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司坤

走進兄弟(中國)商業有限公司在第二屆進博會的展廳,《環球時報》記者仿佛進入了一個歷史與未來相結合的時空:記者看到了兒時記憶里才會出現的縫紉機,但這些縫紉機卻裝上了LCD顯示屏與編程系統,徹底實現了根據指令自動縫紉的效果。這是兄弟(中國)第二次參加進博會了,早在一個月前,兄弟(中國)就確定將參與第三屆進博會。有著百年歷史的日本Brother集團在2005年設立全資子公司兄弟(中國)。在展廳現場,兄弟(中國)董事長兼總經理尹炳新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Brother集團總部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作為這家百年日企的中國區掌門人,他和他的團隊一直在緊跟“中國速度”,追趕中國的“時代列車”。
環球時報:兄弟(中國)去年參加了首屆進博會,是出于什么考慮?
尹炳新:在首屆進博會還沒有開始之前,我就已經多次看到習近平主席在很多場合介紹進博會了。我感覺中國舉辦進博會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它展現了我們國家繼續擴大開放的姿態。因此,當時我就開始考慮應積極參與進博會。我們希望在進博會更好地展現Brother集團的企業形象。因為Brother集團進入中國時間不算長,知名度還不夠大,我們需要讓更多中國用戶了解我們的產品。我認為這是一個展現我們產品和企業形象的好平臺,也希望百年日企能夠跟上中國的時代列車。
環球時報:據說兄弟(中國)已經報名參加第三屆進博會,這是什么原因?
尹炳新:通過參與第一屆進博會,我們認為達到了當初的預想和目的。來第二屆進博會參觀的人更多,而且觀眾的針對性都很強,我們也希望能夠擴大商機,讓B端的客戶更好地了解我們的產品,包括我們的解決方案。我們也希望通過進博會,不斷總結自己的經驗。我們能夠感覺到進博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美國企業這次的參展面積最大,參展企業家人數也最多。全球化是未來的一個趨勢,我們對進博會充滿信心。
環球時報:目前兄弟(中國)在中國的主要產品線和定位是怎樣的?市場前景如何?
尹炳新:現在Brother集團整體上是以打印解決方案、打印設備、打印產品作為主要產品。兄弟(中國)也是以打印產品為主,占所有產品近85%的份額。兄弟(中國)成立于2005年,在我們成立之前,打印領域的友商、競品至少已經進入中國達10年甚至20年之久了。兄弟(中國)和合作伙伴一起采取差異化的市場開拓戰略,如今在打印領域,我們在中國市場已經名列前茅。我們還有標簽產品,據相關調研數據顯示,我們的標簽機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位列第一,在家用縫紉機領域我們也名列前茅。整體上,通過這十幾年的發展,我們不僅產品的市場份額在提高,兄弟(中國)與合作伙伴的渠道建設也非常穩固的,這也是我們今后長期在中國耕耘的財富。
Brother集團總部對中國市場非常看好。兄弟(中國)于2005年成立后,總部很快就把我們單列出來作為局域公司。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Brother集團就在深圳進行了產業轉移,在西安也有制造業的布局。2010年,Brother集團還在杭州成立了唯一一家海外研發中心。從Brother集團在中國研發、生產、銷售、售后一條龍的布局,足可看出集團總部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
環球時報:最近一年,兄弟(中國)引進了不少適合中國市場的打印機產品,進博會對公司的戰略實施有何影響?
尹炳新:我們上個月在北京舉辦了一場針對個人用戶的標簽打印機產品發布會,這款產品有一個很時尚的名字,叫糖果(Candy),它從顏色等各方面都非常受歡迎。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都在瞄準Soho領域,我們在Soho領域也占有相當的市場份額。如今,在中國市場,我們也希望進入到SMB,也就是企業級用戶領域,包括大型的央企、國企。這將會是我們今后的發力領域。這也是進博會對我們吸引力比較大的地方,因為進博會基本上不針對個人用戶,更多是toB的,這也是我們宣傳的好機會。我們希望在進博會中讓更多B端的中國用戶了解我們的產品。
環球時報:百年企業如何在新的時代保持活力?作為日本企業,Brother集團在本土化方面的做法是怎樣的?
尹炳新:Brother集團的百年歷史和百年技術儲備如何落地,并在中國得到發揚光大?這需要不斷創新,不斷發展。Brother集團是一家國際化公司,在日本企業中,它雖然不算超一流,但也有著百年歷史,這給兄弟(中國)奠定了很好的企業文化基礎,這也是我們的優勢所在。但是完全照搬日本經驗,不在企業理念、企業價值和員工共享等方面進行本土化處理,無法讓員工形成一個共同的價值觀,是不行的。一定要思考如何才能以適合中國員工、合作伙伴、經銷商的方式進行相關理念和戰略的接地氣地推進,只有這樣才能行之有效。這么多年我一直在強調,一定要做好本土化。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能夠成為這家跨國集團公司的法人代表,我的中國同事的部下也有日本人,這也是一種本土化的體現。這說明兄弟(中國)做到了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地方,大家能夠形成一個團隊,而不會過度注重民族、國籍的區別。▲
環球時報2019-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