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啟彪
引 言
和諧的師生關系應在人格平等、互動活動民主、師生和諧相處的氛圍中進行。其核心是師生之間心理的兼容,心靈的相互接納,師生之間形成友愛、真摯的情感關系。它應該體現在兩方面,其一,學生全面發展、相互尊重、合作和信任老師,獲得成就感和生活的經驗值,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并逐步完成建立自由個性和健全人格;其二,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和精神的成長。在學校生活和學習中,師生關系是最重要的人際關系之一,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校的穩定和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目前,每一所大學都在倡導建設和諧校園,因為“建設和諧校園”是建設一流學校、推動學校改革發展的集中體現。構建和諧校園,首先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育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貫穿始終,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的核心。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方法的拓寬和教育模式的更新,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趨于現代化、系統化、科學化,教師權威逐漸被顛覆。特別是在高校,教師的傳統角色受到了極大的挑戰。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適應時代的需要,轉變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以適應社會發展和時代的需要。
一、高校教育管理中培養和諧師生關系的措施
第一,在高校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我們應該改變對“教師尊嚴”這一傳統概念的認識。“尊師重教”是我國優良的傳統美德。作為教師,它在傳統觀念中是尊嚴不可侵犯的。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尊重”與“被尊重”的關系,從而形成了一種上下效果的教學關系。這種關系使學生感到教師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這極大地阻礙了教育的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不斷更新,教師要樹立新的學生觀和人才觀,不斷端正教育觀念,把自己擺在正確的教育位置。教師和學生應該有平等的關系,不分高低,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第二,我們應該熱愛和理解學生,尊重他們。在高校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的教育崗位上,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和容忍學生所犯的錯誤,了解每個學生的背景、興趣、心理等各方面方面的差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與學生相處,耐心地塑造每個學生。此外,學生應該受到尊重。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功變得十分強烈,但局限于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和個人差異的原因,有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行為偏差,因此教師必須堅持積極的指導,觀察學生的優點甚至很小的亮點,機智的表揚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盡量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因為給予學生尊重,學生能感受到師生之間的平等,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通過教師的鼓勵以及表揚,良好的師生關系也就開始逐步的建立,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也自然形成了。
第三,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加強道德修養。教師是塑造學生靈魂、在師生關系中起主導作用的工程師。教師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動作都會影響到師生關系的培養和發展,所以教師必須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扎實自己的教學基礎技能,讓學生接受我們教師,認可我們教師,讓學生為我們服務,尊重我們,然后傾聽我們。從而縮小師生之間的距離,這無疑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起著重要作用。
第四,讓學生有歸屬感。知識最終靠學生掌握,人格最終要學生去做,這決定了學生的學科地位。因此,在高校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實踐管理,使他們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長,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只有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民主管理,學生才能得到表揚和良好的成績。這樣可以避免師生之間的被動關系,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五,在高校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構建和發展和諧的師生關系應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和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有的教師只在課堂上,不管課余時間,通常不與學生交流,甚至在平時的走路過程中,即時遇見了熟悉的學生也不會主動的打招呼,學生的所有情緒都不知道。這必然會導致師生關系越來越淡漠,師生之間的距離也將越來越大,為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帶來巨大的心理障礙。因此,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感受等,讓學生時刻感受到你的關懷、溫暖。
結 語
總的來說,在高校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建立,更取決于教師自身觀念的更新和素質的提高,以及人格的不斷完善,取決于教師對學生一絲不茍的愛和尊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將釋放出強大的教育能量,促進教育效果的不斷提高。事實上,學生良好自信心的培養不僅有利于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同時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在一位優秀的教師這樣的關懷,才見證了他們長大后,我們應該為他們建立健康和諧的師生關系,因為師生是在同一片藍天下,平等地分享陽光給我們恩典,教師用他們的愛使之成為現實,教師的一切工作為的都是學生建立一個美好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