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成

[摘要] 目的 食管癌應用腔鏡根治術治療臨床效果以及患者肺功能的影響分析。方法 方便選擇2015年7月—2018年8月,該院收治的食管癌根治術治療的患者74例,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成兩組,對照組34例傳統開胸術,研究組40例腔鏡根治術治療,對比兩組術后不同時間段血清炎性因子指標變化情況、肺功能指標變化情況、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圍術期各項指標。 結果 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統計26.47%,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統計7.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902,P<0.05)。研究組術后肺功能指標FEV(80.83±6.03)%,FVC(79.81±5.94)%,FEV1(78.91±5.83)%,MVV(66.82±5.94)%;與對照組術后肺功能指標FEV(75.91±5.78)%、FVC(73.29±5.26)%、FEV1(70.27±5.27)%、MVV(59.08±5.82)%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092、3.115、3.103、3.098,P<0.05)。 結論 食管癌應用腔鏡根治術治療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住院時間,血清炎性指標大大降低,繼而大大降低術后感染等并發癥的時間,利于患者的預后以及肺功能的恢復。
[關鍵詞] 食管癌;腔鏡根治術;效果;肺功能;影響
[中圖分類號] R7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8(b)-006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end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for esophageal cancer and the effects of lung function. Methods From July 2015 to August 2018, Conveniently selected 74 patients with radical esophageal cancer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34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traditional thoracotomy, and 40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underwent endoscopy radical treatment, changes in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index, changes in lung function index,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perioperative period at different time period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26.47%, and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7.50%.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7.902, P<0.05). The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FEV (80.83±6.03)%, FVC (79.81±5.94)%, FEV1 (78.91±5.83)%, and MVV (66.82±5.94)%. The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 FEV (75.91±5.78)%, FVC (73.29±5.26)%, FEV1 (70.27±5.27)%, and MVV (59.08±5.82)% and 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3.092, 3.115, 3.103, 3.098, P<0.05). Conclusion End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for esophageal cancer can reduce 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shorten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greatly reduce the serum inflammatory index, which can greatly reduce the time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nd the recovery of lung function.
[Key words] Esophageal cancer; Endoscopic radical surgery; Effect; Lung function; Influence
食管癌是胃腸道常見腫瘤,近幾年發病率呈現明顯的逐年上升的趨勢,這與現在生活、飲食、環境等改變有一定的關系。食管癌的發病人群主要為中老年人群,其致死率較高。目前臨床對于食管癌的治療包括外科手術,放化療,綜合治療,其中外科手術后根治方法是患者的首選[1];患者疾病以及機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都應考慮手術根治術治療。傳統的食管癌根治術需要進行開胸手術,手術創面大,加之對肋骨的撐開,手術中出血量大等對患者術后肺功能的恢復,機體的預后等都有一定的影響[2]。腔鏡技術的不斷應用以及改進,由早期的診斷方式,逐漸應用臨床治療,具有微創,利于術后恢復等特點[3]。對于根治術的治療一方面觀察腔鏡手術對病灶的清掃情況,另一方面考慮患者的機體情況以及術后恢復[4],該文主要研究分析食管癌應用腔鏡根治術治療臨床效果以及患者肺功能的影響分析,方便選擇2015年7月—2018年8月該院收治的食管癌根治術治療的患者74例,相關臨床數據及分析指標等具體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方便選擇該院收治的食管癌根治術治療的患者74例,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成兩組;對照組34例,年齡49~72歲,中位(56.92±4.17)歲;男性與女性比例20∶14;病理類型:25例鱗癌,9例腺癌;腫瘤TNM分期:10例Ⅰ期,14例Ⅱ期,10例Ⅲ期。研究組40例,年齡48~74歲,中位(57.02±4.09)歲;男性與女性比例25∶15;病理類型:30例鱗癌,10例腺癌;腫瘤TNM分期:10例Ⅰ期,20例Ⅱ期,10例Ⅲ期。收集兩組患者的基本信息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臨床篩選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經胃鏡病理組織活檢均確診為原發性食管癌;患者均知情及家屬對手術風險等各項均詳細溝通后同意;近期無手術史;無畸形感染,急慢性創傷;KBP評分低于60分;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排除標準:伴有其他腫瘤;有手術史,術前后放化療史;發生遠處轉移或(和)深度浸潤;伴有胸肺嚴重病變者;生存期低于3個月。
1.3? 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經胃鏡病理組織活檢確診原發性食管癌,符合手術治療標準,擇期安排手術。對照組實施傳統開腹根治術治療,患者實施側臥位,麻醉方式復合麻醉、雙腔氣管插管單肺通氣,對手術操作面全面消毒,鋪置消毒巾;麻醉效果滿意后,左后 外側開胸,切口15~20 cm;第5肋間上緣處進胸,將肋骨撐開,游離食管,打開膈肌,長度為10 cm;將胃部進行游離操作,清掃淋巴結,給予食管胃左胸弓上吻合術。
研究組采用腔鏡根治術治療,患者取側臥位,麻醉采用雙腔氣管插管全麻,操作面進行消毒,麻醉效果滿意后;鋪置消毒巾,在腋中線肋6,肋7間做小切口,長度1.5 cm左右,然后將胸腔鏡置入;然后再做主操作孔及輔助孔;首先通過胸腔鏡對患者的病灶情況進行探查,根據病灶的具體位置采用高位進路或低位進路;手術根治術首先胸腔鏡對食管進行游離操作,在胸部前進行全面探查;然后將肺葉切開,后縱膈全面暴露,將后縱膈胸膜切開,將下段食管游離操作;在切除較大腫瘤時可能會出現較多的失血,建議采取鈦夾輔助止血,而不建議電凝止血,以免對血管、神經造成過度的傷害。將腫瘤徹底切除,保證達到安全緣,防止復發。兩組術后常規抗感染等治療,術后輔助放化療治療。
1.4? 指標觀察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段血清炎性因子指標變化情況、肺功能指標變化情況、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圍術期各項指標。肺功能采用北京中西遠大科技公司的FJ1000型肺功能檢測儀,在患者術前、術后分別進行肺功能檢查。血清炎性因子采集患者靜脈血5 mL,采用全自動血液檢驗儀器,對患者炎性因子各項指標進行監測,嚴格按照試劑盒操作進行。
1.5? 統計方法
該次數據分析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描述,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描述,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圍術期各項指標比較
兩組淋巴結清掃數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指標均高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段炎性因子指標變化比較
術后第1、2天研究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各項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術后肺功能各項指標比較
研究組術后肺功能指標FEV(80.83±6.03)%、FVC(79.81±5.94)%、FEV1(78.91±5.83)%、MVV(66.82±5.94)%,與對照組術后肺功能指標FEV(75.91±5.78)%、FVC(73.29±5.26)%、FEV1(70.27±5.27)%、MVV(59.08±5.82)%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092、3.115、3.103、3.098,P<0.05)。見表3。
2.4?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統計26.47%,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統計7.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902,P<0.05)。見表4。
3? 討論
食管癌是消化道多發常見的腫瘤,且近幾年的發病率呈現明顯的上升的趨勢。食管癌的發病機制與遺傳因素,營養不良,亞硝胺長期的刺激等有關系,患者臨床表現主要為疼痛,進食有哽噎感,吞咽困難等[5-6]。目前對于食管癌的治療仍主要為外科手術為主,傳統的根治術為開腹開放手術,相對操作難度小,術式視野較好,病灶清掃程度較好;但是手術的創面大,對患者的機體的耐受度等多方面手術指征較高[7];同時手術對患者的胸部,肋骨的解剖結構,組織等會有損傷,且術中出血量大,術后的并發癥控制有一定的難度[8];手術中機械通氣易導致患者肺泡出現損傷,激活機體內炎性細胞,致使大量釋放炎性因子,引起肺部并發癥和相關炎癥反應,對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多方面都會有影響,不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9-11]。
李林等[12]在胸腔鏡輔助治療食管癌的臨床研究中,篩選臨床32例胸腔鏡輔助食管癌根治治療,以及傳統開胸手術治療50例進行對照分析;胸腔鏡組術中出血量(194.7±71.3)mL,引流時間(2.5±1.1)d,術后住院時間(6.9±1.4)d,與開胸組收治數據術中出血量(289.5±66.4)mL,引流時間(4.7±1.6)d,術后住院時間(12.4±1.6)d比較,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次研究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與其基本一致,對照組指標均高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開腹手術手術出血量較大,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較長,一方面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醫院的病床輪轉周期也加長。
朱應超等[13]在老年食管癌的治療中,手術后,兩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含量均較手術前升高(P<0.05),試驗組升高幅度低于對照組(P<0.05)。該次研究與其結果基本一致,術后第1天、第3天研究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各項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該次研究中研究組術后肺功能指標FEV(80.83±6.03)%、FVC(79.81±5.94)%、FEV1(78.91±5.83)%、MVV(66.82±5.94)%,與對照組術后肺功能指標FEV(75.91±5.78)%、FVC(73.29±5.26)%、FEV1(70.27±5.27)%、MVV(59.08±5.82)%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092、3.115、3.103、3.098,P<0.05)。充分說明食管癌應用腔鏡根治術治療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住院時間,血清炎性指標大大降低,繼而大大降低術后感染等并發癥的時間,利于患者的預后以及肺功能的恢復。
胸腔鏡輔助食管癌根治術建立現代腔鏡微創基礎上,胸腔鏡對病灶進行全面的探查,建立微創手術操作空實現病灶的清除,不僅手術出血量少,同時對患者的胸部,肋骨的解剖結構無影響,保證其完整性,減輕患者術后疼痛;進一步降低其炎性反應,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縮短患者預后時間。
綜上所述,腔鏡根治術在食管癌治療中效果顯著,患者術后肺功能恢復明顯優于傳統開腹手術;同時術后炎性因子各項指標低于開腹手術組患者通氣水平,大大降低術后感染等其他并發癥的發生,利于患者的預后;且食管癌發病人群主要為中老年,腔鏡根治術在一定程度上放寬手術指征。但是該次研究中樣本數量較少,胸腔鏡根治術的應用需嚴格按照適應證,且無胸部、腹部手術史,無麻醉等禁忌證;對施術者以及助手,護理人員的技術要求,經驗都有較高的要求,臨床應用應根據患者的個體實際情況選擇術式。
[參考文獻]
[1]? 張克.早中期食管癌患者采用胸腔鏡輔助小切口食管癌根治術對術后并發癥、術后恢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32):50-52.
[2]? 張躍進.胸腔鏡輔助下食管癌根治術聯合胸內吻合術治療食管癌臨床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41):7958-7959.
[3]? 申成玉,王獻增,李海峰,等.胸腔鏡下右胸食管癌根治術治療食管癌的效果及安全性[J].社區醫學雜志,2017,15(15):4-6.
[4]? 陳智琴,李思涵,賀政,等.多原發食管癌研究進展[J].腫瘤研究與臨床,2018,30(2):138-141.
[5]? 馬明全,姜宏景,弓磊,等.胸腔鏡與開放食管癌根治術后并發癥及應激反應的比較研究[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6, 19(4):401-405.
[6]? 李曉雷,徐俊,梁青松,等.胸腔鏡食管癌根治術的臨床效果及術后并發癥觀察[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17,21(1):27-30.
[7]? 高云飛,羅洞波,劉翼,等.胸腹腔鏡對食管癌根治術患者炎癥因子、肺功能及預后的影響[J].腫瘤學雜志,2018,24(1):42-46.
[8]? 彭建明,袁躍西,楊繼承.全胸腔鏡食管癌根治術的治療效果及對血清CRP,TNF-α水平和肺功能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8,40(8):1215-1217,1221.
[9]? 呂明闖,龐彬,朱立君,等.胸腔鏡手術與傳統開放手術對食管癌患者預后的影響[J].安徽醫學,2017,38(10):1310-1313.
[10]? 李凡,李標,王瓊育,等.食管癌患者行胸腔鏡切除術后對肺部感染和炎癥細胞因子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17):3944-3947.
[12]? 李林,王勇智.胸腔鏡輔助食管癌根治術治療老年食管癌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113.
[13]? 朱應超,李翠翠,尹波,等.胸腔鏡根治術對老年食管癌患者術后肺部感染與呼吸功能及炎癥因子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8,28(24):3784-3787.
(收稿日期:201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