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沾了區塊鏈概念的光,暴風集團和文化長城錄得連板記錄,但前者深陷高管集體離職旋渦,后者遭遇證監會立案調查,因此兩只個股股價先是高高站起接著又重重摔下。
不只這兩只股票,一半的區塊鏈概念股如今都回到了起漲的原點。參與炒作的資金,就像即將開始的“雙11”,大多“剁手”為敬了。
在相同的時段內,Wind等多個軟件編制的“QFII重倉指數”卻在連連創出歷史新高。其中,通達信軟件的“QFII重倉指數”自2005年6月開始記錄至今,累計上漲1318%,遠超同期A股主要指數,相比滬深300指數也有明顯的超額收益。
難道“外來的和尚”更懂中國?當然不是!
但如果說外資更懂投資,反而沒什么疑義。從16年前首批外資機構進入中國至今,其重倉股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其長期持有的標的始終環繞在大白馬股周圍,其中不少標的正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核心資產”。
事實證明,外資機構看好的許多核心資產,已經從當初的行業內相對強勢企業變成了行業絕對強勢的企業,而且也成了如今國內機構“優選”的標的股。
這種情況也多次在其他海外市場上演,因為每個市場都有自己的優勢資產,而外來資金都是配置當地優勢產業,而且只對行業前幾名有興趣。
既然A股市場良幣驅逐劣幣的氛圍已經形成,作為投資人,就要去積極擁抱這種變化,只有順勢而為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本刊編輯部
2019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