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兆霞 田祥燕 李開艷

【摘 要】 目的:探討骨科手術中手術室護理干預措施對預防手術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隨機將本院收治的264例骨科手術患者分成甲、乙兩組,分別給予其常規(guī)護理和手術室綜合護理,觀察兩組切口感染情況和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兩組患者術后手術切口感染發(fā)生率分別為12.12%、0.76%,比較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且兩組在護理滿意度和住院時間上比較也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對于臨床骨科手術患者給予其綜合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降低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發(fā)生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有著重要效果。
【關鍵詞】 手術室;骨科;切口感染;護理
伴隨臨床診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手術治療有著見效快且療效明顯等優(yōu)勢,日漸被廣泛應用于臨床骨科患者治療中。然后在實際治療過程中,因創(chuàng)傷大,使得患者出現術后感染的幾率較大。對此,本研究對臨床骨科手術中手術室護理干預效果進行了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選本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64例骨科手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將其分成甲、乙兩組各132例,其中,甲組男70例,女62例,年齡30~60歲,平均年齡(40.2±4.2)歲;手術類型:全髖置換術60人,半髖置換術30人,腰椎骨折內固定術20例,脛骨骨折內固定術22例;乙組,男75例,女57例,年齡28~59歲,平均年齡(39.5±4.8)歲;術類型:全髖置換術55人,半髖置換術34人,腰椎骨折內固定術23例,實施骨折內固定術20例。兩組在年齡、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甲組被給予常規(guī)護理,即做好術前術中各人員的配合工作,術后手術室護理做好同病房護士的的工作交接等;而乙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手術室護理干預,具體為:
1)術前護理:入院后,護士對所有患者進行全面術前評估,了解患者情況,詳細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手術的必要性和相關注意事項;術前,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對應的術前身體改善表,叮囑患者術前需禁煙酒、禁辛辣刺激,時刻監(jiān)測患者情況;術前,手術室護士需做好充分準備,術前1d對手術所需物品消毒,嚴格遵循無菌操作,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手術室。
2)手術室環(huán)境和器械管理。對于手術室的空氣與物品需嚴格把關,強化空氣凈化管理,每天都應該于術前0.5h左右用清水清潔手術室環(huán)境,空氣消毒,并于手術前徹底消毒,以確保室內空氣無污染;同時定期對室內的空氣與物表采樣實施細菌培養(yǎng),并動態(tài)檢測室內空氣凈化情況[1];嚴格將手術室溫度控制在22℃~25℃,相對濕度則控制在50%~60%,并于術中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以免術中體溫過低,而且傷口沖洗液和輸入庫存血都可以適當加溫;最后,對手術室器械器具需嚴格采取壓力蒸汽方式進行滅菌處理,特別是對于外來植入器械更是需要統(tǒng)一消毒處理,經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2];另外,在術前20min,器械護士需對術中所需無菌器械物品進行嚴格檢查,合格方可使用。
3)合理應用抗生素。術前,給予患者應用抗生素,便于患者術中能及時有效達到所需血藥濃度。但抗生素應用時,需把握好時機,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一般在術前0.5~1.0h應用以達到最佳效果。另外,手術室護理還需同病房護士做好患者交接工作,告知巡護士在最佳時間內給予患者應用抗生素,若術中患者失血量>1500mL或手術時間超過藥物半衰期,需提醒醫(yī)生適當追加抗生素應用[3]。
4)術后護理:術后立即用一次性無菌敷料保護好傷口,并借助一次性負壓引流盒進行切口引流,密切觀察傷口,確保術后2d內傷口無滲出且敷料完整;術后換藥,護士需嚴格遵循無菌操作,且給患者換藥消毒時,護士本身需做好衛(wèi)生消毒工作,以免交叉感染出現;對于傷口愈合較差的患者,需收集其滲液進行細菌培養(yǎng),并給予對應處理;若已經出現感染,需找到感染原因,對癥處理。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術后手術切口感染發(fā)生情況和住院時間,調查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情況,進行滿意度評分,總分100分,分值越高,滿意度越高。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代表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切口感染情況比較分析
甲組有16例患者出現手術切口感染情況,發(fā)生率為12.12%,乙組僅有1例患者出現感染情況,發(fā)生率為0.76%,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 者護理滿意度與住院時間比較分析
通過對比觀察,發(fā)現乙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甲組(P<0.05),而住院時間則顯著少于甲組(P<0.05)。見表1。
3 討論
在臨床上,對于骨科手術患者而言,其切口感染的原因無非以下幾種:1)手術空氣質量:空氣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患者切口感染情況,對此,本研究就對手術室的空氣、物品等進行了嚴格消毒滅菌處理;2)手術部位:手術部位差異大,也是引起切口感染的一個原因。若手術部位在臉、頭或軀干這些血液循環(huán)較好的地方,術后傷口愈合就會比較快,感染幾率也低;若部位在下肢這種血液循環(huán)速度較慢的地方,其愈合速度就比較慢,感染幾率也較高;3)手術時間:手術時間越長,切口感染幾率也越高;4)手術醫(yī)護人員外科刷手:手術過程中,醫(yī)護人員作為手術實施者,必須嚴格刷手,做到無菌操作,減少患者感染幾率。因此,對于臨床骨科手術患者,各醫(yī)護人員需從各方面入手采取相應措施,以降低患者術后傷口感染幾率,提高手術效果。
本次研究中,乙組患者均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被給予了手術室綜合護理干預,如術前全面評估患者身體情況,告知患者術前的相關注意事項,引導患者做好術前準備工作;術中對手術室環(huán)境、各器械進行嚴格消毒滅菌處理,所有操作必須嚴格遵循無菌操作;術后密切關注患者傷口愈合情況,及時換藥,合理應用抗生素,掌握好抗生素的最佳使用時機和使用時間[4]。結果顯示,該組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fā)生率僅為0.76%,顯著低于甲組的12.12%(P<0.05),而且該組患者住院時間明顯少于甲組,而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分則顯著高于甲組(P<0.05)。對此,醫(yī)護人員需從各方面入手,嚴格把關,做好無菌操作和無菌管理,以最大限度降低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的幾率,幫助患者盡早恢復身體健康。同時,所有工作人員必須端正自身工作態(tài)度,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能力,熟練掌握各消毒、滅菌與隔離預防技術,做好預防感染的組織管理工作[5]。
綜上所述,對于臨床骨科手術患者,手術室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降低患者術后切口感染風險,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殷薇.手術室護理配合對骨科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效果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05(25):133-134.
[2] 袁煥玲.手術室護理管理干預對骨科手術院內感染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19,26(04):149.
[3] 趙英玲.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18,25(24):165.
[4] 董敏,李曉靜.手術室綜合護理干預對骨科手術患者醫(yī)院感染發(fā)生情況的影響[J].臨床研究,2018,26(09):176-177.
[5] 阿依古麗·吐爾遜.解析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開放性四肢骨折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63):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