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枝凱
在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這一教育指導思想的指引下,教材的編寫和課堂教學都在嘗試進行提高學生素質教育方面的訓練。就人教版語文教科書而言,每課有明確的訓練重點,每冊有訓練目標,初中全六冊教材的訓練重點相互聯系,體現了系統化、整體化、序列化的特色。很顯然,訓練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操作語文的實際能力。因此,熱心教改的語文教師積極探索、各顯神通,在培養能力、進行素質教育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真正體現了語文作為工具學科的突出地位。
而我在訓練中,把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當作系統化訓練的重點之一來抓。因為長期以來,滿堂灌、面面俱到的教學方法還占有很大的市場,所以讓學生自己動起來,思維活躍起來,這種培養學生語感能力的訓練,則不失為一種好法。
如今,我把教授的重點放在了對名家名作的品味、欣賞上。名家名作是精選進課本的上乘之作,它在主題的開掘、藝術特色方面都有新穎獨到之處,但如此優秀作品卻被某些教師劃分段落、明確中心、歸納寫作特色之段論式的教學模式支解了。因此,我在執教這些優秀篇目時,千方百計地運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品味、咀嚼,體會語言的精妙絕倫之處,從而實現了品味教學,加強了語感訓練。其具體措施從以下幾個方面說明。
一、從朗讀中品味
常言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吟”。這說明了讀的潛在價值。讀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某種靈感,能在不知不覺地理解某種知識,形成某種技能。讀不是機械地死讀,形式要靈活,時間的投放和控制要準確、適中。如可齊讀、分角色讀,則要注意讀音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和感情的投入,在讀中去感知、去歸納、去分析。對某些句子要反復誦讀,進行體味,讀到能夠自然地使人體味到的文中的內蘊即可。
讀要抓住重點段落,不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按實情處理。如學習《我的叔叔于勒》一課時,可對菲力普在克拉麗絲的旨意下,刺探“敵”情及回來后與克拉麗絲的丑惡表演進行重讀。通過讀,品味出菲力普夫婦貪婪、自私而又冷酷這一共性,同時又體味到兩人心理素質上的差異——菲力普愚蠢、笨拙、臨陣慌亂、語無倫次;而克拉麗絲驟然暴怒、大罵不休、臨危不亂。在這里,作者精心刻畫,運用漫畫式的手段,活畫了這兩個骯臟、卑鄙的靈魂。這一切不是教師可以灌進去的,而是需要學生在讀中體味的。當然,教師要作必要的點撥,把學生帶到這個美妙的語言世界去,同時增強把握課文的精確度。
二、在揣摩重點語句中品味
高明的大作家都十分注重語句的錘煉。他們文章里的每一個詞句,都是心血的結晶。像魯迅的文章里幾乎沒有一句廢話,且表達有力、真切動人。面對這樣的優秀篇目,我們不僅僅是通過讀來領會其思想內容,而要扣擊精彩語句,反復揣摩。
如在講讀朱自清的《春》時可體味這樣一些句子:水漲起來了??梢园l問,這里為什么用“漲”,其好處在哪里,換一個“高”字將會如何。經比較可以體會到,運用“漲”字表現了大地回春、萬物復蘇,冰消雪化后,水位上漲、春水渙渙的樣子。春在萌動,孕育著無限的生機,用“高”,表達的內容就不會這樣豐富。再如《孔乙已》中,是這樣描繪孔乙已喝酒付錢的動作的:他從破衣袋里排出五文大錢。不僅讓學生從讀中體味,反復揣摩,而且還可以讓學生上講臺演示“排”的動作。動作演示的標準、生動,說明對人物的把握就更加深刻,進一步品味出在短衣幫面前擺闊,其清高、迂腐、窮酸的特點。既營造了良好的教學環境,又培養了學生的語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在探討標點中品味
語文這門學科涉及的知識面廣,內容繁多。有經驗的教師獨辟蹊徑,匠心獨運,在緊要之處稍微一點,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在名篇講讀教學中,往往喜歡從標點入手,去品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如在教讀《故鄉》一課時,對嘆號和省略號進行了探討。像閏土見到迅哥兒嘆號和省略號是這樣的:“他的態度終于恭敬起來,分明地叫道:‘老爺!……”一個省略號一個嘆號,韻味無窮,給讀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一聲閏土哥換來的卻是老爺二字,少年時的朋友關系,不料竟變成一個是老爺,一個是下人的主仆關系,封建等級觀念已嚴重束縛著他。
再如“非常難,第六個孩子也會幫忙了,卻總是吃不夠……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錢,沒有定規……收成又壞,種出的東西,挑去賣,總要捐幾回錢……折了本;不去賣,又只能爛掉”幾個省略號,都是吞吞吐吐,斷斷續續,謙恭而又含糊,表現了中年閏土在罪惡社會的壓迫下,精神遲鈍麻木,生活極端的困苦,這與那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少年閏土形成鮮明的對照,這省略號不正是那倒不盡的苦水嗎?標點作用不可忽視,某些篇章正是由于作者標點的妙用,才能讓人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從而加強語感,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四、豐富課外活動,強化語感
語感的培養除了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以外,還可利用課外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口述新聞或社會焦點問題,既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開辯論會來培養多說的習慣,有條件的可進行報刊資料剪輯、積累資料等。通過豐富的課外活動,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強化學生語感。
通過上述的訓練表明,此方法效果是良好的,它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把閱讀與寫作緊密聯系起來。同時也可以看到,在實施中它不是機械呆板的孤立的訓練,而需要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教學手段,協調一致,精心安排,使課堂教學不僅能達到訓練的目的,還能成為一個藝術整體。需要注意的是——訓練時,教師首先要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進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這樣才能達到訓練的目的,體現出情景教學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