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創新引領內陸開放型經濟高水平發展的對策研究

2019-11-11 04:24:57汪萌萌
創新科技 2019年7期
關鍵詞:創新

汪萌萌

摘 要:新常態下內陸開放型經濟的發展處在從“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關鍵時期,要實現這種轉變,面臨著創新要素數量不足和結構不優、整合全球生產要素能力不強、思想觀念以及體制機制約束等問題。進一步提升內陸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水平,需要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為創新轉型發展提供制度保障;以比較優勢為出發點創新內陸區位和資源互補合作方式;積極融入全球創新鏈,著力提升國際分工位勢;“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推進區域創新生產要素結構升級。

關鍵詞:創新;內陸開放型經濟;現實特征和制約因素

中圖分類號:F12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1-0037(2019)7-44-7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9.07.006

內陸開放型經濟是開放型經濟在區域層面的表現形態,具有階段性、地域性特征[1]。新時代,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是我國優化經濟發展格局、推動東中西區域協調發展的關鍵舉措。通過揭示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的現實特征和制約因素,提出創新引領開放型經濟的思路和對策建議,對于提升內陸開放型經濟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1 內陸開放型經濟的內涵和特征

內陸開放型經濟是指以內陸地區為載體,在良好的開放環境、規范的市場秩序和制度規則以及科學合理的開放戰略基礎上,通過整體性開放,形成高效的內部運行機制、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內外市場開放融合發展的一種區域開放型經濟形態。

內陸開放型經濟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區域性。“內陸特色”是內陸開放型經濟區域性的鮮明特征,是開放型經濟一般規律在特定區域的發展階段和歷史條件下的具體體現。內陸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是將內陸特色開放型經濟與一般規律相結合、伴隨著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戰略和進程的不斷完善和推進的動態演進過程。二是統一性。內陸開放型經濟是內陸欠發達地區通過全面開放推動生產要素有效流動、加速融入國際產業鏈、參與國際分工,進而促進自身發展的經濟形態。內陸地區由于國家階段性非均衡發展戰略、區域比較優勢、經濟基礎等存在差異,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因而內陸開放型經濟重在強調開放和發展的內在統一性。三是協調性。內陸開放型經濟要求把區域性開放、政策性開放轉變為東中西優勢互補的全方位制度性開放,是國家頂層設計、地方政府引導、市場推動走出的具有內陸特色的開放發展之路,是縮小區域經濟發展差異、推動東中西區域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具體來說,內陸開放型經濟通過立足區域實際,在發揮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的基礎上,推動形成生產要素雙向流動的資源要素整合的開放模式,引致涓滴效應逐步縮小區域發展差距,給東部發達地區經濟轉型升級騰挪空間,從而形成與東部地區優勢互補、資源互濟、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四是全面性。內陸開放型經濟不排斥階段性實施政策性開放,但要求向制度性開放轉變,加快對標國內、國際先進標準,進一步加大許可、產業政策、競爭政策、環境保護、知識產權、營商環境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內陸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既包括國際開放,也包括向東部沿海地區和區際的開放;既強調經濟領域的開放,也重視社會、文化的交流融合;既強調制造業等實體經濟的開放,也重視金融等虛擬經濟的穩步開放;既強調創造公平競爭的內部市場環境,也重視與各國經貿規則積極對接,是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的開放[2]。五是創新性。在新一代開放模式下,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目標、利益訴求、主要抓手和政策保障都體現了新的時代特征。“一帶一路”背景下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既要貫徹新的發展理念,秉持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新態度,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新格局,也要充分發揮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對內陸開放型經濟的引領作用;既要創新、豐富和夯實開放平臺、載體、通道等硬環境支撐,也要求產業創新發展模式、綜合配套服務水平及體制機制等軟環境的提升,這都是內陸開放型經濟創新性的重要體現。

2 內陸開放型經濟的現實特征

本文以是否直接靠海為標準,將省級行政區劃分為內陸型省(區市)和沿海型省(區市)。其中,北京作為國家首都,具有特殊性,做剔除處理,形成了本文研究的20個內陸省級行政區:中部有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山西6個省份,東北有黑龍江、吉林2個省份,西部有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四川、云南、重慶、貴州、西藏和廣西12個省(區市)[3]。

2.1 開放載體平臺成為內陸開放經濟發展的突破口,但是區域輻射帶動效應不強

近年來,內陸地區開放載體平臺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從數量和種類上看,截至2018年底,內陸地區共設有5個自由貿易試驗區,30個綜合保稅區,112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5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17個國家級出口加工區,82個一類口岸,6個國家級臨空經濟試驗區,2個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和目前全國唯一由國務院批準設立的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4]。

從開放成效來看,“一帶一路”與自貿試驗區等開放平臺發展“雙輪驅動”,綜合立體交通樞紐全面布局,河南、陜西、四川、重慶和湖北5個省市圍繞高標準自由貿易區建設,陸空互動、多式聯運的現代綜合交通和物流樞紐加速形成;空港、陸港產業加速集聚發展,“中歐班列”和“空中絲綢之路”等開放通道提質增速;現代物流、信息、能源通道更加通暢,要素配置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雙向開放順利推進,以自貿區為代表的開放載體成為內陸地區大招商的金字招牌,項目支撐不斷強化,引資質量不斷提高,國際國內大企業大項目集中落地。傳統貿易做大做強,新業態、新模式優勢凸顯。開放平臺成為地區進出口額高速增長、外貿主體活力提升的重要引擎。例如,2018年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 649.79億元,增長33.9%,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75.4%;河南省在連續兩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2018年全省跨境電商進出口(含快遞包裹)總額1 289.2億元,增長25.8%,成為內陸外貿新的增長點[5]。區域合作日益深化,例如,陜西省與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共享自貿試驗區創新平臺,東進與青島、寧波和唐山等沿海港口城市合作開行海鐵聯運國際貨運班列,西聯西部暢通向東物流通道;河南省加快推進“五區聯動”建設,以“四條絲綢之路”為紐帶聯通陸海、溝通歐亞、輻射全球,與開放通道周邊區域經貿合作日益加深。寧夏和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成為西部內陸開放發展的強勁引擎,黑龍江、云南和廣西等沿邊地區依托邊境經濟合作區,與周邊毗鄰國家經貿合作落向實處。

但是,內陸地區開放載體平臺區域輻射帶動效應仍然不強,開放平臺產業同質競爭嚴重、功能趨同,開放平臺載體所處區域內部空間支撐不足、城鎮化支撐乏力,與開放平臺載體相配套的對外貿易流通網絡的連通性不高。這些問題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內陸開放型經濟比較優勢的發揮。

2.2 內陸開放經濟體制不斷完善,但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突出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全面推進,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以開放載體平臺為體制機制創新的新高地,內陸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建設取得新成就、邁出新步伐。

內陸地區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助力自貿區建設,通過創新政府服務推動投資和貿易便利化,成效顯著。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進,河南省持續推動準入環境建設,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壓縮了57%和93%;四川省在自貿試驗區、國家級開發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扎實推進“照后減證”,企業辦證流程不斷簡化[6];重慶市著力提升政府服務能力和效率,創新服務企業方式,實施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投資貿易便利化程度不斷提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布局擴大,截至2018年底,20個內陸省(區市)中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四川、云南、貴州、廣西、青海、甘肅、新疆、內蒙古和吉林均按照國務院部署初步建成了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內陸口岸功能不斷拓展,布局更加完善,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能力進一步增強,以陸、水、空港為依托,空中航線、中歐班列、跨境E貿易、郵政和邊境口岸聯通世界,水果、冰鮮水產品、肉類、糧食、汽車等功能性口岸產業支撐能力顯著提升。外商投資向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轉變,促進開發區體制機制創新和轉型升級發展。河南、山西、重慶、四川和陜西加工貿易產業集群加速形成,成為內陸地區引領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支撐。

但是,內陸開放型經濟營商環境優化、區域合作制度和金融保障體系建設方面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突出。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總體呈現出“東高西低”的格局,而且呈現營商硬環境差距縮小、軟環境差距擴大的特征,大部分西部省(區市)的軟硬環境仍然相對落后。內陸地區跨區域治理資源短缺、配套制度滯后、跨區域治理結構失衡,導致內陸各省(區市)之間各自為政、產業結構趨同、治理資源浪費等現象,影響了內陸區域開放平臺發展極化和擴散效應的發揮。在金融體系保障方面,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方面機制改革創新仍然滯后,對于吸引外資機構入駐并沒有有效的政策措施出臺[7]。

2.3 國際貿易總體規模不斷擴大,但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

內陸地區的國際貿易在度過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2009年的短暫低迷之后,總體規模開始不斷擴大,中部六省累計進出口額已從2009年的784.33億美元增加到了2018年的3 140.53億美元,西部12省(區市)進出口總額從2009年916.85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3 617.76億美元,東北黑龍江和吉林兩省從2009年的279.67億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470.08億美元,國際貿易已經成為推動內陸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

內陸地區對外貿易的發展不僅表現在規模的擴大和數量的增長上,更表現在外貿結構的改善和優化上。在貿易方式方面,相比東部沿海地區“加工貿易優勢逐漸減弱,一般貿易和服務貿易強勢崛起”的態勢,內陸地區加工貿易正逐漸成為內陸開放型經濟參與國際分工的重要途徑。四川、河南、重慶、陜西和山西這5個省市的國際貿易均是以加工貿易為主要貿易方式,新疆以自治區邊境小額貿易為主要貿易方式,其他內陸省份安徽、湖南、湖北、江西、黑龍江、吉林等則以一般貿易為主導。

在出口產品結構方面,內陸地區大類產品出口構成已經由工業制成品和初級產品并駕齊驅逐步向工業制成品為主轉變,整體出口結構不斷優化。例如,2018年重慶市共出口高新技術產品2 314.92億元,占當年出口總額的68.18%;2018年河南省共出口高新技術產品2 277.38億元,占當年出口總額的63.63%。

在進口產品方面,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比重不斷增加,帶動自主創新、優化產業結構的作用在日益增強。值得注意的是,中部省份近年來進口高科技產品的總額和占進口貿易的比重不斷上升,但外方企業的技術保密和本地企業的學習、模仿和創新的能力不足,導致進口貿易的技術溢出效益有限。西藏、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黑龍江和吉林等省份全年進口貿易總額仍然非常小,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有限。

在進出口市場結構方面,內陸地區進出口市場結構過度依賴傳統市場,但總體上看我國沿邊省份情況好于其他內陸省(區市)。例如,2018年云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進出口貿易額達1 331.6億元,增長30.3%,占全省外貿市場份額的67.5%;廣西對“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的進出口總額達2 244.4億元,總體規模明顯好于內陸貿易大省河南(1187.9億元)、陜西(1 283億元)和四川(1 652億元)等地區,更優于其他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滯后的省(區市),如寧夏、甘肅、青海、吉林、山西、西藏等地區[8]。

2.4 加速融入全球生產和國際分工,但“低端嵌入”特征明顯

現階段內陸地區的貿易產業正處在逐步由資源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向高新技術密集型產品轉化、加速融入國際價值鏈的關鍵階段。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和內陸地區自貿區建設的不斷推進,加工貿易成為內陸地區融入全球分工體系的主要貿易方式。2018年,河南、山西、四川、重慶和陜西5個對外貿易發展較好的內陸省市,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均超過各地區進出口總額的1/2,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不可否認的是,由于內陸地區參與國際分工的主要是勞動力和土地資源等傳統生產要素,許多出口產品看起來是高科技產品(如智能手機、電腦),但留在本地的主要是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環節,附加值較低。另外,內陸地區加工貿易生產鏈條普遍較短,未能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阻礙了區域加工貿易向“微笑曲線”的較高階段延伸。表現之一為加工貿易企業較少對生產性服務環節產生需求,研發設計、銷售環節大部分由國外加工貿易委托方來完成。例如,河南富士康及其關聯企業主要生產計算機、智能手機、消費性電子等零組件、機構件及系統軟件等,研發設計、銷售服務等業務并未在當地開展。從表面上看,借助開放,內陸河南、重慶、山西、四川和陜西5個省市的出口品(特別是包含了大量外商投資企業生產的出口品)實現了高科技產品對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替代,但實際上沒有改變以勞動力、土地資源等傳統要素比較優勢參與國際貿易的實質,所能得到的只是其中在制造環節中所付出的勞動、土地和環境的價值。

內陸以一般貿易為主要貿易方式的14個省(區市),貿易產品中資源、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品的比例較高。例如,2018年云南出口的主要商品為農產品、機電產品、化肥等勞動密集型商品;湖北省出口產品主要包括集成電路、液晶顯示板、汽車及零部件、軌道交通裝備等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企業由于并不具備核心技術和銷售通道,因而仍然處在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9]。

2.5 資本雙向流動“質”“量”齊升,但是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

由于內陸各省(區市)在經濟規模、市場規模、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基礎設施建設、勞動力成本、科技投入和區域性外資政策等方面的差異,內陸地區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水平存在差異。2008—2018年,東部地區吸引FDI的高占比逐漸降低,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雖然占比較低,但也在逐步增長,外商投資的區域布局也更趨于合理。尤其是2015年以來,我國內陸中部六省基于國家中部崛起戰略、中原城市群建設不斷推進,開放體制機制不斷完善,開放平臺、載體和通道加快建設,成為繼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等外貿大省之后備受外商直接投資青睞的區域。2018年中部六省外商投資額約占全國實際使用外商投資額的32.71%,成為繼沿海諸省之后最受外國資本歡迎的投資地區;西部吸引外商投資的比重也在不斷擴大,約占全國總額的12.94%。

外商投資的行業布局更加優化,呈現出了外資流入以第二產業為主、第三產業增速最高、第一產業最少的特征。以湖南省為例,2018年全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161.9億美元,其中,第一產業6.2億美元,增長18.0%;第二產業80.9億美元,增長8.3%;第三產業74.8億美元,增長15.4%。第二產業成為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主陣地,第三產業中外商直接投資增速迅猛。

總體上看,內陸地區吸引外商投資的趨勢與全國一致,但是“走出去”能力不足,外商投資區域不均衡的問題依然存在[3]。從對外投資規模來看,內陸地區對外投資規模仍然較小。例如,內陸省份湖北省2018年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為8.4億美元,湖南省對外實際投資額16.7億美元,與廣東省(138.0億美元)、浙江省(190.72億美元)、山東省(70.27億美元)、江蘇省(94.8億美元)相比,規模總量差距明顯。從外商投資的區域分布來看,中部地區優于西部地區和東北黑龍江、吉林兩省,部分沿邊地區和西部城市外資流入規模嚴重不足。例如,2018年內陸地區云南、廣西、新疆、寧夏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量均不足5億美元,青海和甘肅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均不到1億美元。

3 內陸地區開放型經濟的制約因素

3.1 自主創新能力不足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實施開放型經濟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客觀而論,以往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也在某種程度上是由創新驅動,但以跨國公司為媒介的全球價值鏈,實現跟隨和模仿,具有高強度投資的重要特征。因此,內陸開放型經濟的創新與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創新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具體來說,內陸地區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創力不強,對外技術依存度較高,這是開放內陸型經濟發展在全球產品價值鏈和國際產業鏈中處于附加值較低環節的根本原因所在。

3.2 整合全球創新要素能力欠缺

從本質以及微觀角度看,當前以全球要素分工為主導的國際分工,實質就是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整合和利用全球優勢要素和資源。過去內陸地區發展開放型經濟,受到內陸地區自身的要素稟賦結構限制,決定了其在全球要素分工中主要處于“被整合”的地位。雖然近年來,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后內陸地區特別是中部六省集聚全球生產要素的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但是“集聚”和“整合”并不相同,內陸本土企業“走出去”整合全球生產要素包括創新要素的能力還比較弱。

3.3 企業的創新驅動發展主體地位仍不穩固

近年來,內陸地區在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并沒有完全確立,企業微觀活力不強仍然是制約創新效應釋放的重要因素。市場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政府干預需要進一步減少、競爭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等問題仍然存在。因此,如何通過進一步的改革,讓企業在市場公平有序的競爭中充分發揮自主性,激發企業創新動力和市場活力,充分發揮創新要素的真正驅動作用就顯得尤為關鍵。

3.4 創新驅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

實施開放型經濟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質就是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需要破除一切制約創新驅動的體制機制障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仍然存在著很多不利于創新驅動戰略實施的體制機制問題[10]。例如,制約創新的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現象仍然存在;創新行為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健全、限制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發展的不合理準入障礙、思想觀念的束縛問題突出。思想觀念束縛問題不解決,其他所謂新技術、新方法、新機制等問題的解決都是無從談起的。

4 創新引領內陸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4.1 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為創新轉型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第一,建立更加規范、更加透明、更加成熟、更加公平、更加法制化、更加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第二,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有效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第三,合理定位政府職能,實現從政府主導向通過制度設計、增強市場微觀基礎活力轉變;第四,進一步深化涉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有效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第五,積極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第六,加快實行“備案為主、核準為輔”的境外投資項目管理模式。第七,以建立內陸地區與開放型經濟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制為深化內陸區域合作的突破口,推進跨區域一體化建設,加快在創新要素、人力資源、生態保護、文化旅游等領域的合作;第八,借鑒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區域合作經驗,提升黃河上中游、長江上中游、珠江上中游等經濟一體化的行政管理組織水平,發展面向周邊地區特別是東部發達地區的對外貿易市場,形成區域內交通共享、資源互補、信息互通,內陸地區外貿市場融合統一發展的良好局面。

4.2 以比較優勢為出發點,創新內陸區位與資源互補合作方式

中部地區應立足自身的工業基礎、勞動力、自然資源、政策和產業比較優勢,將區級開放和“一帶一路”國際開放相結合,搶抓東部地區和產業轉移的機遇,不斷創新產業協作模式。例如,擁有內陸重要水路樞紐港——蕪湖港的安徽,應借助優越的交通便利條件參與相鄰沿海沿邊省(區市)的對外貿易協作;在機械制造、智能手機生產、化工等產業具有突出優勢的河南省,應基于人力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健全、區位優勢明顯的特征,著力發展技術含量高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以及高新技術中的勞動密集型生產環節,承接國際制造業的大規模轉移,加快高端人力資源和優質資本積累,實現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對資源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替代;作為傳統資源大省,山西省和江西省應積極引進和發展資源深加工項目,延長支柱產業鏈條,帶動全省外貿發展;西北地區的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省區,可以利用當地比較優勢加強與中東國家的經貿合作,培育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產業,打造特色經濟增長點。內陸沿邊地區以打造邊境與跨境經濟合作平臺為重要抓手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創新邊境經濟合作區與東部地區各類園區合作模式,以強化主導產業支撐推動廣西、新疆、云南、內蒙古、黑龍江等邊境合作區的對外貿易轉型升級,在制度與政策上與接壤國家加強合作,增大中介效應。鼓勵內陸地區探索建設“飛地產業園區”、跨省合作園區等合作模式,支持沿海發達地區與山西、河南、甘肅、黑龍江、安徽、吉林和新疆等資源比較優勢突出的地區共建進出口資源深加工基地。

4.3 積極融入全球創新鏈,著力提升國際分工位勢

積極融入全球創新鏈,有效彌補創新資源短缺。利用好科技全球化機遇以及國內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在全球范圍內優化組合資源,集成全球優勢要素,增強開放型經濟創新驅動的發展能力,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轉型發展的進程。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和黑龍江等傳統農區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培育一批國際化、專業化的農產品生產商、流通商和跨國農貿企業,借助自貿區、出口加工區、跨境電子商務試驗區等開放平臺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農業生產、雙向投資、國際貿易、技術交流和產能互補領域的合作。云南、貴州、廣西、陜西、新疆、寧夏和內蒙古等特色農區在鞏固蔗糖、橡膠、牲畜、水產和水果等傳統出口優勢產業的基礎上,建設一批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基地(區),借助“互聯網+外貿”推動優勢農產品出口。河南、重慶、山西、四川和陜西等勞動力、區位和政策等比較優勢突出的省市要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鼓勵加工貿易與新型商業模式、新型貿易業態相結合,逐步推動加工貿易從初級代工生產向貼牌代工、設計代工和自主品牌生產出口,推動勞動密集型工序產業向技術密集型工序產業價值鏈的上下游升級延伸。內陸地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制度性和技術性后發優勢,在積極學習、模仿、引進和推廣發達地區先進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升級改造傳統產業的同時,加大對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各地的高新區、經開區和各種的新區、試驗區、保稅區、示范區、邊境合作區的政策優惠、要素集聚、創新示范等優勢,積極與全球市場對接,使其成為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沃土。內陸地區要對鼓勵類外商投資特別是技術創新能力強、管理先進的外商投資在資金、用地、所得稅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優惠,充分利用外商投資彌補中西部地區工業化進程中技術、經驗、管理、渠道、人才等方面的短板,加速中西部地區工業化的進程。

4.4 “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推進區域創新生產要素結構升級

高水平“引進來”,集聚乃至整合全球創新要素。在繼續大力引進和集聚國際先進生產要素的同時,注重提升整合各類先進生產要素進行創新活動的能力。尤其是要確立“全要素”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通過“引資”帶動其他先進生產要素集聚的功能,即實現更高水平的“引進來”。通過集聚更為全面優質的生產要素,尤其是高級管理人才和科技型人才等“外智”,提升內陸在發展開放型經濟中整合各類先進要素進行創新活動的能力,從而能夠有效解決內陸地區創新動力不足和創新要素積累不夠等問題。當前,全球實體經濟的產能和要素重組正在加快進行,新技術變革、新產業興起與傳統產業的改造并存,內陸地區加快“走出去”步伐,可以更多的方式獲取國際優質要素和技術。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要素分工條件下,尤其是基于全球價值鏈的全球產業鏈重構和布局下,資本輸出不應僅僅是并購和購買發展所需的能源、原材料,也不僅僅是基于消化內部的過剩產能,而應是通過資本輸出帶動全面對接全球價值鏈和全球創新鏈,就地“虹吸”和整合國際先進生產要素,從而更好地服務于開放型經濟創新驅動和轉型發展。同時,要大力推進區域內傳統產業的升級和智能化改造,并率先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使其成為帶動區域要素結構升級的主戰場。例如,河南省食品加工制造業、汽車裝備業和手機產業基礎扎實,享有多個國內著名品牌,可進一步吸引相關產業赴河南省投資發展,形成集群效應,打造高端食品基地和汽車裝配基地;安徽省應繼續以中德產業園區為基礎,發揮中國科技大學的科研優勢,進一步深化與歐美發達國家的產業合作,形成跨國產業合作基地。

參考文獻:

[1] 金碚.中國經濟發展70年的區域形態[J].區域經濟評論,2019(4):1-7.

[2] 程必定.“東中一體”協調發展中的中部崛起新論[J].區域經濟評論,2018(6):35-41.

[3] 裴長洪.中國特色開放型經濟理論研究綱要[J].經濟研究,2016(4):14-29.

[4] 張幼文,周琢.中國貿易競爭力的真實結構:以要素收益原理進行的測算[J].學術月刊,2016(2):46-55.

[5] 張幼文.目標升級與戰略創新:貿易大國如何實現轉型[J].探索與爭鳴,2016,(2):83-87.

[6] 張幼文.要素收益與貿易強國之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7] 楊高舉,黃先海.中國會陷入比較優勢陷阱嗎?[J].管理世界,2014(5):5-22.

[8] 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9] 于明遠,范愛軍.全球價值鏈、生產性服務與中國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J].財經論叢,2016(6):11-18.

[10] 洪銀興.從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兼論國際貿易的比較利益理論的缺陷[J].經濟研究,1997(6):20-26.

Abstract: Under the "new normal", the inland open economy development is at the critical period of transforming from "element driven" and "investment driven" to "innovation driven". To achieve this transformation, some problems are faced, such as insufficient quantity of innovation elements, imperfect structure, weak capacity of integrating global production factors, and the constraint of concept and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To further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inland open economy, we need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open economy system to provid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novate the inland location and resources complementary cooperation mode, with comparative advantag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ctively integrate into the global innovation chain and strive to 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pay equal attention to "bringing in" and "going to the global," and upgrade the structure of innovative production factors in different regions.

Key words: innovation; inland open economy; realistic features and constraints

猜你喜歡
創新
號脈時代盯熱點 做足內涵多深意
職業能力視角下的高職語文教學策略探討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9:35
基于學生就業導向的中職物流管理教學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9:19
以人為本理念在幼兒園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7:20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
論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觀點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7:27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无码国产在线看岛国岛|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无码一区18禁| 免费在线视频a|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亚洲浓毛av| 亚洲精品视频网| 亚洲永久免费网站|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日韩av在线直播|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网|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亚洲乱强伦| 国产99免费视频| 91亚瑟视频| 国产精品性|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99er这里只有精品| 中文字幕色站| 久久毛片基地|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 无码一区18禁|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激情在线网|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日韩无码一二三区|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欧美在线黄|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欧美曰批视频免费播放免费| 88av在线|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AV色爱天堂网|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特级欧美视频aaaaaa| 黄色福利在线| 日本久久网站|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久久成人18免费| 在线中文字幕网| www.99在线观看| 国产系列在线|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不卡视频国产|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国产色伊人|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免费看美女毛片| 国产91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精品国产Ⅴ无码大片在线观看81 | 精品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无码日韩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在线观看91香蕉国产免费|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性欧美在线| 国产96在线 |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区| 无码免费试看| 久久综合干|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