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星
中醫藥在我國具有上千年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基礎,與西方醫藥理論體系不同,它結合了我國民族文化的獨特性,逐漸形成了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生命觀、健康觀和中醫學術理論體系。在全球視野的研究中,中醫藥具有獨樹一幟的文化特色與科學體系,廣泛吸引了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關注。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推動下,中醫藥文化傳播的內容、形式和路徑得到了全面且深入的創新探索。由毛嘉陵主持編纂的《中醫文化藍皮書:中國中醫藥文化傳播發展報告(2016)》(2016年7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調研了我國中醫藥服務、中醫藥教育、養生發展、中醫就醫選擇、中醫藥創意產業、中醫藥文化傳播等方面的發展現狀,并通過調研信息和數據的分析總結,深入探究了我國中醫藥文化傳播的創新方案和發展規劃,為我國中醫藥文化傳播的發展提供了詳實且有效的借鑒和參考。
《中醫文化藍皮書:中國中醫藥文化傳播發展報告(2016)》共包括五個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綜述的總報告,從整體上剖析和總結了中醫藥學術研究和發展的歷史軌跡和發展趨勢,并從文化的角度進一步闡釋了中醫藥學術文獻數據、知識與文化推廣的發展狀況。第二部分是醫療市場篇,聚焦我國北京乃至全國范圍中醫藥服務調查,以實證分析的研究模式構建了我國居民的中醫養生指數。第三部分是創意產業篇,通過產業分析的理論方法探究了我國中醫藥文化推廣與文化產業建設方面的踐行成果,包括中醫藥圖書的創作營銷、中醫藥微信傳播以及中醫藥移動應用(APP)推廣等內容。第四部分是教育傳承篇,通過調研、紀實和總結的方式對中醫藥大學教育、知識競賽、中醫文化閱讀推廣活動等進行了說明與分析,強化了中醫藥教育傳承的專業化和社會化發展。第五部分是傳播交流篇,編者列舉了近年來中醫藥研究熱點事件。總而言之,就我國“一帶一路”背景下中醫藥文化傳播的路徑來說,它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在“一帶一路”的國際化傳播與發展背景下,中醫藥應創建國際化的文化傳播和教育體系,開拓我國與其他國家地區合作辦學的有效路徑,借由教育來擴大中醫藥文化傳播的專業教育影響力。一方面,我國應充分歡迎和鼓勵國際友好人士來華留學,通過留學生的中醫藥文化教學,將中醫藥文化的專業內容和核心價值精神系統地、專業地傳播到留學生群體當中,進而在留學生的學習與傳播中有效增強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影響力。另一方面,我國應當在對外漢語的文化傳播教學中增加中醫藥文化的專業教育,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合作辦學,主動地融入國際教育環境當中,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都能夠更好地接觸到專業且系統的中醫藥文化知識。
第二,我國應增強國際化的醫藥文化合作與交流,通過學術研究、民間文化交流活動、醫藥合作應用等途徑做好我國中醫藥文化的社會實踐性傳播工作。一般來說,除了系統性的中醫藥國際化教育之外,中醫藥文化的傳播還應當真正地融入當地的醫學文化環境當中,實現不同文化和不同醫藥理念的碰撞與合作,從而在學術研討和實踐合作的過程中加快中醫藥文化社會化和創新化的傳播步伐,更自然而然地成為當地人們健康理念和醫學認知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我國可以充分引進現代化的新媒體傳播技術,不斷拓寬中醫藥文化傳播的多元渠道和路徑。在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傳播語境中,中醫藥的文化傳播應當積極地借助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創新平臺,以更加高效、快捷和實時互動的方式進行傳播,從而全面提高中醫藥文化傳播的整體效率與質量。從當前的中醫藥文化傳播狀況來看,中醫藥文化網站、應用APP、微信公眾號、網絡學習平臺等技術成果為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創設了新的傳播渠道和平臺,有效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一帶一路”的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更好地排除客觀因素的制約,達到更直觀有效、更生動有趣的傳播效果。
以上就是筆者在研讀《中醫文化藍皮書:中國中醫藥文化傳播發展報告(2016)》一書的過程中,對“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中醫藥文化傳播路徑的分析與總結,結果表明:“一帶一路”的實施推動了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傳播,我國中醫藥文化的傳播需要緊緊抓住中醫藥發展的創新機遇,并在中醫藥教育、中醫藥社會化傳播與中醫藥網絡傳播等路徑的不斷探索下,加速中醫藥國際化傳播人才的培養,挖掘和傳播中醫藥的現實意義和價值,進而全面提高中醫藥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