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開英
語文教學關系到中國二十一世紀人才素質的高低,而語言是語文教學的靈魂。語文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在課堂上有著難以言喻的功效。每一名中學語文教師都應該在這方面努力探討,總結出行之有效的規律,從而使語文教學充滿生命活力。本文從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兩方面探索了語文教學語言的魅力及其作用。在各部分具體內容中,主要通過列舉一些教學中的實例論證語文教學語言的魅力,并指出其中要引起注意的問題。
很長時間以來,語文教學一直在進行改革。但是,筆者認為:除了解決陳舊的教學觀念以外,還要注意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下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分析能力,以及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等都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很好的方法。
眾所周知,語文教學的語言藝術形式多種、方法多樣。其主要分為無聲的語言藝術和有聲的語言藝術兩大類。在語文教學中,有聲語言為“主”,無聲語言為“輔”。下面分別介紹它們在教學中的魅力及其作用。
1.1 用亦莊亦諧、新穎生動的話語增強親和力
這種語言的特點是:幽默、風趣,適用于語文教學中的細節方面。如在檢查學生的預習作業時,先請一個學生把答案寫到黑板上,再對其他的學生說:“哪個小老師上來批一下這位同學的作業呢?”下面就會有很多小手紛紛舉起來。講到修改病句時,教師可以說:“你是醫生,他是病人,現在請你開刀,手可要拿穩啊。”當學生一次就做對時,教師又可說:“你的外號叫‘一刀準。”……這點點滴滴,每次都能掀起小小的高潮,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這比起那種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半步式的教學語言來,確實有難以言喻的功效。
教學中教師需要用亦莊亦諧、新穎生動的話語來感染學生的情緒,消除師生之間的陌生感、距離感,增強親和力。將課堂氣氛調節得寬松、融洽、友好、活躍。
1.2 用情深意切、推心置腹的話語增強親和力。
教師需用情深意切、推心置腹的話語與學生進行自然而真誠的交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真切的感情與誠摯的愛護。“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日臻完美。”“言語有聲、育人無痕。”具有親和力的語言會使教學如魚得水,游刃有余。
特級教師洪宗禮教師在上《皇帝的新裝》時,其繪聲繪色的語言再現了文學作品中的藝術形象,使五十個學生全都走進了奇妙的童話世界。
“誰能說說,童話的結尾為什么讓一個孩子來戳穿騙局?”
幾秒鐘后,一個男孩猛地豎起了手臂,“我想,我想……”話剛出口就被卡住了。
“不要緊張,慢慢講。”洪老師熱情地鼓勵他。
“我想,我想……”仍無下文。
教室里響起了輕輕的笑聲,男孩似乎聽出了嘲諷,變得不安起來,臉也漲紅了。
洪老師仍然耐心地鼓勵著:“不要怕,說錯了不要緊。剛才,肯定有什么從你的腦中閃過,可你并沒有抓住它,它溜了。你坐下再仔細想想。”
洪老師溫和的笑容、親切的話語使那個男孩有了勇氣。教室里安靜極了,大家都在等待著。一分鐘后,男孩終于重新站了起來,流利而完整地回答了問題。
洪老師高興地說:“嘿,你真把那一閃而過的東西抓回來了,而且說得更清楚、更完整了! 你是一個有勇氣、有韌性的孩子,祝賀你! ”
那個男孩非常高興地坐了下去,其他同學也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洪老師善于把握學生的情緒和心理變化,用充滿親和力的善意的目光和熱情真誠的語言打開學生的心扉,創造出一種和諧、融洽、友好的真情空間。
1.3 用準確優美、富有文采的語言增強親和力。
這種語言的特點是:典雅、華麗,極富有情韻。特別適用于教學寫景、抒情味很濃的文章,如《春》等,這種語言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和藝術的熏陶。
講授《春》時,教師可以先依據教材抓住關鍵詞語,準確分析“春草圖”的特點,然后又結合校園環境,試用這種語言引申描述一段:每當春暖花開、校園里一片濃綠時,同學們都會圍坐在綠草地上,看朝陽東升,賞晚霞滿天,任憑春風拂面、彩蝶翩翩……這些都增強了課堂的詩意,活躍了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去領略自然美。
特級教師于漪在講一篇寫景散文時,設計了這樣的導語:“法國雕塑家羅丹說:‘美是到處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中,美幾乎無處不在。當然,大自然的美不同于巧奪天工的工藝美,不同于繞梁三日的音樂美,也不同于充滿青春活力的人體美,然而大自然的美又似乎融合了所有的美,尤其是我們偉大的祖國的錦繡河山,真是美得讓人陶醉,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季節,展現出不同的美的姿態……”
于老師的語言充滿了親和力,不僅激發了學生的熱情,也使師生在感受美的同時達到了情感上的共鳴。
1.4 用睿智機敏、深入淺出的話語增強親和力。
教師應該用精練美好的話語啟迪學生的心智,凈化學生的靈魂,使師生之間的交流走向深刻和理性。
一節作文課上,教師拿著一只十分破舊的地球儀走進教室。同學們看了,都忍不住“嘩”地大笑起來。因為它實在不堪入目,凹凸不平,千瘡百孔。
老師語重心長地說:“你們知道嗎?老師是特意把這只地球儀帶到課堂上來的,這里有著深刻的寓意。同學們,這個地球儀好比是我們的地球母親啊!由于生態失衡,由于環境污染,我們的地球母親就像這樣傷痕累累。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我們共有的家園啊!”
同學們的表情漸漸凝重起來。
稍過一會后,老師接著問:“此時此刻,面對這樣的地球,同學們想說些什么呢?”
一場關于環境保護的熱烈討論開始了……課后還有許多同學意猶未盡,繼續和老師進行交流。交上來的習作《怎樣保護我們的家園》都頗有見解。
這位老師巧妙地借用了一只破舊的地球儀,用機敏睿智、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充滿親和力的語言向學生講述了關于人類生存的嚴肅問題,把抽象變為具體,把理論變為直觀,把說教變為思悟,喚起了學生強烈的環保責任感。
由此可見,有藝術的教學語言,猶如一盞明燈,能使知識欠缺者增廣見聞;又好比一把火,能點燃學生上進心的火種,使情緒低沉者精神振奮,干勁倍增;又好比一副清醒劑,使學生迸發出種種靈感;它還是一座友誼的橋染,有助于師生之間的溝通和理解。
2.1 調節作用
適當的微笑教學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有一種親近感,使課堂輕松愉快,能很好地傳授知識、鞏固知識。
2.2 激勵作用
運用微笑教學,能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活躍思維,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勇敢回答問題,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教學。
2.3 評價作用
微笑教學讓學生對教師、課堂、自身收獲有一個好的評價檢測的作用,學生不拘謹,能正確指出課堂的優劣之處,對改進課堂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有一定的作用。
2.4 管理作用
這也是一種暗示管理,讓學生知道自己哪方面對,從而加強優點和紀律觀念。微笑作為一種語文教學藝術,應視為教師的一種業務素質,然而有一些教師“千金難買一笑”,嚴肅有余,讓學生望而生畏,從而使課堂呆板毫無生氣,也就難以提高教學質量。既然如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如何發揮微笑藝術的作用呢?
(1)要愛學生
馬卡連柯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羅曼羅蘭指出:“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陽光。”有了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才能笑得自然,笑得親切。
(2)要善于微笑
微笑教學只是無聲語言教學中方式的一種,只有將各種無聲語言教學方式綜合運用,針對不同的問題采取具體的方法,才能真正地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好地完成語文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應注意并運用好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藝術。只有將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綜合起來,巧妙運用,才能常教常新,避免那種年復一年的老調重彈,充分展示語文教師的自身素質,才能在引導學生學好語言知識的同時,養成自學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為開發學生將來的創造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蘇州市相城區春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