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炳坤
開拓學生的思路,主要就是開拓學生思維的深廣度,訓練學生的條理性和系統性。開拓學生的思路,除了要遵循思維的一般規律和依托客觀事物的引發外,又要充分發揮學生思維的個性因素、個人的特點專長,擴大、開拓。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開拓學生思路的目的。
1.激發興趣,開拓思路
我們知道,思路是與思維連在一起的。而活躍的思維又往往是與濃厚的興趣密不可分。為此,要開拓思路,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不能不是一個好辦法。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興趣對青少年的學業、思路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一個人,一旦有了強烈的興趣,他就會處處多方思考、不怕困難,即使是思維處于障礙的時候,他也會想方設法去開拓思路、多方思考、浮思聯想,勇往直前。這是為無數事實所證明了的。
既然興趣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那么,我們在教學中,特別是在作文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注意運用各種方法和“磚頭”來觸發、開拓學生的思路。
捕捉最佳心理狀態,開拓學生思路,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要注意了解學生、善于抓住學生的心理契機。人是有喜怒哀樂的。這個喜怒哀樂,當教師的,要了如指掌。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隨時開拓學生的思路。如當學生獲得榮譽的時候;當學生獲得某些意料不到的收獲的時候;當班級集體受到表揚獎勵的時候……但是,有一種傾向是必須引以為戒的,這就是簡單的、機械的重復和訓練,不但不能激發興趣、開拓思路,而且還會毀滅興趣、閉塞思路,這也是值得我人注意的。
2.善于激疑,啟迪思路
疑,既是積極思維的表現,又是探索問題的動力,也是發明創造的鑰匙。而在教學中善于激疑,就能把學生的思維器官充分發動起來,達到啟發思路、發展智力的目的。因為,一旦學習上有了疑問,并在不斷的疑問、質疑、解答中得到發展,那么,學生的學習就必須會得到不斷的長進。我國宋代的張橫渠說,一切知識都從疑難中產生,愈求進步疑難愈多,進步愈大。因為發現了疑難,才能拋卻常解,另辟新徑、開拓思路;或訪求先知先覺之人,同他切磋,啟發思路,則知識自然進步。
因此,要很好地啟發思路,啟迪學生的智慧,就一定要善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善于引導學生質疑,并在質疑中主動探索,開拓思路,增長知識。通過設疑來開拓思路,我認為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是,這個思路開拓,一定要“開拓”在教材內容的內在邏輯性上,“開拓”在學生學習的方向上,“開拓”在學生思維的琴弦上,“開拓”在理解作品的精蘊上。只有這樣,才能從使學生在問題的誘發下,有節奏、有起伏、有規律地進行思維,才能奏出賞心悅目的樂章。
3.巧于點撥,觸發思路
觸發學生的思路,這在我們教學過程中,可以說是一種比較高超的教學藝術。這正如前人所說:善等問者,如敲鐘,叩之以小都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余聲,不善答問者反此。“(《學記》)這里所說的“敲”字,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就是“觸發”的意思。而這個“觸發”兩字,就很講究藝術、功夫的,它的關鍵之點,就是要善于“點撥”,巧于“觸發”。
但必須指出的是,這種觸發、接通,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要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之上。這當包括:豐富的知識面,即“富集”——“要把所有的有關信息最大限度地動員起來”;多方面思考,即“篩選”——“選擇有關的信息線路”;選擇最優角度,即“取角度”——選擇合適的連接角度;善于結合,即組合——“用一定的方式把信息線路組織起來”。在這些基礎上,加上教師的巧妙點撥、善于觸發,那么,思路就可大大地開通,馳向思維的廣闊天地。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點撥、啟迪來觸發學生的思路,途徑一般既可通過內部的觸發來開通思路。但是,它都必須最后通過學生的內部因素達到開通思路的目的。因此,通過這種途徑來開拓學生的思路,都必須注意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這就是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性特點,要因人因材因地而異。
例如,有一個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他通過誘導、啟發,拓展學生思路。他的這一經驗,很值得我們借鑒。
在一次植樹活動時,他隨學生到指定地點去植樹,學生紛紛議論著歷年植樹的經歷。有學生回憶抬水時滑倒弄得一身泥水的形象,有的學生回憶以往栽樹,手被碰破流血的情形,有的學生談論植樹時熱烈的場面……在植樹區,他們看到有些樹長得茂盛,有些樹遭到破壞;有些樹雖然活著,但長勢不好,甚至有些傷痕累累、樹枝被人折斷……看到這種情形,有些學生發出感慨:“年年栽樹,就是不成材,真泄氣!”“唉,恐怕明年還是要在這兒植樹哩!……”
這是一個好的作文內容和題材。于是這位教師抓住這個時機,便點撥說:“這里植樹不行,是否換個地方就會好些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對此,學生情緒高昂,議論風生……有說如何植樹如何使之成材的;有的聯系到植樹與培養人才的關系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此基礎上,教師順過話頭,啟發、點撥學生:“你們這種議論都說得好。培養人才,的確比栽樹更艱難,更復雜。其中有主觀原因,有客觀原因,有培養問題,還有使用問題……你看,這講得不是很有道理嗎?以前你們有些人感到論說文比較難寫,現在你們可以根據這次植樹的感受寫一篇文章呢?”
由于教師的觸發點燃了學生的內部誘因,再加上大家的交流、比較、啟發,開拓了思路,激發了寫作熱情,于是他們便沿著各自不同的思路,寫出了各自的感受,寫出了各自的妙文。
總之,語文教學中要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善于設置疑問,同時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巧于點撥,從而觸發和開拓學生思路,讓學生掌握課堂知識,提高課堂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