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聰
【摘要】《圖森公民報》總編輯保羅.麥卡利在美國報紙基金會出版的一本擇業指南中,對申請加入新聞事業的人提出了以下要求:“聰明智慧、興趣廣泛、進取心強、技能高超、一絲不茍、精益求精、適應截稿壓力、文筆優美。”可見,新聞記者這項工作并非人人都能做。而新時代的新聞記者,置身于信息時代,意味著信息方式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新聞采訪的操作與實施。那么,如何運用好網絡,控制好現實環境與虛擬環境的采訪,對于新聞記者來說,是一個殘酷的考驗。換言之,運用好網絡采訪,可以說是衡量新時代新聞記者的標準。
【關鍵詞】網絡采訪;新時代;新聞;新聞記者;標準
當今網絡的發達,標志著人們已經被帶進全新的信息時代。站在時代前沿的新聞記者,利用網絡采訪已成為常規采訪的一部分。控制和利用好網絡采訪,是一門值得探討的技巧。
一、信息方式與網絡采訪
信息方式是馬克·波斯特所提出的一個概念。而在數據庫中,一種新的話語、實踐便在社會場中運作,數據庫使主體的多重身份成為可能,它重新構型了主體,這就是信息方式。信息方式是信息時代固有的邏輯方式,就像人類的思考方式一樣,有著一定的模式。也就是說,網絡固有的邏輯方式將左右新聞行業的運行和操作。因此,利用網絡采訪,就需要符合信息的思考模式,即信息方式。網絡信息固有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將導致利用網絡采訪或資料查找受到極大的便利或限制。而這種便利或限制最主要是體現在對新聞采訪的精確與模糊內容之間的平衡。
二、信息時代為精確內容的采訪提供可能
面對豐富多彩、無窮無盡、但也真假難辨的網絡信息,新聞記者利用網絡的時候往往難以把握。受到網上內容的干擾,或迷失自己,對網絡內容不假思索的原文使用,或得到比較具有深度而又能夠成為獨家的新聞。但是,樂觀的看,網絡的確讓新聞記者便于采訪、寫作,出好新聞,這主要歸功于網絡為新聞報道提供了精確的內容。
網絡采訪最大的可信度在于可以實證,即“易于保留采訪記錄”,相比較于傳統新聞采訪,就顯示出網絡的實證能力。比如,記者的采訪過程可以由網絡記住,并能夠完完整整的展現出記者采訪的過程。這就能夠創造一種記者采訪的小型環境,使記者的新聞報道得到比較可靠的支撐,打破傳統新聞采訪需要依靠記者個人的權威性采訪的束縛。
三、信息時代為模糊內容提供的可能
網絡采訪中的人際傳播帶有相當的匿名性。上網者的姓名、年齡、身份甚至性別都可能是編造的。雖然文本的可記錄性和唯一IP地址信息源為網絡采訪提供獲得精確內容的可能,但是,潛伏在網絡文本及IP地址的身份,卻是捉摸不定的,難以查證的。“網絡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頗具有諷刺的一句話,就道出這種身份模糊的可恨之處。當然,這種身份的模糊,對于新聞記者運用網絡采訪來說,具有非常大的阻礙作用。數據庫使主體的多重身份成為可能,“它重新構型了主體”,這使得主體失去了現代性之穩定特性,使得精確采訪搖搖欲墜。網絡的虛擬特性所產生的身份的重構,足以導致新聞采訪的一場變革。記者的采訪行為一般不被當做新聞內容來報道的事實,“要不要進行現場采訪”,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人們對新聞記者對網絡模糊內容采訪的不信任。正是這種在虛擬世界中,人既可以為“真”,也可以為“假”的身份危機,在很大程度上抵制了新聞記者的網絡采訪。
四、信息時代記者對精確內容與模糊內容的采訪控制
新聞記者基于對采訪的精確與模糊內容之間的平衡控制,意義非常重大。針對精確的信息,新聞界是不吝使用的,報道時可以直接使用或經過原義不變的改編,受眾也能夠接受。但對于模糊內容的采訪,或在新聞成品中表現出的不確定性,這就值得思考。畢竟面對虛擬現實日益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逃避根本不是辦法,而直面又需要采取某些措施來保證。
1.利用道德、法律、經濟、政治等社會標準,明確報道思路,把握精確內容,消除模糊內容
在信息時代,虛擬事態的新聞也需要得到報道,使其成為新聞。針對一些引導輿論性質的稿件、宣傳類稿件,評議的地位遠遠高于新聞事實。這就急需社會建立起來規則標準來衡量,引導事態或人心的方向。因此,利用政治、經濟、道德、法律等社會標準來把握精確內容,有助于消除模糊內容給現實社會帶來的不確定性和損害。
2.記者的底線、原則
對于模糊身份的網絡文本來說,記者需要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樹立新聞理想,把握精確內容,消除模糊內容。在追求新聞理想的過程中,固然有諸多可實現的途徑或操作原則,專業的記者務需有自己的新聞理想,并能夠在新聞采訪中付諸實踐。
(1)“實”的精神
單靠網絡采訪,會失去耳聞日睹新聞現場的機會,日久天長,會影響新聞事實的準確性和生動性。記者要發揚求實的精神,實事求是說話,以體驗式的采訪來報道,把自身作為景觀出現在新聞報道中,作為報道內容之一,來增強新聞報道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2) 正義的胸懷
記者正義的胸懷,需要緊緊建立在堅持新聞真實性的基礎之上,能夠擯棄人類之惡,而弘揚人類之善。新聞記者揭惡揚善,將有力地增進記者對網絡內容模糊身份的驗證。
結 語
中國老報人王蕓生在《報魂》一書中說道:“新聞記者這種職業,就現在的情形看來,似乎人人都可以干,但要干得盡職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個能克盡職守的新聞記者,他須有堅貞的人格,強勁的毅力,豐富的學識;對于人類,對于國家,對于自己的職業,要有熱情,要有熱愛;然后以明敏的頭腦,熱烈的心腸,冰霜的操守,發揮‘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勇士精神,兢兢業業地為人類,為國家盡職服務。”這,也是網絡時代衡量新聞記者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