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遠 孫曉竹 張粲 楊奕嬌 孫志文
(天津體育學院,天津 301617)
美國人本主義理論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提出了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作為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中重要的理論之一,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解釋了動機心理機制,該理論將人類需求按照從低到高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感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
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基本得到滿足,高層次的歸屬感需求、尊重需求或自我實現需求會成為推動大學生行為的主要動力。
“網紅”是指在現實或者網絡生活中因為某個事件或者某個行為而被網民關注從而走紅的人。最早的一批網絡紅人,如“鳳姐”通過個性化的標識被網民所熟知,但并不是社會主流價值觀所倡導的文化引領方式。隨著網絡流量的不斷增加,社會發展的不斷進步,“網紅”也呈多元化發展,在多價值觀發展的社會中,“網紅”價值觀的引領也在不同領域上展現著自己的魅力與價值。
“正能量網紅”在網絡輿論的不斷發酵以及各種價值觀沖擊下,其價值引領作用不斷攀升,逐漸占據網絡主流地位,“正能量網紅”可為大學生提供正確的成功之道和行為規范,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榜樣,具有強大的人格魅力和拼搏向上的精神。
榜樣效應是具有代表性的先進人物在影響和激勵人們的過程中產生的效果,站在大學生角度,從大學生的高層次需求出發,對“網紅”進行客觀、全方面評價,通過“正能量網紅”進行示范,用他們所具備的高尚品格和拼搏精神激勵青少年努力拼搏、奮發向上,用他們具有的美好的人格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先進的道德行為,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作為互聯網中最為活躍的一個群體,當代大學生近幾年對“網紅”的關注度呈幾何式增長,據相關學術報告統計71%的大學生比較了解當代“網紅”,3%的大學生完全不了解網紅。在了解渠道上也從傳統媒體:報紙、電視、大型現場演出逐漸轉變為新媒體平臺,如:微博、微信、抖音、虎撲等交流及直播平臺。
在影響上也從單純的個性炒作逐漸變成價值觀認同、流行詞匯的傳播、思維習慣的一致性、欣賞品位的影響、消費觀的培養等方面對當代大學生進行“言傳身教”。在相關調研報告中顯示近八成的大學生認為“網紅”可以對他們的言行舉止產生影響,因此“網紅”的榜樣效應研究可以說是對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一大主要影響因素。
在影響維度上也從傳統的標新立異轉變為多元化發展,游戲主播;直播間主播;一、二線明星主播;體育明星主播;科普主播;消費主播;政治、經濟等相關主播等橫跨多個領域,大學生的喜好呈多元化發展。
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部分大學生在直播間尋找自己關注的“網紅”時,他每次登陸直播間的時候,他的“網紅”榜樣都會送上一句親昵的問候,這不僅滿足了他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同時在他們互動的時候,一個甜甜的微笑也能滿足他自我實現的需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我們一味去“堵”學生,阻止他們去在直播間里面消耗時間和金錢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但是讓他們了解到直播的套路,當他們認識到這個招呼無論是誰進來,主播都需要按照流程去打招呼的話,會削弱他的歸屬感及被尊重的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適時的引進“正能量網紅”幫助大學生填補歸屬及尊重的需要,用引導的教育方式代替傳統“say no”的教育方式,是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模式探索之一。
在當下社會節奏不斷加快,人與人之間的交際逐漸從線下轉變為線上,當你關上電子設備的時候,孤獨感也如約而至。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人都有歸屬的需要,這是較為低級的需要,當大學生關注的明星從神壇走到直播間和他們“say Hi”的時候,強烈的交流需求以及歸屬感會刺激他們的下丘腦分泌大量的多巴胺進而不斷強化觀看直播這一行為。同樣當明星下線,電腦關機的那一瞬間,空虛以及孤獨感會成為他們一部分。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師走進他們,出現在他們身邊時,帶大學生走進紅色基地時,樹立身邊“正能量網紅”同學時,大學生的歸屬感及尊重需求會得到充分的滿足,“網紅”直播間對他們的吸引力也呈幾何級下降。
隨著互聯網平臺不斷開放,對當下大學生價值觀產生影響的“網紅”數量不斷增多。文化部出臺了《關于加強網絡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加強對網絡表演的管理,規范了網絡文化產業的市場秩序。“正能量網紅”在國家干預下逐漸占據領導地位及擁有更多的話語權,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一經播出,“故宮”成為了當下的“正能量網紅”,故宮原館長單霽翔、鐘表修復師王津迅速走紅。他們不僅僅將故宮的歷史及文化傳播開來,更是引領了的一波“大國工匠”的價值潮流,傳遞了讓大學生不斷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在當下這個浮躁的網絡社會中傳承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堅韌價值觀,開拓當代大學生的多元化思考人生價值觀的思維方式,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職責,用好“正能量網紅”這張名片,讓大學生的自我實現感在主流價值觀中得到展現,培養他們積極向善,樂觀健康的良好心理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