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芳 丁彥文
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學科,而讀書是培養語文能力的最好方式。一個人讀的書多了,言語氣質和思維方式自然不一樣。年少時期大量的知識積累,可以使學生遇到新鮮事物的時候有不一樣的思考,更具備表達能力和學習能力。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呢?
一、從培養興趣入手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興趣是關鍵。如何培養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呢?
舉辦朗讀比賽、閱讀知識競賽、課本劇表演等與自主閱讀相關的活動,激發朗讀興趣,提高朗讀表演水平,增強閱讀理解能力。
作文展覽。用板報、墻報、校刊等形式及時刊載寫得好的作文。
舉辦讀書交流會、好書推薦、讀書小明星評選等活動,開辦班級圖書角,為學生自主閱讀做好引領。
尋找閃光點。教師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多鼓勵、多表揚,使后進生一起養成閱讀習慣,進而提高語文成績。
有了對閱讀的興趣,才能從此入手,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二、全盤通讀,廣泛瀏覽,收集鋪墊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對此,我們該如何解讀?如何把握?
1.全冊通讀,收集鋪墊
在開始學習一冊教材時,我們沒有急著講新課,而是先給學生一周的時間,通讀目錄,把課文讀完。再用兩天的時間,讓學生采用講故事、談體會的形式把自己感興趣的課文介紹給大家,目的是加深學生對全冊課文的印象。
在此基礎上,我們又讓學生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培養學生的閱讀與表達、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采用單元教學三步法
提高語文單元教學的效率,必須從整體出發,明確集中的教學目的,采取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按照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程序進行教學。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總結了三步教學法。
感知教材。首先讓學生弄清學習該單元的目的,產生學習興趣和動力。目的應單一明確,切忌面面俱到。其次掃清障礙。包括生字詞、作者或背景材料等。學生提前預習,自行處理生字詞,收集課文相關材料,課下討論交流,為閱讀學習做好充分準備。最后是感知教材。方法是在限定時間內速讀課文,提出問題,進行搶答比賽,以培養學生的速讀速記能力。
用討論法理解教材。這一步是完成對教材的理性認識,主要掌握本單元所體現的共同規律。在這一階段,教師要真正發揮導演的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完成對教材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運用規律,培養能力
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尤其是小學高年級的語文課,往往偏重于啟發學生思考,注意學生聽、說、讀的能力培養,“寫”的內容比例略小。鑒于這樣的認識,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一有機會便讓學生練寫,效果很好。
在預習中練寫。我們讓學生提前找出不懂的字詞句,在查字典的基礎上,結合上下文寫出意思。對于課后思考與練習,我們有選擇地讓學生在反復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寫出答案,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在講讀中練寫。我們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時動筆隨時圈畫批注。比如教學《一夜的工作》時,布置學生邊讀邊畫出體現總理工作勞苦、生活簡樸的語句,并簡要寫出理由。這樣的練寫要求學生必須認真讀書、仔細思考,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二是要求學生記課堂筆記,上課時手腦并用,也為今后的復習提供依據。
在總結時練寫。在講讀課文結束時,常常要進行教學總結。在總結時,我們便不失時機地讓學生練寫,即常說的小練筆。如教《詹天佑》時,詹天佑遇到困難時想的是國家和人民,就讓學生寫《當我遇到困難時》,想想支撐自己的力量。再如教《匆匆》一文,在總結作者的寫作方法時,讓學生仿照第三段的寫作手法,寫“時間是怎樣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的”,懂得珍惜平淡的生活。以上寫的訓練,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為作文寫作打下了基礎。
由于學生手、腦、口、耳、眼并用,大大提高了學習語文的效率。學生不但有較為扎實的基礎知識,而且有了較強的自主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自學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積極思維是從有疑開始的。課堂上,學生的質疑問難既是他們參與學習、主動探究知識的具體體現,也是培養認知、學會思考的一種較高層次的學習方法,又是發展思維、培養自學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依據學情,把握教材重點,創設啟迪學生思維、發展學生語言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作答并啟發學生逐步學會提出問題。
如教《跨越百年的美麗》一文時,讀完課文,教師問學生有什么問題。學生紛紛舉手,提出如下問題:居里夫人是鐳的發現者,為什么卻沒有試驗要用的一克鐳?她擁有這項專利就可以富甲一方,為什么依然在異常簡陋的實驗室里工作?教師讓學生通過精讀自由討論。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到一個科學家偉大的人格,也嘗到了自己主動獲取知識的樂趣。
四、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方法是認識事物、表現事物和改造事物的竅門,是通向未知與成功的橋梁。我們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設計各種自學閱讀形式,加強對學生的訓練。如指導學生采用從中心句入手的方法學習《一夜的工作》,用從課題入手的方法學習《窮人》,用說解說詞的方法學習《清明上河圖》。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主體作用得到了發揮,自主閱讀能力得到了鍛煉。
經過以上的實驗探索,我們的學生不僅愛上了閱讀,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大大提升,語文成績普遍穩定上升。大家欣喜不已,一致認為:讀書真好,讓學生愛上閱讀真好!
最后,我想用一句話與大家共勉:腳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書可以;眼睛到達不了的地方,書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