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劉曉哲 何方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活力的體現,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的戰略性地位。中小企業占整體企業數量的99%,創造了60%的經濟總量,80%的就業和近50%的稅收。然而,在加快中小企業發展的進程中,影響和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問題仍層出不窮。其中,融資難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很多中小企業的資金不足,周轉不靈,融資環境差,融資成本高,正常運作困難重重,發展壯大更是難上加難,極大地制約了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重要作用的發揮。如何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解決其融資難的問題,以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導致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企業內部自身的原因,也有來自銀行等金融機構經營機制不健全、貨幣政策工具發揮不充分的因素,還有社會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中介服務體系不完善等多方面的制約。下面,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狀況進行分析。
1.1.1 中小企業規模小、實力弱,存在資本不足,缺少可抵押物的狀況
許多中小企業產業結構不合理,低水平重復建設,產品附加值低,盈利水平低,自有資金嚴重不足,負債率偏高。企業過度依賴向銀行借款解決資金短缺問題,但由于其自身規模較小,企業所能提供的抵押擔保能力很悠閑,故很難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
1.1.2 中小企業大多數財務管理不規范,透明度低、真實性差
由于企業不能提供準確完整的財務資料,金融機構無法掌握企業真實的生產經營和資金運用狀況,不敢也不會輕易放款。
1.1.3 中小企業很大一部分管理不規范,短期行為傾向嚴重
多數中小企業缺乏掌握先進技術的管理人才,缺乏高素質的經營管理者,企業內部管理不規范、缺少透明度和必要的監督。在企業發展伊始,這些問題很難顯現出來,但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問題就逐漸暴露出來,這是銀行機構對中小企業進行融資時勢必會考慮的問題。
1.2.1 銀企信息不對稱
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明顯。中小企業面臨自身的融資難題不了解自己可以從銀行獲得哪種幫助。中小企業的信息基本上是不透明和不公開的,銀行等金融機構很難通過一般的渠道獲得企業信息,也無法獲得其償債能力的狀況信息。
1.2.2 銀行放貸審批“嫌貧愛富”
對利潤最大化的追求和風險管理的要求,銀行在放款審批時往往“ 嫌貧愛富”,選擇優質客戶。而由于中小企業的貸款數額較小,且每筆貸款手續并不能簡化,所以,小企業貸款成本高、收益小;同時,中小企業收益率低,經營風險大,所以,出于利潤最大化和風險最低化的目標,銀行在貸款審批時勢必“嫌貧愛富”。
1.2.3 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窄、融資成本高
2011年8月19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中小企業不缺錢,缺的是融資渠道》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的問題愈演愈烈,沿海地區一些企業由于貸款無門甚至出現“企業倒閉潮”的出現。盡管央行、銀監會等相關部門對此予以否認,但企業“求貸若渴”的境況,還是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我們再把近期發生的“溫州危機”“、鄂爾多斯危機”聯系在一起,可以證明大的金融機構無法確實無法滿足量多面廣的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必須考慮發揮非銀行金融機構在融資過程中的作用。2011年初在北京召開的“首屆中國小額信貸機構聯席會高峰論壇暨《2010中國小額信貸藍皮書》《、2010中國小額信貸機構競爭力發展報告》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司處長周平軍發言指出:目前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普遍上浮20%以上,融資成本高達13%以上,不少中小企業被迫轉向高利的民間借貸,從其他融資方式來看,從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來看,發行利率在基準利率上下浮動,但是籌備到發債,會計、律師、擔保、券商等中介機構收費,而且待批時間長,增加了發債的成本。
1.3.1 政府政策的執行力不足
近年來,國家對于中小企業融資十分重視,并陸續出臺了一些政策措施,包括銀監會今年出臺的《關于支持中小企業貸款的通知》,但具體實施機構出于利益和風險控制的考慮,對政策的執行力卻遠遠不夠,形成了“兩張皮”的尷尬狀態。在金融領域,特別是融資方面,一直是銀行處于絕對的掌控地位,對民間金融業的發展持歧視和排斥的態度。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結構失衡。由于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滯后,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難以通過資本市場吸納社會資金,加上創業投資機制尚未形成,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剛剛形成,集合信托、集合票據等適合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方式在我國尚處于起步。直接融資方式發展的緩慢,導致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比較狹窄,加劇了間接融資的難度。
1.3.2 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不健全
首先是缺少中小企業服務管理機構,其次是培育中小企業的中小金融機構發展速度緩慢。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不足,適合不同發展特點的中小金融機構相對較少,金融服務不到位;第三是缺乏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的輔導體系,由于市場準入限制競爭不充分,也限制了現有信貸資源的有效發揮;第四是高水平、有權威的社會中介機構發展緩慢。
綜合前述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癥結之所在,要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頑疾,需要政府、銀行和中小企業三方合力。
2.1.1 強化企業管理,增強自身融資吸引力
公司治理結構是企業融資能力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中小企業勢必要規范公司的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增加企業透明度,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建立完善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提高自身的融資信譽度,對于中小企業自身來說,也應該加強自身素質建設,如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增加產品科技含量,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擴大企業的盈利空間。
2.1.2 加強信用建設,獲得信貸支持
中國人民銀行征信局監管處處長李家先曾表示,改善中小企業的信用現狀,對于提升中小企業抵御信用風險,提高整體素質和綜合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在外部融資過程中,信用關系非常關鍵,金融機構只有對企業“知根知底”,才有可能提供授信。為此,企業必須樹立信用觀念,逐步建立其個人信用和企業信用體系。
2.2.1 國有商業銀行成立中小企業信貸部門,拓展面向中小企業的存貸款業務
通過信貸政策的調整,如擴大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利率浮動區間,實行沖銷壞賬和補貼資本金等辦法,按照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緊、時效強的特點,公開信貸政策,簡化業務程序。如中行河南南陽分行用活授信政策、整合操作流程、創新融資產品、提高服務效率,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助推中小企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2.2.2 建立面向中小企業的小型金融機構
建立專項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中小企業銀行。中小企業銀行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及其他金融服務,使其服務對象更具針對性,也使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更加專業化。具體做法是由國家直接設立“國家中小企業銀行”,或在現有的基礎上,對原來的城市銀行、城市信用社、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進行改制重組。國家對這些銀行設立專門的評價體系、政策優惠和補貼。這樣銀行規模和體系層次更分明,它們與中小企業以“資金”為紐帶,形成利益共同體。政策性銀行可以根據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政策及產業結構的調整角度,通過各種貸款引導中小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2.2.3 構建多層次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豐富中小企業融資方式
加快推進中小企業集合信托、集合票據和集合債券等各類債券融資方式,建立多方參與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總結各地新型融資方式經驗,進一步細化相關模式、標準和程序,鼓勵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依法自主選擇集合債、集合信托、集合票據等新型融資方式,擴大短期融資發展力度。
2.3.1 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法律法規建設與政策支持
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而言,我國中小企業政策、立法起步較晚,有關中小企業政策法律支持體系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在當前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形勢下,我們應當借鑒發達國家在中小企業政策法律扶持方面的有益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將有關中小企業的金融政策以法律的形式頒布,提高立法層次,以確保中小企業融資能夠得到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從而為中小企業全面、穩定、健康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同時將比較成熟的政策上升到法律層面,如制定《擔保公司法》《、中小銀行法》等,使國家有關中小企業的金融扶持政策得以更好地貫徹落實和有效的實施。
2.3.2 強化政府的支持和引導
加強對中小企業信貸投放的指導做好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向中小企業免費發放融資指南手冊和光盤,舉辦多種形式的中小企業融資知識培訓,辦好并積極組織中小企業參加融資洽談、資本對接等會展活動,依托各種網絡平臺建設中小企業資金對接信息平臺。
引導中小企業實行公司制,加快培育科學治理和依法運營的合格融資主體,不斷提高各類主體多渠道融資能力。引導和鼓勵廣大中小企業嚴格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加強科學治理,完善治理結構,完善內控機制,實施有效的信息披露 制度,達到規范運作、滿足市場化融資條件的要求。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集團設立財務公司。支持具備一定條件的企業集團,特別是那些支柱和優勢產業集團組建財務公司,優化整合企業資源,降低融資成本。
2.3.3 搭建良好的中小企業融資平臺
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元投資、規范管理、多層次構建的原則,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中小企業融資中介服務體系。建立融資性擔保機構的監管機制。發展多層次、多種所有制形式的擔保機構體系。整合、重組現有融資性擔保機構,并做大做強。鼓勵社會各類資金投資設立擔保公司,設立地方財政和企業聯合組建的擔保機構。創新拓展中小企業擔保業務。建立聯合擔保體系,發展再擔保業務,利用分保、聯保及再擔保等形式,分散擔保風險,擴大中小企業擔保規模。建立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渠道。加強小額貸款公司與商業銀行的戰略合作,通過資金合作、股權合作、服務合作等方式,支持小額貸款公司做大業務規模,增強實力,全面提升服務中小企業的能力和水平搭建私募基金投資退出平臺。支持股權交易所在現有的法律和制度框架下尋求創新、增加基金類交易品種,建設以股權交易為基礎的有形交易市場,搭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投資退出平臺。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任重而道遠。當前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需政府各有關部門制定切實的扶持政策,金融機構大力配合,中小企業努力發展,打造良好的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努力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1]李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中的中小企業金融政策法律扶持[EB/OL].法制網,2010-09-29.
[2]經濟日報.創新中小企業融資方式,合力促進中小企業發展[N].2010-12-15.
[3]新浪財經.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國際經驗借鑒[EB/OL].http://finance.sina.com.cn/g/20090506/18016190877.shtml,200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