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校專業類課程的混合式教學中,學生網絡學習的有效程度通常受到學習資源交互復雜性的影響。文章通過分析專業類課程的交互特征,探討已有專業類課程的交互現狀,找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此提出一些完善和改進措施,以進一步提升高校專業類課程混合式教學的效果和效率。
關鍵詞:高校;專業類課程;交互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1-0118-02
一、高校專業類課程交互的含義
一般來說,高校專業類課程混合式教學的網絡資源分為兩類,分別是顯性交互資源和隱性交互資源。通常,顯性交互資源中所呈現的教學內容是可變化的,其允許學生進行自由選擇。學生在網絡學習過程中,可以根據各自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進度,確定相應的學習內容。顯性交互資源具有體現學生學習個性化的特點。而隱性交互資源中所呈現的教學內容往往不會隨學生的反應發生改變,教學內容是事先設定好的。例如,教學視頻和教學短片等。
二、高校專業類課程交互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已有研究顯示,在專業類課程的混合式教學中,高質量的交互效果并不是只決定于發達的網絡技術,真正的影響因素是交互設計。目前,高校部分專業類課程的網絡交互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還不是很顯著,網絡交互設計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課程內容與學生之間的交互不緊密
部分高校專業類課程所設置的網絡學習資源信息量太大,且多數與教學內容無關,這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偏低。此外,部分專業類課程的網絡測試系統僅是習題的綜合測試,缺少控制學生學習和跟蹤學習進程的功能,因而教師不能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有效的評價,也不能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提出改進的建議。
2.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方式過于單一
盡管部分專業類課程在進行混合式教學設計中,提供了網絡討論區或聊天室等一些集體交流工具,但是沒有能夠實現學生一對一交流的工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個別交流受到限制。此外,雖然有些專業類課程在網絡平臺中設置了私人聊天室,學生能夠進行一對一的交流,但是私人聊天室的功能設置不科學,導致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多以閑聊為主,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效率。
3.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過于緩慢
為了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應當是雙向的。這種雙向交互能夠幫助教師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使學生有效提升學習效果和效率。然而,在部分專業類課程的網絡交互中,存在學生提交作業遲緩,教師批改作業不及時的現象,因此教師不能對學生提出的疑問進行及時的回答。
三、完善高校專業類課程混合式教學中交互設計的策略
1.注重發揮數字化教學內容的隱性交互功能
第一,教師應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科學地編排數字化教學內容。對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考慮使用模塊化的組織方式,根據各章節知識點,劃分教學模塊。針對學習重點和學習難點,編排時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學習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課程單元的排列,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課程的動態層次結構,是指通過建立知識點的關聯,幫助學生實現學習內容的自由選擇。學生在進行網絡學習時,可以根據各自的需要進行跳轉。
第二,著重實現外部設計的交互功能。已有研究顯示,友好、豐富的外部設計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據此,教師在專業類課程混合式教學的網絡設計中,應確保課程的描述類文字精練、準確。通過在網絡學習平臺中增添圖片、動畫、音樂、配音、視頻等多媒體形式,形成豐富的學習氛圍,以擺脫書本教學的單一乏味。
2.確保多媒體ppt顯性交互功能與隱性交互功能的協調統一
已有研究顯示,多媒體ppt中顯性交互功能的多少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網絡交互的認知。所以,教師在進行網絡交互設計時,應最大限度地使用多媒體ppt的顯性交互功能,以提高學生與網絡學習平臺的交互效率。當然,多媒體ppt的隱性交互功能也同樣重要。實現多媒體ppt顯性交互功能與隱性交互功能協調統一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給予學生在多媒體ppt學習中一定的控制權限。具有顯性交互功能的多媒體ppt具有這樣一個特點,當網絡程序能夠實現學生與多媒體ppt進行交互時,教師必須將部分控制權限賦予學生。通過這種轉移,可以實現專業類課程在網絡教學中的個別化,這也是多媒體ppt提供顯性交互功能的必要條件。
第二,注意掌控多媒體ppt中的教學控制平衡點。所謂教學控制平衡點,是指為使多媒體ppt的交互功能能夠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學習,教師應在網絡交互設計中處理好多媒體ppt所提供的電腦與學生兩者控制權的平衡關系,以實現多媒體ppt最大限度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
3.著重發揮教學視頻的隱性交互功能
一方面,網絡學習平臺中教學視頻的出現,使得學生在離開了教師的課堂講授之后,有了“網絡教師”的指導。教學視頻可以使學生實現異步點播,學生擁有了網絡學習的自主權。學生通過選擇目錄板塊,對要學習的章節內容進行自主控制。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各自的學習狀況,合理地安排學習進度,做到有的放矢,直到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學習目標為止。此外,由于學生只選擇目錄板塊,因此學生可以更多地關注學習內容。
另一方面,教學視頻隱性交互功能的發揮通常決定了其交互質量的優劣。一般情況下,教師制作的網絡教學視頻多以小畫面板塊為主,教師的頭像占據了畫面的大部分區域。這樣的教學視頻不僅所傳遞的信息量非常有限,而且學生在觀看時很難集中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教師在網絡交互設計時,為避免單調嵌入PPT板塊,進行了格式轉換,這導致超級鏈接、切換方式等功能無法實現,從而制約了教學視頻隱性交互功能的發揮。因此,教師應將動畫與教學視頻放在小畫面視頻板塊來播放。學生在觀看中,如有需要可以通過切換全屏的方式呈現視頻內容。對于教學視頻中出現的教師聲音,學生可以有權進行取舍,以確保教學視頻所傳遞的信息量實現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陳麗.術語“教學交互”的本質及其相關概念的辨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6(3).
[2]李爽,陳麗,鄭勤華.基于網上教學的案例研究——對網絡交互質量的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1(7).
[3]何錫江.混合學習模式應用于培訓教育的研究[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15.
[4]曾博.基于績效的混合學習模式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1.
基金項目:攀枝花學院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混合式教學的交互設計與應用研究——以《項目投資管理學》為例”(JJ1765)。
作者簡介:伍虹儒(1976—),女,四川自貢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技術創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