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佳楊
摘 要:垃圾分類政策由上海開始正式在我國實行,政策在實行過程中雖初有成效,但是也逐漸暴露出問題和難點,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對于垃圾填埋焚燒造成的環境污染狀況的治理刻不容緩,影響政策執行的因素有三:政策問題的特性、政策本身、政策以外的因素。垃圾治理除了要注重前后端的一體化模式,還要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完善垃圾分類政策在具體實施中所面臨的種種問題。
關鍵詞:垃圾分類 政策執行 目標團體
上海市于2019年7月1日開始正式執行垃圾分類政策,要求干濕分離,垃圾定時定點投放,盡管有前期的政策宣傳和準備,在實際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許多問題。上海市作為政策試點城市,給其它城市開啟了垃圾分類時代的先河,同時在試點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將會在將來的政策中得到不斷的優化和修正。
1 影響垃圾分類政策執行的問題和難點
上海市垃圾分類政策執行至今已卓有成效,但是仍舊暴露了很多問題,如基礎設施不完善、垃圾站工作人員態度差、市民垃圾分類意識薄弱等。影響政策執行的因素大致有三個方面,政策問題的特點(目標團體等)、政策本身的問題以及政策以外的因素。結合以上因素,將影響上海市執行垃圾分類政策的因素歸結為以下幾點:
1.1 目標團體基數大,居民環保意識不強
目標團體影響著政策執行的難度,目標團體人數越多,政策越難以推行。垃圾分類影響的是整個城市、國家的政策,其執行難度可想而知。垃圾分類剛剛開始,許多人一時還不了解,或者是了解垃圾分類,卻沒有認真去做。目標團體人數越多,行為就越是多樣化,人口素質也無法保證,這對于垃圾分類來說就增加了一定難度。
1.2 “撤桶定點”和“定時投放”設置不合理
上海市進行強制性垃圾分類,有兩項舉措在開始令市民們感到無所適從:“撤桶定點”和“定時投放”。上海市規定,將原來的垃圾桶撤掉,改為統一時間統一地點投放。相較以前的垃圾投放來說,的確會使人不適應,在網絡上也出現了許多熱點,比如“996”制工作的人們,都趕不上垃圾投放的時間。但是垃圾分類勢在必行,垃圾的投放關系到每一個人的實際利益,因此對于目標團體,首先,應當進行多層次的管理,運用法律手段、經濟手段 、思想誘導手段等,去有效緩解居民的抗拒心理。其次,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重新設置或增加時間和地點投放垃圾,方便人們的生活。
1.3 管理垃圾人員的宣傳和教育工作不到位
每個政策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當出現矛盾時,管理人員應當有較好的素質和態度去處理和解決矛盾。垃圾管理人員是接觸垃圾分類的一線人員,需要有較強的執行力和親和力,當他們的態度差,管理差的時候,就又為垃圾分類的道路添加了阻礙。
1.4 垃圾車混裝混運,基礎設施不完善
在普通小區內,很多垃圾收集點只有一個垃圾桶或者幾個同一顏色的垃圾桶,居民只好將干、濕垃圾都全部投入這一類桶中。緊鄰的比較高檔的小區,每幢居民大樓下面都放置了干、濕兩個分類垃圾桶,還有垃圾清理工在社區不間斷巡回收集垃圾。另外,在社區入口處也設置了可回收垃圾處理箱。在這樣分類設施比較齊備的社區,有更多的居民自覺實行垃圾分類。再從垃圾車集中轉運方式來看,有很多居民反映,盡管所在社區有些生活垃圾被分類投放在干、濕不同類別的桶中,但垃圾車來收集的時候,有些清理人員還是將不同類別桶中的垃圾混裝到一起,這就使得居民前期進行分類的努力完全白費。也就是說,盡管這些市民有環保和垃圾分類意識,但對混裝混運完全無能為力。由此可見,目前社區垃圾收集設施和運轉方式存在的問題是社區生活垃圾分類難以推行的最主要原因。
1.5 政策環境及監督反饋問題
史密斯模型認為,環境因素,即與政策生存空間相關聯的因素,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歷史環境等等,它是政策執行的路徑依賴和影響因素。垃圾分類的外部環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垃圾分類的成效。還有人們是否遵守了法律法規,工作人員是否按規定進行垃圾收撿,政策執行過程中有沒有難以操作的問題,都是需要去監管和反饋的。所以在具體執行上,還需要靈活變通的原則,逐步進行宣傳和完善,靈活修正,做到有的放矢。
2 促進垃圾分類政策執行的有效手段
早在韓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就已經進行了垃圾分類,并且在其治理上卓有成效。韓國的小區會設定固定時間回收垃圾,在日本的街頭,人們會將產生的垃圾裝進塑料袋,然后放在自己的包里帶回家再進行處理。而我們國家的垃圾分類剛剛開始,道路還很漫長,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使之逐漸成為一種習慣,從每個個體去保護環境,治理垃圾問題。
2.1 將垃圾分類納入法制化進程
去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上海考察時強調,“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垃圾綜合處理需要全民參與,上海要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實辦好。”垃圾分類首先在上海正式執行,其后會擴展到全國。想要走的長久,就需要法律的保障和支持,讓人們知法守法,主動進行垃圾分類。
2.2 注重政策宣傳
垃圾分類是為了保護我國的生態環境,減少垃圾焚燒填埋后帶來的不良影響。無論是前期的宣傳,還是執行之后的鼓勵和宣揚,都是促進人們進行垃圾分類的有效手段。只有目標團體理解了政策的意義,才能更好的去執行它。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報紙、新聞媒體等進行政策宣傳,促進垃圾分類的治理工作。在上海,由于垃圾分類非常嚴格,出現了一種新的職業:垃圾分揀員。有關政府或居委會、街道辦會聘請原來撿垃圾的人們,給他們一定的薪水去幫助人們進行垃圾分類的工作。這樣既方便了居民,讓他們有了指導,又讓原來只依靠收垃圾、撿垃圾的人們有了一份保障生活的工作,一舉兩得。同時,對于這些垃圾分揀員的培訓,又可以起到宣傳政策的作用。
2.3 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