大數據決定了企業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大數據具有數量規模巨大、數量種類繁多、數據處理速度快、數據蘊含的商業價值巨大等特點。在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審計人員必須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審計工作。因此,搭建基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大數據審計框架尤為重要。本文將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的大數據審計工作流程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基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大數據預處理,二是基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大數據審計實施流程。
二、基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大數據預處理
在執行大數據審計流程之前,需要對大數據進行預處理。大數據預處理包括數據采集、數據清洗和數據存儲。圖1為大數據預處理流程圖。
(一)大數據采集
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核心在于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同樣也需要信息系統的支持[2]。因此,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需要建立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工作流平臺系統,即云平臺系統。云平臺系統不僅能夠實現會計核算集中化、標準化和統一化,還能夠將企業內部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順利對接,并且實現企業內部與外部對接。
根據圖2可知,在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通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云平臺系統,可以搜集到企業的財務數據;通過與云平臺系統對接的業務系統,還可以搜集到企業的業務系統數據。另外,由于云平臺系統與稅務機關系統和銀行的銀企互聯系統等都有緊密聯系,可以搜集到相關的外部數據,因此,在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能夠快速、有效、全面搜集企業相關數據。
(二)大數據清洗
企業數據池里的大數據都是從各個系統中搜集而來的,這些數據可能包含歷史數據,也可能會因為數據接口不同等原因產生錯誤數據,還可能存在數據與數據之間不一致的情況[3]。因此,在大數據采集之后需要進行數據清洗。
數據清洗就是將不符合要求的數據從原始數據池中剔除掉,這些不符合要求的數據可以分為三類:殘缺數據、錯誤數據、重復數據。雖然與傳統財務模式相比,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由于能夠實現云平臺系統與業務系統的無縫對接,不符合要求的數據量大大減少,但是仍然存在。因此,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還是需要采用計算機技術完成數據清洗工作。
(三)大數據存儲
大數據存儲的過程就是數據集成與融合的過程。不同系統產生的原始數據在搜集和清洗之后還是彼此獨立的,數據難以實現融合,容易形成“信息孤島”。因此,就必須要對這些數據進行集成處理。在審計中,常用的數據集成模型是數據倉庫模式,通過該模式將清洗之后的數據分類,分級管理,形成審計數據庫。通過集中存儲、分級管理,有助于審計人員快速、有效尋找審計證據,提高審計效率和效果。
三、基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大數據審計實施流程
在大數據預處理之后,審計人員需要具體實施審計工作。本文構建了基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大數據審計實施流程,具體如圖3所示。
(一)制定審計目標
從總體上看,基于財務服務共享模式的大數據審計目標是審計企業大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審計大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主要是對數據的來源和處理過程進行審計并發表審計意見;審計大數據的有效性主要是對數據支撐信息使用者決策的效果進行審計并發表審計意見;審計大數據的安全性則是對企業大數據流向的安全進行審計并發表審計意見。由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企業云平臺系統、業務系統、內外部連接系統等系統自身和系統之間的連接問題都可能因網絡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大數據審計必須要具有安全性。
在具體審計業務中,審計工作應根據不同的方向和對象,制定具體審計目標。從審計執行者角度來看,基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的大數據審計既可以進行內部審計,也可以進行外部審計。從審計對象的角度來看,既可審計業務,也可審計云平臺系統。如果是審計被審計對象的具體業務,目標是業務流程合規有效、資源充分合理利用;如果是審計云平臺系統,目標是確定系統的信度和效度,審計系統能否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
(二)風險識別與評估
1.審計風險的構成
審計工作中,常用審計風險模型來分析審計風險,審計風險模型公式如下:
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
在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和大數據背景下,這里的重大錯報風險是廣義的概念,也即企業大數據可能存在錯誤的風險,不僅僅是指財務報告存在錯報的風險。由于企業在各項系統運轉中,人工參與因素眾多,很多數據都是人工主觀決策和評估的結果,企業各個系統中本身就可能存在錯報的風險且企業內部控制系統也存在未能防止或發現并改正各項系統中錯報的風險,所以企業的重大錯報風險不可能為0。
在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雖然云平臺系統的強大可以減少很多錯誤的發生,也可以提高審計效率,減少很多企業人為的干擾和不配合,但是檢查風險還是無法完全消除,只能對其進行識別和評估,并盡可能地控制[4]。
2.風險識別與評估過程
在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由于審計目標不僅僅是財務報表等數據,還包括云平臺系統,因此在識別和評估審計風險時,就不能單單考慮重要性水平,還需要考慮云平臺系統的信度和效度。另外,由于增加了大數據預處理環節,而且處理過程非常重要,因此在識別和評估風險時,還應該關注大數據預處理的過程和效果。在識別和評估風險過程中,審計人員不僅僅要依靠自身的工作,還要參考獨立第三方如專家等對云平臺系統評價和大數據預處理過程的監控。
(三)制訂審計計劃
在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審計計劃包括總體審計策略和具體審計計劃,如圖4所示??傮w審計策略需要規定審計的基本內容,包括范圍、時間、方向和資源;在具體審計計劃中,需要著重考慮審計程序的類型、時間安排和范圍。
1.總體審計策略
(1)審計范圍
在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能夠匯集有關企業的海量數據,數據量巨大。如果還采用傳統的隨機抽樣的方式確定審計范圍,必然會增加審計風險,而且是報表層次的風險。在大數據時代,各種數據挖掘技術和數據處理分析技術,能夠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輸出的海量數據進行挖掘、處理和分析,可以實現近乎全覆蓋審計。全覆蓋審計并不是對所有數據進行審計,而是改進現有的審計抽樣手段,使得審計抽樣更加智能化、系統化、全面化[5]。
(2)審計方向
傳統審計工作主要是基于財務的審計,審計方向主要是企業內部數據,而且是比較直觀的結構化數據,比如企業財務報表數據。對于外部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審計人員一般都需要人工搜集,搜集時間長、程序麻煩,因此很多審計工作并未將這些數據作為審計方向。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工作流平臺能夠為審計人員提供足夠的非結構化數據,這就使得審計數據更為全面、系統。另外,傳統審計在考慮審計數據時,主要考慮審計之間的因果關系,通常是一對一的。但是在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審計數據之間的關系從單一的因果關系轉變為多維的相關關系。
(3)審計時間和資源
在審計時間方面,要注意在審計日程表中安排大數據預處理過程所需的時間。在審計資源方面,主要是對審計人員的分配。在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一般的審計人員可能無法滿足審計需求。傳統審計工作要求審計人員具備一定的審計知識和會計知識,擁有相應的職業道德,對其他并無太多要求。一般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等專業高等院校畢業生就可以從事審計工作。但是,在大數據時代的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企業的財務環境和經營環境都更為復雜,涉及到的系統更多。審計人員不僅需要熟悉財務系統、審計系統,還需要了解業務系統、外部相關系統以及系統之間的關系,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必須掌握必要的互聯網知識、數據技術等。只有具備了充足的知識,審計人員才能夠敏銳地發現審計數據之間的聯系、審計疑點,并從中獲得有價值的審計證據。
2.具體審計計劃
在傳統審計理論中,常見的審計程序包括檢查、函證、盤點、觀察、詢問、分析等。這些多為現場審計、事后審計和微觀審計方法。在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企業數據采用集中化、統一化和標準化處理,企業與業務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采用常規的審計程序可能并不能有效地發現問題。另外,在大數據背景下,企業的舞弊手段和技術也在不斷更新發展,審計線索也根據隱蔽性。因此,在制訂審計計劃時,要充分考慮審計程序的選用。
在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由于搜集到的大數據較為全面,就不需要花費較多的精力和時間進行函證[6]?;谪攧展蚕矸漳J降拇髷祿徲嫵绦蜃钪匾彩亲钚枰獙徲嬞Y源的是分析程序,分析不同數據之間的內在相關關系,確定審計疑點。具體包括分析內部和外部數據的關系、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的關系、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的關系等。在數據分析中,數據挖掘又是常見的分析手段。在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海量的大數據、龐大的信息系統、完善的數據管理都為數據挖掘提供了充分的基礎。圖5是基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大數據分析流程圖。
(四)執行審計計劃
執行審計計劃的目的就是根據審計疑點,執行審計程序,尋找審計證據。在具體執行審計計劃中,需要注意審計計劃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制定審計計劃也不是一個孤立的程序,計劃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持續不斷修正。一旦在執行過程中發現新的情況,就需要修訂和完善審計計劃。另外,在執行審計計劃時,要重視利用第三方人士或機構對信息系統的評估結果,包括對云平臺系統和業務系統等的評估結果。在執行審計計劃遇到困難時,一方面要積極與管理層溝通,另一方面還需要對遇到的情況進行復核和評估,判斷其對審計風險和審計證據的影響。
(五)出具審計報告
與傳統財務模式下的審計流程一致,在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最終審計人員需要匯總審計結果,結合審計目標和背景給出合適的審計意見。同時也要就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與企業管理層和治理層溝通,并且提出對應的建議[7]。在獲得企業對建議的反饋后,得出最終的審計結論,出具審計報告。另外,如果是內部審計,可以增加大數據審計后的關注。如上傳審計報告、召開專題會議、持續跟蹤風險點的后續發展、督促相關責任部門盡快糾正等。
四、結語
大數據審計和財務共享服務模式都是時代的產物。財務共享服務是共享服務理念在財務管理方面的應用,如何在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應用大數據審計手段進行審計,是值得學術界和實務界深思的。構建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大數據審計流程框架,是大數據審計應用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張育強,林金騰.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比較分析[J].會計之友,2011(1):41-44.
[2] 茅鎮雷.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信息化系統建設探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20):164.
[3] 顧洪菲.大數據環境下審計數據分析技術方法初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3):45-47.
[4] 劉星,牛艷芳,唐志豪.關于推進大數據審計工作的幾點思考[J].審計研究,2016(5):3-7.
[5] 王釗,黃旭,吳念芝.大數據背景下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建構的途徑[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27-30.
[6] 張慶龍,韓菲,何敬.財務共享服務未來何去何從——展現跨界融合之美[J].財務與會計,2017(16):53-55.
[7] 翟群麗,魏志浩.河南省審計廳大數據環境下“五個關聯”審計思路與方法[J].審計研究,2016(5):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