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晶晶
摘 要:在檔案泛化的當下,口述檔案逐漸引起人們關注,口述檔案在填補歷史空白,豐富館藏方面的社會歷史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但“口述檔案”概念的問題也一直得不到統一并為人們所接受。本文主要從口述檔案概念的爭議和口述資料的意義兩方面談談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口述檔案概念;口述檔案意義;口述資料
1 引言
口述檔案是檔案機構介入“口頭傳說”“口述歷史”收集整理的產物,它是以搶救和保護歷史記憶為目的而存在的原始記錄,通常以錄音磁帶、錄像以及文字說明為表現形式,其核心是保存消失了的“聲音”。在檔案學界,口述檔案的研究學者由于研究背景、對象及方式存在較大差異,口述檔案的定義眾說紛紜,沒有統一的說法,“口述檔案”的說法也存在著質疑。
1.1 來源存疑
《檔案學術語詞典》中的Archives oral常常被認為是“口述檔案”定義的源頭,它被解釋為研究利用而對個人進行有計劃采訪結果,通常為錄音或錄音的逐字記錄形式。詞典的原版是多種語言文字對照,《檔案學術語詞典》中的中文詞條是在英文翻譯基礎上與原英文詞條對應的,考慮不同國家間文化、法律記憶檔案屬于內涵外延的差異,將詞典中英文詞條“Oral history”下列有的法文Archives orals作為“口述檔案”來源的依據有失嚴謹,因此“口述檔案”從來源上講,存在著質疑。
1.2 性質存疑
“口述檔案”與檔案不論在產生原因、形成過程以及本質屬性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周易》中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后世易之以書契。”無論是結繩還是書契,都是文字產生前人們用來計數和計事,是用來傳遞信息的方法,這也是人類最早的檔案形態,由此可見檔案的產生是隨生產活動本身直接形成的原始記錄,在形成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是一種伴生性而非目的性,其原始記錄性的本質也是其他資事物所不具備的。而“口述檔案”則是有組織有計劃的為特定活動而進行的記錄,它在形成過程上體現出來的不是一種伴生性而是帶有事后補救和搶救的目的性,記錄后還會進行二次處理,本質上是一種歷史的記錄,但缺乏原始性
1.3 真實性和準確性存疑
不論從社會記憶還是個人記憶而言,“口述檔案”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均存在質疑。無論是檔案庫房中保管的“靜止絕對的”社會記錄,還是被人們口耳相傳的“動態的相對的”社會記憶,均具有原始性。口述檔案顯而易見屬于后者,它存在著隱蔽性高、可能遺漏性強以及某些情況需要回避隱私等特殊情況。而人的記憶時效性較強,會隨時間增長而消退。在“口述檔案”收集過程中很容易因受采訪者記憶力和年齡的影響而使其獲取資料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受到質疑。
除此以外,“口述檔案”采集過程的真實準確還會受到當事人或口述者自身經歷、年齡、文化水平以及當時設備、錄音錄像環境的影響,也正是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導致“口述”檔案的憑證作用大打折扣。
綜上所述,“口述檔案”概念的提出有待商榷,但其所具有的廣泛的參考性是必須承認而且不容忽視的。它彌補了檔案材料的不足,是研究歷史、編寫方志的寶貴材料。從這層意義上說, 筆者認為“口述資料”的說法更為貼切。
2 口述檔案的意義
概念上的分歧并不影響口述檔案亦或是口述資料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對于口述檔案的寶貴價值不僅不能忽略更應該充分地、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
2.1 “口述檔案資料”為民族文化傳承做出貢獻
口述是一種記錄歷史的手段,“口述檔案”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紐帶。它是通過面對面的采訪將口傳心授的“動態的相對的”社會記憶進行物化,這種形式使得口述檔案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民族民間文化遺產方面備受關注。如記錄各民族代際相傳的沒有文字記錄的語言、神話傳說、歌謠古詩等反映各民族歷史發展、風俗信仰等內容。“口述檔案”體現了民族文化的本質精神,在保持民族文化多樣性上成效顯著,在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自豪感,弘揚民族文化精神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
2.2 “口述檔案資料”為史料研究提供資料
各級各類檔案機構中保存的檔案無論是客觀因素的制約還是主觀選擇都不可能完整地記載和反映歷史全貌,歷史的空白點令人惋惜,而親歷者或知情者的口述往往是填補記憶回溯歷史的關鍵,對于史料研究有著不可多得的意義,除此以外,檔案館中保管的檔案多以官方活動為主,民眾的相關的活動較少,口述檔案能夠作為歷史的補充,為史料研究提供更詳實生動的素材。
2.3 “口述檔案”豐富了文化傳播的形式
“口述檔案”內容較文字材料而言,形式更豐富,內容更生動,帶有“情景再現”的特點,更容易傳遞情感和引起共鳴,有利于文化傳播。
“口述檔案”這一概念,正如前文所述,在來源、性質、真實準確性等方面還有很多有待商榷之處,在其發展較快的諸多國家也是以“口述史料”等來加以區別,如新加坡的口述歷史中心,美國的口述資料收藏機構,英國的口述資料檔案館等。但定義的存疑并不能忽視其在搶救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填補歷史空白,為史料研究提供資料等方面的作用,同時,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檔案起到佐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更生動形象地展示或還原歷史。
參考文獻
[1]宛志亮“口述檔案”若干問題辨析[J].檔案,1999(05):23-24.
[2]王立維,侯甫芳.“口述檔案”一個值得商榷的概念[J].蘭臺世界,1998(07):10-11.
[3]黃項飛.口述檔案:一個亟待拓展的領域[J].檔案與建設,1997(08):22-24.
[4]張仕君,昌晶,鄧繼均.“口述檔案”概念質疑[J].檔案學研究,2009(0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