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主要以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之我見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現狀為依據,首先分析初高中學生數學成績出現分化情況的原因,其次從心理認知的有效銜接、課程教學的有效銜接、學習方法的有效銜接幾個方面深入說明并探討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的有效措施,進一步強化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提升高中學生學習成績,旨意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有效措施
高中數學教育課程具備一定的選擇性和多樣化,可以給學生提供多種層次和多種類型的學習選擇,便于學生個性化發展。數學作為一門基礎類型的學科,即使學生以及社會上都比較關注數學教育的開展,因為初中和高中數學教學內容存在差異,有些在初中課程中稍稍提及的數學思想或者方式在高中課堂上成為重點研究的內容,而在實際的高中數學學習中,一些學生使用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教學內容,取得的成效卻沒有十分顯著,在這種情況下,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十分必要,怎樣巧妙的將初高中數學教學進行銜接,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是教師重點思考的問題,以下為筆者對此給予的相關分析與建議。
一、 初高中學生數學成績出現分化情況的原因
(一) 環境和心理的改變
針對高一年級的學生而言,其學習的環境是全新的,新穎的教材、新鮮的學生、新教師以及新的班集體等,學生需要經歷一個從陌生轉變為熟悉的學習過程。除此之外,在較為緊張的中考考試之中,有些學生走進理想的高中,不免心中出現“松口氣”的思想,在高一階段的學習中沒有感到緊迫感。有些學生自身存在畏懼的情緒,其在走進高中學校之前,聽聞數學課程的難度較大,且在數學課程上剛剛接觸的知識也存在的抽象的現象,包括集合、映射等,導致一些學生被動的學習數學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二) 教材的改變
其一,初中數學教材中的內容往往具備通俗的特征,總是以常量的形式出現,題型數量少且較為簡便,但是高中階段的數學教材內容相對抽象,總是涉及一些與變量或者字母相關的內容,強調計算的重要性,還關注理論知識的分析,或者字母取值范圍的研究等,和初中階段的數學教材進行對比存在一定的難度。其二,因為最近幾年教材的優化,即使初高中教材普遍降低一系列的難度,然而在對比之后了解到初中教材難度降低的效果較大,但是高中數學教材因為高考挑戰的制約,教師在教學期間并不會大幅度的降低知識點的難度,以至于高中數學教育難度的降低效果沒有顯著。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在初高中數學教材內容優化之后,出現初中和高中數學知識差距程度加大的問題。
(三) 學法的改變
初中的學生剛剛升到高中,因為高中數學教學的內容比較多且教學時間局限,教師并不能將所有的知識運用題型加以講解,僅僅選擇具備經典型的數學題目,促使學生“四基”能力的提升。所以高中數學的教授需要學生積極的思考和分析,善于總結學習的規律,了解數學思想方法,巧妙的實現舉一反三以及融會貫通。但是針對剛剛走進校門的高一學生,其總是使用初中學習方法,導致其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比較多,甚至在課下時間完成作業都存在難度,也就沒有時間對知識點進行預習、鞏固和消化,導致學生學習方法得不到補充,不利于學生數學技能的提升。
二、 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的有效措施
(一) 心理認知的有效銜接
教師要結合初高中學生學習環境的不同,對學生的心理認知加以銜接,樹立學生積極學習的意識,促使學生自然而然的接受數學教學知識,而這一個目標的實現應該建立在高中數學教師開展教學準備工作的基礎之上。首先是做好入學教育,這也是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的首要任務,其一是向學生介紹高一階段數學知識在整個中學體系數學教育中占據的重要地位,其二是依據具體的例子,選擇和初中相互對比的方式,教授學生高中階段數學教學的特點以及課堂教學的本質特征,其三是依據實例向學生介紹初高中數學學習方式存在的本質差異,引導學生吸收一些先進且優秀的學習方法,并且給出學習的建議,其四是邀請高中階段高年級的學生教授自己的學習體會,給高一學生指引學習的方向,便于高一學生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時間適應高中全新的學習環節。其次是掌握學生學習情況,計劃教學。高中數學教師要想做好初高中數學教育的銜接,應該全面的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以及學習能力,之后計劃自己開展的教學活動目標以及相關教學標準,體現出高中數學教育的針對性。在實際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思考學生剛剛走進學校時考取的成績,還要切合實際的分析初高中階段數學教育大綱,全方位的掌握初高中數學教育體系,正確的定位初高中數學知識的銜接點以及差異點和需要使用具備連接作用的知識點,便于滿足學生實際學習能力,提高初高中數學教育銜接的有效性。
(二) 課程教學的有效銜接
首先立足于教學大綱以及數學教材,關注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開展層次性教學活動。高一數學教材中存在大量的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包括集合與映射等,這些內容針對新生而言具備較大的難度,所以在高中數學教育中,教師應該站在高一學生學習水平的視角上,以多訓練和層次性的原則將數學教育目標加以分解,層次性的落實高中數學教育。之后針對高中數學的教育速度,要放慢進度,循序漸進的提高教學的課程節奏。接下來是教學知識的導入,盡量選取生活實例對教學內容進行導入,最后是知識點的教授,優先教授教材內容,再靈活的變通課外知識,擴展學生學習視野。針對知識點難點的講解,要深入的在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上出發,合理的對教材層次性教學進行鋪墊,同時結合知識要點與實際運用的價值舉例講述,加深學生對教材知識的掌握。其次是關注新舊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創建知識體系網絡,初高中數學教育存有諸多銜接類型的知識點,包括函數概念、立體幾何相關知識點,高中數學教材中的一些知識存在的范圍隨之擴大,甚至一些在初中存在的結論并不適合高中領域的數學教育,所以高中數學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過程中,要強化初高中新舊知識的關聯,尤其是學生容易混淆的數學知識點,由此保證溫故知新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對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講解時,教師可以把根的判別式和二次方程、函數與不等式的關系進行補充講解,進而使學生有一個更加深入和清晰的理解與認識。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或者是ax2+bx+c<0(a≠0)的解集:假設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兩個根分別是x1和x2,并且x1≤x2,Δ=b2-4ac,那么不等式解的情況有三種,Δ>0、Δ=0、Δ<0。并通過表1,來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可以做到有效銜接,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 學習方法的有效銜接
高中階段的數學教育要體現出學習方法的銜接性,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生學習的基礎環節,包括預習和聽課的方式等。首先是將學習方法的指導和數學知識點的講解以及數學作業的引導進行結合,切合學生實際生活,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數學知識;其次是開展教學方法的講座活動,鼓勵學生積極的探尋適合自己學習方法,爭取提升高中學生數學學習質量;最后是定期組織學生以集體的形式對學習方法進行交流和共享,強化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促使學生之間可以做到優勢互補,創新學習數學的方法,提升高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水平,體現出初高中數學學習方法的銜接實效性。比如幾何體知識的教授,初中階段要求學生掌握三角形、四邊形等基本性質,而高中階段的幾何體知識涉及棱錐以及棱柱等知識,在銜接教學中,教師要巧妙的將兩者進行銜接,幫助學生在鞏固三角形以及四邊形性質的同時引出棱錐以及棱柱,培養學生空間幾何思維,保證初高中銜接的效果。
綜上所述,初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為高中時期的數學教育和初中時期的數學教育存在不同,包括學習環境、教學內容以及學習方式,所以若剛剛升入高中的學生沒有及時的調整自己學習心態,更新有效的學習方法,便會在學習的生涯中遇到諸多困難與坎坷。基于此高中數學教師要全面的研究初中數學知識和高中數學知識的關聯性,以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為主,精心設計高中數學教學環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提高學生學習動力。采取科學的方式,通過心理認知的有效銜接、課程教學的有效銜接、學習方法的有效銜接等,強化初高中數學教育的銜接效率,切合實際的提升學生綜合技能,促使學生更好的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國斌.基于“初高中數學銜接”的問卷調查帶來的教學啟示[J].數學教學通訊,2017(6):6-9.
[2]李達偉,丁銀凱.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把握學習起點是關鍵[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8.
作者簡介:
李壽齡,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云霄火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