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紅
2019年是祖國母親70周年華誕,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心里有著濃烈的自豪感。今年我拍攝了一部戰爭片《解放了》,這也是我呈現給祖國母親的一份禮物。這部作品從2018年開始籌備,終于在2019年完成。每次看到電影中的畫面,我的內心總是感慨萬千。曾經我們的祖輩們為了新中國的成立,不惜拋頭顱灑熱血,那樣的堅定信仰就是靠著愛國情懷來支撐著。所以,電影《解放了》既是送給祖國的一份生日賀禮,也是送給當代年輕人的一則備忘錄,希望他們銘記歷史,永葆一顆愛國之心。
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很多時代的變革,可以說我們的命運和這個時代息息相關。1978年,恢復高考那一年是我命運的轉折點,北京電影學院在《人民日報》上刊登了一則很醒目的招生廣告,很多身邊的同事、朋友都鼓勵我去試一試。彼時我還在南京部隊的醫院工作,同事鼓勵我說:“你媽媽不是導演嘛!”那時候我很猶豫,之前從未想過能與電影發生關聯,但是家人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得益于我媽媽的職業,她有很多電影類書籍,這些書伴隨了我的成長,也給了我拜讀它們的機會,很多知識在腦海中的模糊記憶竟然成就了這次考試。時代造就了我們這一代人,改革的思潮在無形中影響著我們。這種影響不僅僅在于電影學院這一個院校里,而是在全國各個院校里,在當時的普遍環境里。這樣一個復興的時代,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講都是特別難能可貴的時機。
我們這一代電影人有著非常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環境,實際上大家既是師生又是同學,這樣的學習環境是造就我們這代導演的很重要的原因。這種學習就是與老師一起探討電影和重新恢復對電影記憶的過程。我們這代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齡人,雖然沒有生在戰爭年代,但在整個歷史進程中起起伏伏受到很多影響。我們的信仰、我們對電影的認知以及我們的世界觀,其實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形成,形成之后又被打碎,打碎之后又重新成形。我們在此過程中認識世界,認識歷史,形成自我認知和個人化的感受,最后生命感受就會融入電影之中,成為“你”的表達。
我們這一代的成長幾乎是追隨著時代的腳印一直走到了今天。20世紀80年代,我的首部作品《銀蛇謀殺案》拍攝完成。雖然當時接到這個偏商業的題材有點抗拒,但是現在看來,我不認為拍商業片就是放棄自己的電影夢想,因為那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此后,我又經歷了最早的電影制片廠體制改革,那之后不再是計劃經濟拍片,而是自己找錢拍戲。后來,我又成為第一個獲得柏林國際A類電影節銀熊獎(《紅粉》)的中國第五代女導演,《紅粉》同時也是電影市場改革后的第一部分賬影片。
1995年電視劇《雷雨》開機,我又成了早期去拍電視劇的電影導演之一。電視劇也有自己的市場規律,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它也是進入商業領域的一種途徑,是大眾美學的一種途徑,也是遵循著這種規律,之后我又做了多部電視劇《大明宮詞》《橘子紅了》等。
我的個人經歷算是見證了電影行業發展的整個過程。回憶往昔,慶幸我選擇了電影這個行業,時至今日,我希望仍然可以緊追時代的步伐,尋找體現時代新風的表達。感恩時代賦予我的機遇,未來我還是會在影視創作道路上繼續走下去,拍好電影回饋社會。
華誕70,我向祖國表白,在祖國母親生日之際,我也衷心地祝愿祖國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