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濃利
摘 要:戲劇是一種集合了臺詞、音樂、舞蹈和肢體動作以及木偶等多種元素用于敘事表達的舞臺表演藝術,而戲曲藝術則是由武打動作、美學設計、文學劇本和音樂等表演藝術結合而成的。雖然戲劇和戲曲只有一字之差,但它們一個起源于國外,一個卻是我國地地道道的中華藝術文化。本文的重點在于對戲曲藝術中戲曲音樂的創變規律和原則的研究,戲曲音樂在我國傳統戲曲表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讓整個戲曲的故事表達和舞臺效果得到升華,是戲曲表演中不可缺少的存在。戲曲音樂是由一代代人口口相傳發展而來,綿延數千年依然生生不息,這是因為它遵循著一定的創變規律和原則,但又不墨守成規而是不斷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從而擁有如此強烈的生命力。
關鍵詞:戲曲音樂;繼承與創新;創變規律和原則
每個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化瑰寶,如果說西方歌劇是西方國家的文化瑰寶,那么戲曲則是我國五千年燦爛文明史中的文化瑰寶。戲曲文化博大精深,其發展的時間已經相當長了,要追溯到它究竟何時起源,其實很難說清楚,戲曲音樂從最初的形態發展到現在,始終保持著自身獨特的傳統歷史文化感。隨著時代的發展,歌劇音樂的創作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如果僅僅依靠傳統的歌唱來創作歌劇音樂,那么無論何時何地,歌劇音樂都難以與新時代相處,創新都是保持藝術生命力的最佳途徑。
1 具有強烈的民族特點
在數千年的中國土地上,曾產生了無數特殊的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的戲曲文化在數千年的文化歷史中綿延發展、生生不息。在藝術豐富多彩的中華大地,戲曲文化能獲得一席之地并擁有獨立的存在,不僅僅是因為它是民間文化的衍生,同時也是我們民族精神和中華文明的象征。在中華民族大文化的背景下,戲曲文化具有十分明顯的民族思維特點,其民族特點的形成源于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對戲曲文化的影響,這張民族文化心理和影響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已經根深蒂固了,牢牢的印在了藝術文化和民族同胞的心里。失去了民族文化特點的戲曲音樂便不再是隱去音樂,而成了其他的藝術形態,所以不管戲曲音樂如何發展,如何在歷史的長河中受到不同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其特有的民族特點是無法被輕易改變的。在幾千年前的封建社會中,人們長期受到封建統一思想的影響和束縛,再加上當時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正盛行,導致那時的戲曲音樂更多體現的是中和、雅靜的思想特點。戲曲音樂一路發展到現代社會,有了更多的創新改變,但最重要的就是在戲曲音樂創變的過程中將我們的民族特點融入進去,遵循這個原則進行創新。
2 由民間音樂產生,新與舊相結合
在我國音樂的發展歷程中,不僅積累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同時民間傳統資源也相當豐富。作為民間音樂的一部分,戲曲音樂是從民間音樂發展而來的,其中融合了民間戲曲故事、樂器演奏、音樂舞蹈等多種民間藝術,可以說其中集合了我國眾多民間藝術文化,且大多數傳統戲曲音樂反映的使民俗故事和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為當時社會中的勞動人民帶了極高的精神享受。傳統的戲曲音樂更多的是“舊”的因素,而在現代社會,戲曲音樂有了更多的創新,其創作發展的原則就是“新”與“舊”相結合,且“新”與“舊”這兩種元素缺一不可, 沒有的舊的元素,就沒有了戲曲音樂中讓人熟悉的傳統味道,失去了傳統,創新的基礎便不復存在,那么戲曲音樂在我國也無法源遠流長的傳承下去;而如果沒有了“新”的元素,那么完全的傳統無法在我國不同的社會時期一直流傳下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新”與“舊”可以說是動態與靜態的平衡關系,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創新戲曲音樂,戲曲音樂才會在每個不同的時代發光發熱,既能完美的融合每個時代的社會縮影,又能傳達出熟悉的傳統味道。從守舊與創新的辯證關系來看,繼承基礎上的守舊可以為戲曲音樂的創新提供前進的道路,而戲曲音樂的創新又能讓繼承基礎上的守舊生生不息。
3 在保留個性化的基礎上發展
不同于現代音樂素材的多種多樣,戲曲音樂的素材其實是有限的,可選擇的因素素材其實是相對固定的,但是戲曲音樂的唱腔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傳統的基礎上發生變化和發展,使得戲曲音樂呈現出不同的個性與特色。在進行戲曲音樂的創變時,如果一味的追求自由創作,那么最后創作出來的戲曲音樂就失去了基本腔調的味道,同時也就沒有了獨一無二的劇種個性。戲曲音樂作為一種個性化十分強烈的音樂,很容易在各個種類的音樂中脫穎而出,讓人瞬間認識到戲曲音樂與其他音樂的不同之處。雖然在漫長的發展繼承和傳唱的歷史過程中,戲曲音樂一直在創造和改變,但是又在無意間暗含創變規律,這是音樂戲曲音樂是在一定的程式范圍之內進行改變的。在同一種戲曲音樂的曲調基礎上,我們只要對戲曲音樂的旋律、節奏的頓挫或演唱情感、聲韻等做出細小的變化,就會讓人覺得耳目一新,表現出的完全是不同于原曲的人物故事和人物情感。這種創作方法看似十分隨意,只是進行了一些十分微小的改變,但其實暗藏著傳統的創作原則和思想。其基本的創作原則主要分為四點:首先要符合戲曲故事的劇情;其次創作之前必須對戲曲的字音深入了解;然后吸收和運用應該是適當的;最后必須適當控制每段唱腔的布局。
4 在傳統戲曲腔調的基礎上創新創作
戲曲音樂由于具有十分鮮明的個性,很容易被人從其他音樂種類中區分出來,很多戲曲音樂聽起來極具相似之處,一般我們通過腔調來對戲曲音樂進行分類,其中著名的戲曲四大腔就是指皮黃腔、昆腔、梆子腔和高腔。戲曲音樂作為唱腔音樂,其特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第一,由傳統曲調與情景詩歌的歌詞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戲劇和地方特色;第二,戲曲音樂所選擇的音樂素材以凝練、集中的素材為主;第三,戲曲音樂最基本的規律就是上下呼應,具有形式美感;第四,戲曲音樂的變化十分豐富,在流傳的過程中經歷了無數次的變奏過程;第五,戲曲音樂實際上是一種具有許多特征的戲劇音樂;第六點也就是最后一點,戲曲音樂創造出的人物具有十分鮮明的個性和特征。傳統戲曲腔調中旋律的轉折起伏、旋律結構中的平行式和反復式的相互交替,以及音樂結構的上下呼應,將我國傳統音樂的思維方式體現的淋漓盡致,戲曲音樂的變化一般是在原有的結構和基調上進行改變,從戲曲唱腔音樂的段式結構中我們就能看出,戲曲唱腔音樂是有一定規律的音調組合,它同時也被稱為邏輯化的特殊聲音。戲曲音樂不僅要在保持個性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而且為了體現傳統戲曲的審美,也有必要在傳統戲曲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從而體現出音樂的統一和諧、流暢自然。
5 結語
經過漫長歷史洪流的洗滌,我們現在享受到的戲曲音樂,是經歷重重改變后留下的最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版本,遵循戲曲音樂發展的規律,保留戲曲音樂中的民族特點,新與舊相結合,在保留個性化的基礎上發展,在傳統戲曲腔調的基礎上創新,才能使戲曲文化的生命永不停止,永遠鮮活于我國的歷史文化發展的進程中。
參考文獻
[1]閻可行.戲曲音樂發展的漸變性[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2(2):60-61.
[2]陳慧雯.中國戲曲音樂“創變”談[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5(2):54-56.
[3]周金霞.明代戲曲音樂創作之民間性本質研究[D].東南大學,2005.
[4]程長寧.論戲曲藝術創變的思維方式[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6(3):93-97.
[5]閻可行.談戲曲音樂的創作與發展走向[J].民族藝術研究,1993(2):38-39.
[6]路應昆.戲曲音樂創作的古今變遷[J].民族藝術研究,2017,30(3):5-14.
[7]汪人元.現代戲曲音樂的發展[J].藝術百家,1993(1):1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