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項目:武漢工程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項目編號為CX2018091
摘 要:本文首先介紹了中美貿易戰原因,包含經濟和政治的原因;然后闡述了中美貿易戰對我國的影響:最后分析了我國對中美貿易戰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中美貿易戰;原因;影響;應對策略
一、中美貿易戰的原因
(一)經濟領域: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過大
以2017年中美貿易戰最初爆發的時點為例說明,中國與美國之間的貿易總額是5767億美元,然而中國對美出口額遠大于進口額,中國對美的貿易順差達到了驚人的2799億美元。反之,對于美國而言,其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就是2799億美元。美國長期大規模的貿易逆差使美國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提供給了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上;而且中國提供的廉價勞動力使大量美國的企業在中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特朗普認為,這些原因促使美國國內的制造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大量資本外流使國內的失業率居高不下,美國經濟受到了重創。
因此美國發起的中美貿易戰是由中美貿易逆差過大所引致的。早在2017年8月美國就有意發動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當時針對中國開展“301調查”。它的依據來自“301條款”。
簡而言之即是美國針對自認為損害美國利益的國家的貿易行為做出單邊制裁的決定。早在2018年上半年美國就發布了調查結果,并將針對500億美元對華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2018年7月6日正式實施針對之前承諾的其中34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加征25%關稅的措施,并于8月23日對剩余的160億美元商品繼續加征25%的關稅。之后更是威脅將商品金額擴大,并于2018年9月24日將另外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了10%的關稅。甚至在2019年中美兩國元首阿根廷會晤和大阪會晤之后達成共識的狀況下,于2019年8月初表態將于9月1日開始對中國3000億美元商品加征10%的關稅。
種種跡象表明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過大導致了一系列中美的貿易摩擦甚至貿易戰,經濟領域是中美貿易戰開戰的關鍵的原因。
(二)政治領域:中國威脅美國世界霸主地位
在中美貿易戰的經濟層面下有著更深層次的政治原因。美國仰仗自己作為世界第一大國的強大地位,以“美國優先”的說辭來維護自己的經濟地位和在全球的世界霸主地位。美國依托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在WTO(世界貿易組織)強大的地位,退出TPP協議并針對世界各國特別是中國開啟“301調查”行動都是其稱霸世界野心的集中體現。而這些行為都有悖于國際正常金融秩序和法律法規,其行為踐踏維護世界金融秩序的WTO的威信以及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眾多國家的尊嚴。
除此之外,美方相較中方公布的貿易差額的數據有著接近兩倍的比例,而其中的原因很復雜。最重要的一方面是美方公布的對外貿易數據所采用的標準和現行世界所公認的科學合理的標準有很明顯的區別。現行國際社會全球化生產模式已經代替了傳統的一國完成所有生產任務的生產模式,其能更加高效的運用各國的優勢在產品的某個工序上把產品的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诖藨ㄟ^增加額的方式來評估外貿的數額。美國仍然基于國家關境作為統計外貿數額的方式,忽視了產品工序是由各國合作完成的事實,尤其忽視了中國進口商品由其他國家共同完成部分的份額。
為了鞏固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美國可謂“用心良苦”,然而其透過中美貿易戰的表象所透露出的政治原因已表露無遺。這些事實也能側面印證出中國已然成為威脅美國世界第一大國地位的強大國家。
二、中美貿易戰的影響
(一)人民幣貶值
隨著中美貿易戰的爆發,人民幣的價值也隨之受到了較大的影響。除開美元自身強大的市場競爭力之外,中美貿易戰所引致的加收高達25%的關稅的措施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造成沖擊。由于美國加稅的政策,我國出口商品量受到影響,隨即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降低,人民幣貶值。
(二)中美貿易額減少
中美貿易之間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在其中占據很大的份額,然而美國一意孤行的加征關稅的行為會將負擔分散到出口商、進口商和消費者身上。特別是消費者的消費欲和價格息息相關,必將促使消費者消費的欲望下降,因而大大影響出口的貿易額。然而我國長期處于內需不足的狀態,對于出口貿易的外需依賴性較強,倘若美國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受到中美貿易戰的沖擊,我國甚至會面臨外需不足的困境。外需不足會大大影響我國的對外貿易額,貿易額不僅不會增加,反而會因為貿易戰的原因大大減少貿易出口量,這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特別嚴重和值得關注和重視的。
(三)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受到沖擊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近年來發展特別迅猛,尤其在航空產業、電子技術行業以及信息通信技術行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佳績。美國在貿易戰中采用反傾銷、反補貼等政策以及加征關稅的政策削弱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美國的競爭力,勢必會影響我國的銷量。不僅如此美國對于我國針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計劃中的核心產品的加稅措施顯得尤為突出和重視,其對于我國高新技術行業的影響是極其深遠和巨大的。這會使我國內部生產銷售投資都受到巨大影響,企業生產規模降低,無疑會使我國企業的發展遭遇很多阻礙和限制。
(四)我國消費者購買力下降
由于企業生產受到影響,利潤降低,員工的收入和福利水平也會降低,必然導致我國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和潛力降低。而內需很大程度上在于國民的經濟水平和企業創造的利潤來決定。倘若企業長期經營不佳,我國消費者購買力即內需必定會受到波及。如果在外需受到影響的狀況下我國內需也被影響,我國消費者以及美國消費者都對我國產品沒有需求,對于我國經濟貿易甚至國民收入都會有不容小覷的危害,需要國家有關部門高度關注。
三、中美貿易戰的應對策略
(一)加強高新技術自主創新的能力
我國長期以來在全球價值鏈的框架下處于不利地位,企業往往在一個完整的貿易工序之中負責加工裝配等可替代性特別強的工序,也導致在利潤分配環節處于極度不利的地位。而發達國家諸如美國為首、歐盟日本等為輔國家因為在高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它們具有核心的技術設備以及材料,這些也形成了它們在貿易利潤分配中的優勢地位。因此我國應加大國家的創新能力建設的力度,堅定不移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與此同時出臺相關的國家法律法規政策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的意識,資助企業研發的成本,以此來借助企業的創新能力增強國家的經濟、政治上的競爭力,促進我國經濟向著越來越好的方向蓬勃發展。
(二)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創新制度的構建和制定會成為我國政府應考慮和重視的問題,政府應尤其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完善和健全。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上同發達國家一直有著較大的差距。這種狀況不僅會影響我國高科技企業創新的積極性,同時還會對國外企業出口我國技術造成顧慮和排斥心理。倘若完善了知識產權制度,國內企業的研究成果能夠得到法律的保護,對新技術的研發和創造的信心也會增強,有助于企業在國際貿易之中有著更強的競爭力。同時在華的外企也更有意愿將投資轉移到中國來發展外企的經營和貿易,有助于我國從外企的生產經營中學習更多高新技術。
(三)尋求WTO以及其他國家的支援
美國使用反傾銷、反補貼的政策對于WTO以及其他國家的政策都是明顯的輕視甚至挑釁。我國應結合自有國情和WTO相關政策,并積極和世貿組織相關部門溝通交流達成共識。對于美國發動貿易戰這種威脅世界經濟秩序穩定的行為進行有力反擊。并積極學習吸收WTO政策對于國際貿易的指導作用,完善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以保障我國在貿易戰中處于同美國相抗衡的狀態。美國在同中國貿易戰之時也對很多發達國家進行了貿易制裁。我國可以多和其他國家進行經貿往來,轉移因對美貿易稅收增加帶來的損失。我國秉承互利共贏、平等互助的理念同世界各國進行經貿往來,不僅能增強我國在世界貿易領域的地位,也能使我國經濟遵循著多邊貿易的理念進行更蓬勃地發展。
參考文獻:
[1]俞萍萍,趙永亮.中美貿易戰本質、影響及對策分析[J].現代管理科學,2018(11):87-89.
[2]陳繼勇,楊旭丹.中國的和平崛起與中美貿易戰[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2):71-78+192.
[3]雷瑛.2018年中美貿易戰的回顧與思考[J].黃河科技學院學報,2019,(03):78-83.
作者簡介:
劉冬(1994-),男,湖北省武漢市人,武漢工程大學法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