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是城市工作的基礎。破解社區發展治理難題,核心在于激活社區資源,提升社區“自我造血”功能。本文研究的社區企業是指由居委會組織及其他社會力量參與共同創辦的企業,主要通過商業手段整合和運用社會資源,解決社會問題。作為社會治理和服務民生的創新載體,社區企業具有明確的社會目標、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可測量的社會效果等特征。成都市政府出臺的《關于深入推進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社區探索創辦服務居民的社會企業”,X街道順勢而為,積極配置和整合資源,鼓勵Z社區率先成立服務居民的社區企業,通過社區企業為抓手,采用商業化、社會化的運作方式,有效激發社區多元主體參與,激活社區資源,增強社區造血功能,構建社區公益生態,推動社區發展治理工作持續、有效、深入推進。
1 具體做法與成效
X街道積極響應 “鼓勵社區探索創辦服務居民的社會企業”,探索社區服務供給側改革,積極配置和整合資源,率先在Z社區創立了社區服務公司,探索商業化經營,強化社區自我造血功能。Z社區內餐館、酒吧、網吧、民宿等眾多,每天在社區的流動人口近2萬人。游商小販常年占道經營、油煙亂排、污水亂倒、車輛亂停、垃圾亂丟等問題也十分突出,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品質,成為困擾周邊居民多年的頑疾。2018,社區居委會注冊成立了社區服務有限公司,把增添發展動能、滿足社區服務、發展社區公益、促進社區職能歸位作為企業發展的基本理念。社區將街道配屬給便民服務市場交給社區服務公司運營,公司采取商業化運營的方式,將過去遍布社區的游商游販引入市場,解決了占道經營、違規經營的問題,社區環境也得到了明顯改善,取得了居民較高的滿意度。社區服務公司通過提供的高質量、規范化的服務,也給進入市場的商家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效益,治理方式的轉變把過去一直未能解決的頑疾轉化成社區、企業、商家、居民多方共贏的局面,同時也提升了社區造血功能,推動了社區職能歸位。社區企業也將所得收益反哺社區建設,服務轄區居民與商家,重點用于社區事務服務、便民服務、政務服務等建設。下一步,社區服務公司還將針對社區停車難,停車亂的問題,整合各方資源,打造社區空間資源,協同企業、商家,規范整理出停車位,探索實施規范化、市場化的服務。
X街道堅持黨建引領,以社區企業為抓手加強社區治理,引入社會資本,充分挖掘居民資源,盤活社區資產,開發居民服務項目,滿足了居民需求,提升了公共服務水平、帶動了社區就業、激發了社會活力、使居民幸福感和獲得感得到了加強。“黨建+社區企業”的模式解決了社區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實現了社區“自我造血”功能,解決了社會服務最末端和社區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2 面臨的問題
1)對社區企業的認識有待加強。社區企業作為在工商正式注冊的獨立法人單位如何處理社區企業與街道、社區之間的關系,社區企業與商業企業區別體現在哪里?目前,社區兩委主要成員是社區企業的實際管理者、決策者,在企業管理上,還延續了街道——社區——社區企業,這樣一個自上而下的模式,甚至還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各種關系角色的定位模糊,導致管理者在企業經營中身份混淆,不能各司其職,究其原因是街道、社區兩委理念還尚未完全轉換、對企業的概念含混不清,對社區企業的特點還沒有準確把握,因而造成自身的身份認識轉變不到位。
2)內部組織結構不健全,運行機制亟待完善。目前來看,社區企業還存在內部組織結構不健全,運行機制還亟待完善等問題。企業架構不明晰,分工不明確,導致在運營中將各種事務統攬于一身,工作強度加大了,但工作效率卻降低了。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在實際管理中還存在經驗管理代替了科學管理的現象,“無法可依”和“有法不依”同時并存。各項規章制度還未全面得到落實,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尚未有機結合,組織的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機制有待進一步深化,對企業自身規范性建設和發展戰略等長遠問題考慮較少,運營管理能力也參差不齊,長遠來看會給社區企業的發展帶來嚴重障礙。
3)市場競爭力較弱。商業運營理應是社區企業獲取資金的主渠道,目前來看,已有社區,實際管理人員市場經驗有限,缺乏商業運作的相關能力,整體經營效率較低,盈利能力較弱,社區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附加值不高。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一是商業運營能力不足。社區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企業化運營經驗不多,商業模式不完善、缺乏商業運作的相關能力,整體經營效率較低,盈利能力較弱,尚未形成可持續發展機制和核心競爭力。
二是所提供的服務水平有待提高。社區企業還缺乏對服務對象需求的深度挖掘,服務體系還不完善、服務手段缺乏創新,尚不能很好地滿足居民多元化、精細化的需求,其服務項目和服務質量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三是社區企業的資源整合能力不足。各種資源獨立化、分散化嚴重,沒有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社區企業缺乏這些資源進行科學、合理、高效的對接和整合,缺乏用商業化的眼光和思維,對這些資源進行梳理,開發新的項目,尋找新的盈利模式的能力,因而在運營中常常捉襟見肘,難以做大做強。
4)專業化人才欠缺。目前,社區企業從業人員主要還是由社區兩委成員兼任,繁重的社區行政事務和自治工作使他們沒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區企業的運營和管理上。同時,企業的運營是一個專業性化程度很高的工作,社區兩委成員的知識背景、認知結構、工作經驗都有所欠缺,因而對企業下一步的發展規劃也缺乏深入的思考,制約了社區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3 對策建議
1)堅持黨建引領,加強企業制度建設。社區企業的發展要堅持黨建引領,要求加強公司運轉制度建設,要把成立公司黨支部寫入公司章程,確保公司黨支部在決策層、監督層、執行層的發揮引領作用。推進企業規范化治理,完善企業制度建設,在企業內部建立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和組織制度,完善健全以公司章程為核心的內部管理機制,要讓理事會、監事會各司其職,發揮應有的監督作用,提高社區企業運作的透明度。
2)明確社區在企業中的角色定位。改變社區兩委在企業中的分工,將社區工作團隊(包括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等)與社區企業經營團隊(主要指引入的企業專業化經營人才)必須分離,不能互相兼任,避免相互干擾。社區工作團隊主要負責社區需求調研、各種資源挖掘、搭建各方平臺;社會企業工作團隊利用豐富的經驗,采取專業的營銷策略、服務優化、品牌推廣等完成項目的經營。二者各司其職,通力合作,推動社區企業的壯大發展。
3)建立廣泛多樣的資金支持體系,整合各類資源。社區企業目前的資金支持主要來自政府財政,從企業發展的角度,要逐漸擺脫“伸手拿錢吃飯”的局面,在法律法規的允許下,制定相應制度,拓寬社區企業的資金來源、出資方式??梢越蛹{個人投資、企業投資、非營利性組織的投資以及社區居民的集資等,或者通過實物資本對社區企業進行投資。將分散化的資源有效地集中整合,找準居民生活服務中的痛點,開發適合地服務項目,滿足社區居民美好生活需求。
4)吸納專業人才助力企業發展。建立專業人才的引進和激勵機制,吸引更多的專業化人才加入社區企業;通過完善薪酬保障機制,逐步提高專業人才的薪酬水平,穩定人才隊伍,促進社區企業的“自我造血”能力和持續創新能力,為社區企業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
作者簡介
王楠,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