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輝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工作質量直接影響著學校育人目標的實現。但是,由于班主任工作事務繁雜、強度大、壓力大,因而很多班主任的幸福感較低,自愿擔任班主任的教師越來越少,還有不少教師為了不當班主任,找領導哭訴,托人說情……怎樣優化和改進班主任的工作狀態,進一步增強班主任的幸福感,是困擾很多中小學校長的一道難題。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早在1999年,我在擔任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第二實驗小學校長期間,就曾基于寄宿學校學生在校安全以及教師個人生活的考慮,同時為了調動所有教師的工作主動性,對班主任管理模式進行了積極探索,嘗試推行“雙班主任制”。2013年,我擔任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洛陽分校校長后,又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搭檔互補型雙班主任制”,由此讓“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管理理念變為現實,逐步營造了全員育人的校園文化。
傳統的班主任管理模式,是一個班由一名班主任總體負責,其有利之處是管理集中,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個班主任;不利之處是班主任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一個班級的管理水平和發展狀況,班主任的任務多而龐雜,科任教師相對清閑,不同教師形成了不對等的工作量,而有限的班主任津貼又不足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雙班主任制正是在此背景下推出的管理模式,即在相同的教育目標下,兩名教師不分正副,協商分工,合作管理班級。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洛陽分校成立至今五年多的時間里,學校從最初1400余名學生,逐年增加至4700余名。這也對學校的班主任隊伍建設工作提出了挑戰。為了全面落實學校“愛育精彩”的辦學理念—培養精彩學生、成就精彩教師、引領精彩家長,促進教師之間的高效溝通和協作,提高學校整體管理水平,我們提出了“搭檔互補型雙班主任制”,即一個班級由兩位互補型的班主任搭檔共同管理,兩位班主任在學校指導下自愿結合,實現或能力、或年齡、或經驗、或性格方面的互補。
為了順利推行搭檔互補型雙班主任模式,我們首先統一思想,經過反復開會研討,理順了以下三個問題。一是角色轉換問題。在實行搭檔互補型雙班主任模式之初,學校大多數教師雖然有一定的班級管理經驗,但創新意識不強,需要盡快轉換心態,以全員參與班級管理,全員進入管理者的角色。二是分工與合作問題。同一工作崗位的兩位班主任如何合理分工、溝通合作、形成合力,是我們在實施中要解決的重點問題。三是實效性問題。搭檔互補型雙班主任模式是否可行,是否合理,是否落到實處,管理效果如何,是“事倍功半”還是“事半功倍”,效率與效果都是我們追求的。
在搭檔互補型雙班主任模式中,兩位班主任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擁有整體設計、靈活管理的權利。
1. 性格互補型搭檔:剛柔相濟,相得益彰
一個性格強勢的班主任,往往在班級管理中要求嚴格,學生普遍對其存有敬畏之心;一名性格開朗的班主任,通常更容易與學生親近。由此形成的性格互補型搭檔不僅有助于學生個性成長,也有利于師生在一個既嚴肅又活潑的融洽氛圍中共創佳績。
例如:潘超超老師是學生們眼中的“超哥”,他幽默風趣,常常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受他的影響,學生放松、活躍,富有個性。其搭檔張小紅老師治學嚴謹,對學生的日常規范管理嚴格,在她的引領下,學生學習認真,規則意識很強。每每班級搞活動,潘老師富有創意,張老師善于落實細節;潘老師重視集體氛圍建設,張老師更關注學生個體心理感受。二人默契配合,被譽為“黃金搭檔”。
2. 年齡互補型搭檔:承前啟后,開拓創新
新教師朝氣蓬勃,對班級管理有熱情、有干勁,富于創造性,但是由于經驗不足,容易出現“亂班”現象,讓家長不放心。老教師經驗豐富,工作細致,但往往活力不足,易與學生出現“代溝”,形成“朝氣不足”的班級氛圍。年齡互補型搭檔的形成,使得老教師的傳、幫、帶能夠幫助新教師迅速成長,而新教師的活力和創新猶如新鮮血液,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老教師的創新熱情。新老搭配可以讓班級建設穩中求新。
例如:陳俊俊老師是剛畢業的美術專業高才生,有創意、有想法,也深得孩子們喜愛。她將學生作品別出心裁地設計出造型,在教室墻外或班級文化墻上進行展示,大大增強了孩子們的創作欲望;她引導學生講述作品中的創作思想,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使他們在講臺上的精彩瞬間成為最閃亮的成長記憶。其搭班王希平老師則是一位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對待學生特別有耐心,做工作細致入微,并且善于采取有效方法與家長溝通。沉穩有愛的大姐和謙虛陽光的小妹組成的這一對搭檔,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姐妹檔”。
3. 能力互補型搭檔:取長補短,揚長避短
每個人都有自己能力上的長項和短板。能力互補型的搭檔方式,可以讓教師們發揮各自所長,提高班級管理成效,促進學生多維度發展。例如:牛菲菲老師治班有方,善于引導學生開展自主管理,班級里的小小空調管理員、護花使者、多媒體管理員、圖書管理員等各盡其責,班級管理井然有序。賈利強老師教學嚴謹,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他堅持每日聽寫,通過親子共讀、組內輪流日記、頒發成長記錄卡、優秀文章班級共享等多個途徑,讓學生都能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這兩位班主任在教育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中相輔相成、共同提高,成為相互陪伴、共同成長的“優秀搭檔”。
多年來,學校涌現了一大批有趣的“雙班主任”搭檔,他們在合作中投入情感和智慧,共同打造了獨具個性、富有特色的班級文化。
在具體實踐中,我們注重過程管理、細節追蹤及工作實效,以保障搭檔互補型雙班主任模式的順利實施。
其一,思想引領,激發雙班主任的工作動力。一方面,學校通過講座、論壇、經驗分享會等多種方式,對教師進行思想和觀念上的引領,讓教師更直觀地感受到雙班主任制的優勢,使“團結力量大”“合作共贏”等理念逐漸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另一方面,我們安排多年參與雙班主任工作的老教師進行經驗分享,對兩位搭檔日常的工作,如怎樣分工、怎樣配合、怎樣互相幫助、怎樣取長補短等方面進行具體指導,幫他們樹立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信心。
其二,智慧共享,搭建雙班主任共同發展的平臺。在搭檔互補型雙班主任模式中,兩位班主任搭檔是一個班級的雙頂梁柱,協同作戰才能更好地推進班級管理工作。為此,我們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為班主任搭建了展示風采、共享智慧的平臺。例如: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學校會定期召開“班主任智慧論壇”,讓班主任們分享在班級管理中彰顯特長、協商共進的思考和經驗。在每兩周一次的全體教師會上,我們專門設置了一個五分鐘的“夸夸我的好搭檔”活動環節。搭檔班主任們彼此情真意切的欣賞與感恩,促進了情感的融合,也為其他教師樹立了榜樣,讓更多班主任產生了共鳴。
其三,評價護航,形成雙班主任協同作戰的合力。一方面,我們將雙班主任制度與績效工資聯動,教師擔任班主任,將在工作量中予以體現,以充分調動教師參與班級管理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另一方面,我們實施了雙班主任“捆綁”評價機制。學校以班級的量化考評和管理成效作為兩名搭檔的評優標準,每周的“明星班級評選”、每月的“班主任考核”,要從班級日常工作各方面進行評價;強調以肯定為主的正向評價,將滿額并無差錯完成歸為一檔,同時與期末的“優秀班集體”“優秀班主任”評價機制進行聯動。
在搭檔互補型雙班主任模式實施過程中,兩位班主任互相幫助、共同分擔、共同提升,在攜手共進中不斷體會到職業幸福感,他們開始將更多的時間用于琢磨改進班級工作,提高班級管理效率,也有更加充裕的時間去關愛和幫助班里的學生,讓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能被“看得見”。如今,雙班主任管理模式,正在成為助推班主任隊伍專業成長的有效抓手和學校順利發展的有力保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