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參考名校有效課堂的研究成果,通過持續認真的教學研究和實踐活動,我們課題組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初中語文有效課堂“五部曲”(獨學—精講—對學—小展—大展)。它貼近學生、貼近課堂、貼近教材,要求做到六點:教法適合學生、語言迎合學生、作業鍛煉學生、評價鼓勵學生、互動尊重學生、輔導溫暖學生。
一、獨學
學生先預習,自讀教材。教師在課堂或課前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課堂學習將要用到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農村中學大多是寄宿制學校,學生少有自主安排的學習時間,家庭教育也很難跟上。所以,教師就很有必要把工作做到課前,幫助學生掃除不必要的知識障礙,以使課堂教學和學習效率最大化。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安排這一環節特別有利于幫助學困生解決課堂學習中的難點,能夠有效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精講
典型例題或經典事例不僅能夠鮮明集中地體現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且能夠給學習者帶來深刻的印象,形成鮮明長久的記憶,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課堂知識。
教師通過這些精選內容,不僅能夠高效地主導課堂,引領學生快速理解和掌握課堂所學知識的重點和難點,而且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水平,增強自身的教學魅力。
三、對學
教師給學生提供課堂練習題目,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自主合作學習。大致做法:明確需要討論的問題,一般為三四個;分工合作,四個同學為一小組,確定一名同學負責討論,一名負責記錄,一名做代表發言;討論中教師注意適時指導,多聽反饋意見,合理安排討論時間。
在這一環節,教師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甚至是對抗質疑,從而把學生的精力有效地引導到所學知識上來。課堂上學生敢問、敢說、敢爭論,時時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
四、小展
通過課堂公開展示,將小組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列舉出來,在教師的引導下,全體共同討論解決。這一環節重在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悟,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觀點等。
這不僅有效地解決了學生課堂學習中的疑難問題,而且解放了學生的思想,幫助學生打開了思路,從而實現課堂學習的高效率,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五、大展
通過一些能夠拓展和延伸課堂所學知識的題目或者活動,開闊學生視野,引導學生認識所學知識的內涵或知識間的相互關聯,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這一環節重在讓學生把課堂所得與現實生活銜接起來,從而養成熱愛生活、熱愛社會、學以致用的習慣,多思考、多感悟、多發言、多動手。
通過對學生課堂所學知識的檢測與反饋,教師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查漏補缺,同時也能夠引導學生勤于總結學習知識的方法和技能,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礎。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2017年度課題“初中語文有效課堂策略研究”結項成果的部分內容,課題編號:2017-JKGHYB-0744)
(本欄責編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