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軍
摘? ? 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主流教學手段。對提高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為進一步增強信息技術教學效果,教師需要轉變思路,大膽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將新技術與最新教學手段融合應用。
關鍵詞: 初中信息技術課? ? 多元教學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多門學科的日常教學中,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綜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已經融入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改變傳統教育模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應當與互聯網技術緊密聯合起來,教師應轉變思路,探索更多元化、更新型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一步增強初中階段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
一、“互聯網+”環境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優勢探析
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信息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資源之一,要建設科技強國,首先要全方位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應用能力,當前我國的教育體系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十分看重。初中階段正是幫助學生打好信息和信息素養基礎的關鍵時期,這段時間學生精力充沛,學習力強,對信息技術具有濃厚的興趣,應當采用更加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提高他們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幫助他們奠定堅實的信息應用基礎,對于之后人生發展和職業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互聯網+”的環境下,互聯網技術與教育行業實現了進一步融合發展,教學手段不斷更新,突出學生的教學中心地位,對于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而言是重要的機遇和挑戰。教育不斷向更加新型的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教育生態更加開放,以往陳舊的教學方法和單一的教學手段成為影響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當前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信息素養涵蓋的內容不斷擴展,對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提出更新更全的要求。
(一)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新理念
在“互聯網+”教學環境中,教師和學生的身份角色較之傳統教學體系發生了重要轉變,師生關系更加和諧融洽,更能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網絡教學更具有人性化、智能化特征,可以更好地對學生因材施教,照顧學生的理解吸收能力,使他們按照自己的進度更好地學習信息技術應用方面的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的個性發展作為根本性的教學目標,實施以教學為主導、以學習為途徑、以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培養傳統教學中忽視的發現問題的能力。先有發問,才能有后面的探索和解答,進一步培養學生更完整的科學思維模式。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學生可以更方便地查閱相關資料,向教師發問,和同學交流,甚至可以與課堂之外的技術專家通過論壇、即時通信等多種模式進行問題探討。這種開放包容的教學環境更容易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和創建熱烈的求知環境,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
(二)有利于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互聯網+”的教學環境中,教師在教學方面的作用由傳統主宰者變成引導者和協助者,身份角色發生重要轉變,新的技術和媒介帶來全新的教學理念,教師不再刻板地按照課本將知識羅列給學生,向學生逐條講解和練習,而是充分調研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個人進度,將知識內容完整地形成課堂教學計劃,更科學有序地引導學生學習。在新型教學理念引導下,教師發揮引路人的作用,更加深入廣泛地融合應用互聯網新型技術,使學生們更自覺,進一步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和探索能力。新型技術的出現為教師提供更加靈活、更加廣闊的教學施展空間,為他們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技術手段,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信息技術教師比其他學科老師具有更強的實踐性,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種網絡平臺和教學軟件,充分發揮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其綜合應用能力和信息素養。
二、“互聯網+”環境下初中信息技術課的多元教學模式研究
(一)網絡化的教學情境與教學互動
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注重與現代網絡技術的融合與綜合,積極創設更加靈活多樣的教學情境,有效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當前一些初中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理解往往是在課上進行一些基本的電腦操作、上網聊天、申請郵箱等,教師講授的內容較為枯燥無趣,因此一些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缺乏足夠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互聯網+”的環境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種多樣的網絡技術工具和相關教學軟件,進一步豐富圖片和音視頻相關教學資源,積極創設更加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傳統的聊天游戲郵件等轉移到更加專業、更加豐富的信息技術應用上,在網絡化教學環境中進行實踐操作,學習更多技術。
(二)借鑒“翻轉課堂”教學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十分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和預習能力,學生在課前自行學習相關課堂內容,而在課堂之上則由教師針對學生不明白的地方進行答疑解惑,并進行相關的測驗和知識鞏固,使課堂由原本的講述變為討論交流和知識應用的場所。這種教學模式克服傳統教學手段的缺點,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使師生之間都能有效利用課堂的寶貴時間。
“互聯網+”的環境為翻轉課堂信息技術課程的實施提供更加便捷的教學條件,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更加科學有效地實施翻轉課堂,結合教學具體內容合理制作教學預案,設計相關的微課,在QQ群里面共享,提前發放給學生學習和預習,引導學生提前掌握相關知識,并根據微課進行相關的練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記錄下遇到的疑惑或不明白的地方。然后在相關的問題反饋窗口反饋給教師,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問題反饋調整教學進度,并制訂相關的輔導計劃。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和測試,引導學生合作交流,針對之前學習遇到的疑問和疑惑相互討論和自行解決,小組內討論沒有結果的問題可以查閱資料或者向教師請教。對于某些較為復雜的作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分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另一方面發展他們的合作團隊意識,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翻轉課堂與傳統教學模式具有較大的區別,教師在實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誘、循序漸進,逐漸引導學生適應這種新型教學模式。教師要精心備課,提前對知識進行歸納,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積極構建信息技術學習系統,并對課堂內外的學習進行科學有效的組織,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發展學習能力,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使學有余力的學生繼續深入學習、深鉆細研,而學力稍有不足的學生緊跟進度,圓滿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全方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綜合能力。
(三)創造多種多樣的動手實踐機會
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稍有不同,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并緊密結合的現代技術課程,教育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信息應用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使他們充分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解決現實問題,并為之后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信息基礎。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市場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生變化,信息能力是人才必不可少的素養之一,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要盡可能創造動手實踐的機會,提高他們的動手實踐實操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驗證理論知識,在學習理論中增強實踐能力,充分發揮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進一步拓展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提高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教師在實際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精心講解、多多練習的教學方法講解教學重點,對于一些便于理解的知識,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靈活掌握,為學生創造充足的實踐機會。
參考文獻:
[1]艾林.讓互聯網為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插上飛翔的翅膀[J].好家長,2017(30):87-88.
[2]黃劍.網絡環境下Google服務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通訊世界,2015(14):175-176.
[3]葛菁.“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教學模式探索——“教學助手”軟件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J].數碼世界,2018(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