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聰 徐小輝

摘 要:通過調研重慶市物聯網產業鏈上的感知控制、數據傳輸和數據處理相關企業及重慶市高職院校物聯網專業建設情況,分析重慶市物聯網產業發展狀況,企業人才需求現狀及高職院校人才供給現狀,歸納重慶市各大高等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匹配產生的問題,并給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重慶市;物聯網產業;人才需求;人才供給
近幾年來,重慶緊緊跟隨國家戰略,率先在國內布局物聯網產業,相繼出臺了《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物聯網發展的意見》和《重慶市加快物聯網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營造了扶持物聯網產業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由于物聯網的產業規模比互聯網產業大20倍以上,就重慶市的物聯網產業發展而言,目前仍急需大量人才,為了緩解我市人才供需不均衡的問題,從2010年起,我市多所職業院校紛紛申請設置物聯網相關專業。然而,普遍存在的現象是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需求脫節,不能有效服務區域產業發展,所培養學生的行業認可度偏低,人才培養定位不準,跟風現象嚴重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通過研究物聯網產業支持政策,行業發展現狀及其趨勢,調研物聯網企業的人才需求現狀,對接高職院校物聯網相關專業建設情況,為高職院校物聯網相關專業對接產業、服務社會提供數據支持和參考。
1 調研思路設計
結合國家和重慶市產業及經濟發展相關政策,深入行業企業調研分析物聯網行業典型從業需求及崗位配置,根據行業內人才類別結構及從業要求,分析物聯網技術技能人才從業主要特點及人才需求總體趨勢。對重慶市及周邊地區高職院校物聯網應用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現狀進行深入調研,研究高職院校在物聯網專業定位、人才培養模式與評價體系建立等方面的投入水平,提供科學合理設置物聯網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專業建設標準和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議,以滿足區域物聯網產業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的前瞻性與適應性。
2 研究范圍與調研過程
2.1 物聯網產業相關政策調研
通過相關網站查詢和政府部門、行業協會溝通與咨詢,對支持重慶市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進行整理與分析,特別是重慶市針對國家政策中的《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和《“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對物聯網行業進行的相關政策支持。
2.2 重慶市物聯網產業相關企業調研
通過對物聯網產業鏈的分析,將調研企業分為硬件制造、軟件和平臺、應用服務三種類型,分別對這三種類型總共78家企業進行調研,重點了解相關企業發展和人才從業需求現狀。
2.3 重慶市高職院校物聯網專業開設情況調研
通過對全市22所開設物聯網相關專業的高職院校進行了調研。重點了解各高職院校物聯網專業設置情況、招生規模、人才培養定位及配套建設等方面。
3 數據分析與現狀述評
重慶市物聯網產業規模逐年增加,相關企業也逐步增加,產業產值區域分布方面,已初步形成了以南岸區為核心集聚發展區,渝北區、沙坪壩區、大渡口區、九龍坡區、北碚區等區縣為集聚區的“一核心區、多集聚區”的產業區域發展態勢。在細分產業產值方面,重慶市堅持應用牽引、創新驅動的發展理念,同步發展硬件制造、軟件開發和運營服務“三位一體”的物聯網產業,其中,物聯網硬件制造產值占據了總體產業規模的60%以上,物聯網應用服務位居第二,物聯網軟件和平臺產業仍處于培育發展階段,產業規模較小。根據調研分析,南岸區在物聯網硬件制造、物聯網軟件與平臺、物聯網應用服務三大產業類別中均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其產值在全市占比重均超過了50%。沙坪壩、渝北、九龍坡、大渡口等區縣分別在物聯網各細分產業類別中占據優勢地位。
3.1 重慶市物聯網應用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現狀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物聯網產業有感知控制、數據傳輸和數據處理三個環節,其中,感知控制環節需要電子設備技術以及芯片設計和制造等方面的人員;數據傳輸環節需要通訊和計算機網絡等方面的人員;數據處理環節需要系統設計、系統應用和系統管理等方面的人員,具體需求如圖3所示。
通過調研發現在重慶市物聯網行業企業中,急需的人才最主要的是技術開發人員、系統方案設計工程師,還有就是涉及到系統管理的技術支持和系統運維人員,展現出以技術開發為主體的人才需求結構。
3.2 重慶市物聯網應用技術技能人才供給現狀
作為重慶市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我市物聯網產業人才需求數量呈幾何狀逐年遞增,為了緩解我市人才供需不均衡的問題,從2010年起,我市多所職業院校紛紛申請設置物聯網相關專業。據統計,截止2017年6月,重慶市總共有14所本科院校、20所高職院校、9所中等職業學校開辦了物聯網相關專業。其中,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校生規模約3200人,高等職業學院(高等專科學校)在校生規模約6700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規模約1600人。2017年在校生規模約11500人,招生規模約為4000人。
培養合格的物聯網人才,人才培養方案很關鍵,這就需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由于物聯網應用范圍廣,涉及的技術面非常廣,中職、高職和本科在開設物聯網專業時,人才培養知識體系和培養目標是不同的。總體來看,中職側重于培養中級技能人才,高職側重于培養高技能人才,而本科則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的研究型、設計型、工程型和創新復合型人才。
4 結論與建議
大多數高校的專業課程教學以理論加實踐的形式,但是學生總體實踐周期較短,對于相關的產業發展和技術知識應用的了解較為表象,缺乏實際項目案例和管理經驗,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相對較差,再加上沒有工作經驗的積累,無法獨立承擔研發和核心的基礎架構工作,從而也導致部分學生就業時沒有真正從事專業相關的行業。高校作為物聯網產業人才的重要儲備主體,應在物聯網產業學科建設和專業設置上進行模式創新,要突破傳統學科的結構設置,以物聯網產業發展方向和市場需求為導向,注重人才的創新能力和應用技能的培養。
從物聯網產業人才專業機構的課程設置和培育模式來看,物聯網產業人才培養的主體在相應的培養模式上存在一定的脫節,造成目前中國物聯網產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一種困境;尤為突出的問題還有人才的質量,隨著高校生源的擴招及教育教學質量的下降,物聯網相關專業的畢業生理論和技術水平參差不齊。要創新高校物聯網及相關學科體系,一是專業設置上應更加注重應用性,優化原有專業設置,積極探索物聯網產業相關專業學科設置體系的系統性、科學性和實用性;二是結合物聯網產業鏈環節,積極培育產業鏈上緊缺型人才,注重人才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三是高校層面要為物聯網專業設置模式創新提供必要的支撐,整合軟硬件只有,為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王玲.高技能人才與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區別及培養定位[J].職業技術教育,2013,34(28):11-15.
[2]張吉輝.高技能人才培養與高職教育發展問題[J].人力資源管理,2018(3):126-126.
[3]田豐.產業經濟發展下高職專業布局現狀與思考——以重慶市為例[J].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17(02):70-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