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國內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并且在某些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的領先水平。在互聯網信息時代下的今天,互聯網信息技術已經不是什么新興的詞匯,更不是遙不可及的新鮮事物,而是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在我國國內的各個領域都發揮著及其重要的作用,而就教育領域而言,多媒體設備的普及為我國傳統課堂注入了新鮮活力,提高了老師的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質量。高中是學生十二年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階段,而語文科目作為我國傳統的三大主科之一,其重要位置更是不言自明,怎樣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合理應用多媒體設備,是高中老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文就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予以較為深入的探索和分析。
關鍵詞:高中教育;高中語文;多媒體技術;誤區;合理應用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國國內的教育環境也在不斷變化,所以為了更加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環境,更加滿足社會的發展,在語文教學時間過程中,老師也應該與時俱進,改良教學模式,轉變教學思路,優化教學方法,重視教學創新。在信息時代下,多媒體技術因為本身極具豐富性、多彩性以及開放性,為我國傳統課堂帶來了無限生機和活力。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國很多老師對于多媒體技術使用方面仍舊存在一些誤區,為了切實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一定要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
一、 現階段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誤區
(一) 多媒體課件制作水平比較低
在實際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課件是重要的前提條件,我們甚至可以說課件質量的好壞決定著整節課質量的好壞,但是就現階段我國很多高中語文教學實際來說,有一部分一線教學老師的多媒體課件還是存在著諸多問題的:第一,制作語文教學課件的水平不高,制作課件仰賴的是計算機的演示文本操作,而很多老師平時忙于教學及備課,導致本身計算機水平并不高,做出來的課件通常要么就是不美觀,提不起學生的興趣要么就是在實際播放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打亂課堂節奏。第二,語文素材極其匱乏。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計算機水平過硬,沒有足夠的相應的語文教學素材也無法做出高質量高水準的課件,因為平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講的內容都是大綱要求的和課本本身涵蓋的內容,況且任課老師忙于備課和教學,很難有足夠的時間接觸廣泛的語文教學素材。第三,這一點也是現階段在我國高中語文教學實踐過程當中普遍存在的不足,也是在筆者看來比較惡劣的一點,那就是課件成品素材濫用。在科技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教育和信息互聯網技術的有機結合,成就了多種網上交流共享平臺,憑著這個廣泛的互聯網平臺不僅實現了老師和老師之間教學經驗的交流,還可以對PPT課件進行共享,需要的話可以下載比較完整的PPT課件。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很多老師都在網上直接下載別人的課件在上課時候直接使用,其積極的一面是這種課件的確精致高質量,可以有效地帶動學生的積極性;而消極的一面就是每一個老師教學都有不同的思路,按照別人的PPT講課就是在用別人的思路講課,肯定會讓老師難以適應,一方面可能對教學節奏把握不好,而另一方面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高中語文老師講課的質量會大打折扣,甚至很有可能漏講知識點。
(二) 嚴重缺少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學生真正獲取有效知識的途徑不是將現成的知識死記硬背機械地印在大腦中,而是時時刻刻都存在著師生間的交流互動的過程,才會讓學生真正自主地把“知識變成自己的”。但是有部分老師在高中語文課堂上完全地受到多媒體內容的控制,成為電腦的操作者,基本不怎么說話,不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而中學語文教育的核心目標就是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言語文字理解能力,培養學生語文的綜合素質。但是在這樣的課堂環境之下,很難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
(三) 過多依賴多媒體,排斥其他教學手段
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多媒體,其本身在課堂存在的優勢是被教育各界所認同的。但是,正所謂物極必反,在這樣的背景下,在教師隊伍中不乏有人夸大多媒體的作用,甚至出現了沒有多媒體就不知如何上課、沒有多媒體就沒有優質課堂的諸多荒謬之談。在這種夸大的背景下及盲目片面的認知下,在教師隊伍中存在很多教師盲目運用多媒體,過多依賴多媒體卻一味地輕視、甚至排斥其他的教學手段。但是,多媒體設備教學說到底也只是眾多教學方法的一種,不解能做到一招鮮,吃遍天,雖然他的作用是很大的,在英語課堂教學上面,但是亦不能代表甚至否定其他教學方法。無論什么課,文言文的學習、現代文的鑒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都在一味地運用多媒體,一節課通常是老師前面操作電腦,講解多媒體(甚至直接讀),學生忙于看,這樣的教學方式其實仍舊是一種傳統模式下的教學。
二、 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過程當中多媒體的應用策略
(一) 注重課件質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得以迅猛發展,在教育領域,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模式的突破,更是我國教育全新的發展方向。在語文老師的課堂實踐過程當中應用多媒體技術,那么“主角”毫無疑問肯定是課件,課件本身的質量直接關乎著整堂課的質量,直接關乎著學生學習的質量。現階段,社會在不斷進步中穩步前行,為了更好地順應新時代的到來,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為了更好地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對于教師而言,不但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更要提高自己全面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夠完善自己的授課方式,提高課件的制作質量,在實際中,高中語文老師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老師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信息時代的浪潮不可阻擋的來臨,對于計算機基本操作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老師應該提高計算機水平,提高運用現代技術的能力,從實質上面來說,這不僅僅是這個時代的要求,更是制作課件的前提條件。第二,要不斷豐富語文老師課內外的知識。就實際而言,語文老師相比于其他科目的老師可以稱得上是“全能了”,因為高中語文知識非常廣泛,除了課本以內的,語文老師還要為學生拓展,而拓展的內容都是和課文相關的,比如:學習《雷雨》時候,老師要讓學生知道《雷雨》話劇的藝術魅力;在學習《蘭亭集序》的時候,老師要讓學生了解王羲之的生平以及“天下第一行書”的美;在學習《蜀道難》的時候,老師讓學生了解蜀道的“難”,其中不僅涵蓋了語文知識,還有藝術、人文、歷史以及地理等等,因此,老師想讓學生掌握好知識,自己也要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打鐵還需自身硬,充實了自己才能從多角度教給學生知識。第三,老師一定要轉變思想,克服自己的“惰性”,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講課思路來制作PPT。
(二) 加強對教學情境的營造
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從實質上來說,就是輔助作用。多媒體由于可以播放視頻、聲音,極具豐富性、生動性以及開放性,所以在實際中營造教學情境方面,多媒體技術發揮著無法代替的關鍵作用。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是與多種因素相結合,把文章作者的情感以及文章中的意圖更好地展現出來,并不是簡簡單單的復述課本中的內容。所以,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出多媒體技術應用價值的同時更能營造出真實的教學情境,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比如,在老師講高中經典課文《琵琶行》的時候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講課。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白居易,雖然白居易作詩風格是辭質而徑,言直而切,事核而實,體順而肆,比較好理解,但是就《琵琶行》而言,雖然學生很好地理解這首詩的每一句話,但是卻很難讀到這首詩的中心情感以及珍貴的價值。這個時候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放一些關于白居易生平或創作背景的短片,讓學生了解白居易作詩時候的狀態如何。之后老師可以播放《琵琶行》,讓學生在背景音樂之下讀這首詩,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更有興趣閱讀這篇作品,而且還能在閱讀當中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內容。
(三) 重視交互性
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就其實質而言就是人機對話的過程,在這之中比較突出的特征就是極具互動感,而通常來說這種互動感不但表現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還包括考試事先設置和固定設計。在實際中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逐漸地引導學生的思維,從而能夠形成屬于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可以進一步產生個性化的體驗以及創新的想法。比如,在老師講解高中經典現代詩《再別康橋》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在屏幕上播放徐志摩的簡介甚至“康橋”的實景,利用立體化的自然美景引導學生們感悟詩里面的美,從而有效地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四) 積極做好課外延伸環節
在高中語文教學當中,課外延伸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本堂課的知識點,還能讓學生的知識視野更加開闊,傳統模式下,語文老師進行課外延伸的時候,只能用嘴講,這樣不僅抽象而且比較蒼白,學生理解和接受程度普遍偏低,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便給語文課外拓展環節注入了新鮮活力。比如在學習《雷雨》的時候,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放映這部話劇,讓學生更加立體地觀賞這部作品,還能讓學生了解話劇的相關知識。
三、 總結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的飛速進步,科技步伐不斷地加快,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課堂之上已經是大勢所趨,而現階段很多老師在應用多媒體技術授課的時候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只有真正消除這些不足才能夠讓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作用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特別是對于高中語文學科而言,高中語文學科課文內容十分豐富,老師只有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才能夠讓學生對于高中語文的學習產生熱情,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從而實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楠,張秀梅.高中語文教學中新媒體形式的探討[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12):70-71.
[2]吳榮華.新媒體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性研究[J].黑河教育,2016(9):21-22.
[3]陳丹平.新媒體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性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29).
[4]王桂春.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111):81.
[5]段莎.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反思[J].成功(教育),2017(5):261.
作者簡介:
杜銳,上海市,上海市淞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