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藝術教育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是課程是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徑之一,是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最重要的依據,是集中體現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載體。因此,文章作者提出,在音樂課堂中要融入信息化教學,以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音樂;自信心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1-0120-01
一、“愛心攝影師”讓師生相互吸引
在現在的生活中,孩子是每個家長手心里的寶,教師經常會聽到家長說“老師,咱家孩子就聽您的話”。是啊,在課堂上教師就是學生心中的“王”。教師的言行舉止時刻受到他們的關注。同時學生也渴望和教師更親近。因此,上音樂課時,我有時候的身份不再是教師,而是一名攝影師,拿起手機為他們留下課堂中的美好瞬間,并利用教室里班班通的大屏及時地反饋給他們,學生在課堂中多了一份開心、驚訝!利用信息技術主動用“愛”的行為向他們“示好”,學生會開心拋回“友誼”的橄欖枝。慢慢地,我的音樂課堂上多了一雙雙認真專注的眼睛,多了一個個努力去表現自己的學生,信息技術的融入讓他們學得快樂而精彩!
二、“多媒體闖關PK榜”讓學生建立自信
自信心是使人奮進的內部動力,是能力發展的催化劑,是取得進步與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課堂中,教師的寬容就是培養學生自信的土壤。自信的學生的第一大表現就是“勇敢”,“勇”者猛也,“敢”者進取也。很多時候,沒有自信的孩子不是不“勇”,而是不“敢”,俗話叫“底氣不足”。教師在耐心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與方法的同時,請摒棄訓斥、挑剔、責備、挖苦,否則他也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的孩子,哪里還有自信可言。反之,當教師多用“愛”的語言去尊重、贊賞、信任學生,他們也會因教師的信賴走上自信的展臺。在課堂中,我不僅經常用口頭語言表達對學生的關注、贊賞,用肢體語言讓他們感受到我滿滿的愛意,還通過精心的課堂設計,借助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利用他們喜歡的闖關游戲去激發其學習音樂的興趣!
闖關場景一:師生動作模仿大PK
音樂知識比較枯燥,信息技術教學的融入是點燃學生快樂學習音樂知識的火種。當我為學生講解2/4、3/4的含義及節奏規律后,在他們理解的基礎上,我提出“合理”要求:“同學們,讓我們用動作再次感受一下二拍子和三拍子的節奏,誰能告訴老師這個動作像什么?”當我提出問題時,學生看我的眼神很無奈,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表現。我偷著樂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出示多媒體課件:①會跳舞的小企鵝(配樂);②愛啄米的小雞(配樂)。學生一邊聽著音樂,一邊看到教師在旁邊用小小的動作表現的時候,他們也紛紛討論起來。“哦!原來是這樣呀!二拍子,像小企鵝搖搖擺擺走路,1強、2弱、1強、2弱……三拍子是1、2、3、1、2、3,就像小雞啄米。”就在學生有驚喜發現的時候,我趁機提出PK要求,師生比一比,賽一賽,看誰音樂節奏聽得好,模仿的動作多。師生動作模仿大PK中,每次我都是大輸家,但我的心情卻格外地舒爽,雖敗猶榮的感覺真好呀!
闖關場景二:小組來PK,多媒體課件激人行
小組競賽不僅能挖掘學生的潛力,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在音樂課中,我經常利用多媒體課件不同形象的排行榜,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斗志,如:登山榜、跨欄榜、水果榜、摘花榜等,通過不同的多媒體排行榜將小組的每一次進步和成功都展現在大家眼前,每個小組的成員們都抱成一團,他們時而緊張、時而歡呼、時而沮喪、時而遺憾……音樂課堂的賽場雖然是激烈的,但大家在這個課堂中一起學習、相互幫助、共同進步的勁頭更足了,他們在課堂中的表現也越來越出色了。
參考文獻:
[1]劉加柱,胡殿均.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結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21):91.
[2]呂曉光.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整合[J].網絡科技時代,2007(15):88.
[3]楊金龍.信息技術優化傳統中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J].教育信息技術,2016(Z1):80-81.
作者簡介:孫莉(1973—),甘肅定西人,一級教師,專科,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李家堡初級中學教師,主要從事中學音樂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