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一倩
本文介紹了思維導圖提出的理論基礎,國內的發展情況及其在英語教學中存在的意義,討論了其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實施所存在的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可行性建議,并對其發展前景作了展望。
思維導圖最初是由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記憶之父”東尼·伯贊(Tony Buzan)于20世紀60年代,基于“大腦進行思考的語言是圖形和想象”這一論斷提出的一種有具有極高實用效益的圖形表征工具。它以知識可視化理論、圖式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這三種理論為基礎,將知識系統化、結構化,將信息圖象化、直觀化,將思維可視化、簡明化,類似于一個球體向外發散的模式,球心即主題思想,大分支即相關論點,小分支即相關論據佐證,小分支繼續向外擴張延展。
盡管思維導圖這一模式在教育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但在我國由于起步較晚,研究較少,在英語等相關學科方面的實際應用更是寥寥無幾。在英國、新加坡,政府已經將其納入中小學的必修課程,美國,日本等國也已經在相關教育部門將這一課題的研究落實到實處并逐步在實踐教學中推行。反觀國內,受應試教育的傳統教學思想影響,英語閱讀教學普遍側重于語法和單詞,英語作為一種語言的傳達信息和思維的功能被一再無視,大部分學生只懂得一個一個的記文章中生詞和短語,而忽略了文章想要表達的意思和主題思想,更不能深入理解文章作者的意圖,建立不起閱讀知識體系,達到綜合運用英語去閱讀的能力。
①導圖的構建過程強調的就是學生運用外界工具及師友幫助對知識的主動探索與構建,對各樣信息進行過濾吸收和精加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作用,而不是填鴨式教育的被動接受,布魯納曾說過:“教學生任何科目,絕不是在學生心靈中灌輸一些固定的知識,而是啟發學生主動去求取知識與組織知識。教師不能把學生教成一個活動的書櫥,而是教學生學習如何思維;教他學習如何像歷史學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樣,從求知過程中去組織屬于他自己的語言?!?/p>
②思維導圖從多學科被科學研究論證能有效開發人腦機能,挖掘記憶潛力。其樹形結構能有效幫助理解,理清文章脈絡,快速解構文章框架;其發散性聯想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探求解決方案。
思維導圖雖然有諸多益處,但由于其在我國發展并未十分完善,且無系統性適用于我國自身教育國情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其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探索還存在諸多問題。
①思維導圖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在義務教育的大背景下,它與現行的傳統教育模式顯得尤其“格格不入”。面對新事物的出現,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都是望而卻步,有一種抵觸心理,因為人的本性就是喜歡呆在自己的舒適區內而固步自封,安然自得。在教育方面亦是如此,人們往往習慣于沿襲舊的教育模式和思想,現今的教育方式就是在孔子的私塾教育上不斷地進行更進改良而形成的。吸收新的好的事物往往需要一段很長的適應過程,這也許就是為何思維導圖雖然早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但在我國的應用卻寥若星辰。
②一份完美的思維導圖繪制需要嚴謹的邏輯性和極高要求的精準度,由于我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在這一方面的探索還未十分成熟,所以往往有時會有東施效顰的效果。如果原樣照搬英美等國的理論成果和教學教案,由于西方的教學模式與我國的義務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差異,勢必會有不契合或相矛盾的地方,強搬來應用肯定會效果不佳甚至可能適得其反,致使學生很難感受到思維導圖帶來的便利,去理解并接受它,最終產生逆反心理。
③有些教師也未曾接受過有關思維導圖的專業性知識,在繪制導圖時也或許未必能做到極其精準,且充分合理展示其中邏輯體系。
④制作思維導圖具有耗時性這一特點,需要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人力去完成繪制,然而上課時間是有限的,有時在課堂上繪制導圖會影響上課的教學進度。因而往往是教師提前繪制好后直接展現給學生,學生并未有很多機會參與繪制和詳細了解和學習去自己建立一個知識體系,他們在課后還不習慣于使用思維導圖,更談不上自己使用它。學生從一無所知的陌生到接觸、接受、熟悉和最終學會自己應用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⑤復雜性是思維導圖的另一大特性。思維導圖將復雜晦澀的外文經過圖解后再進行傳達,使語言通過視覺表征形式來實現其價值,通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這兩種不同的信息處理方式對文章結構性理解剖析。這需要運用和學習者接受識別并進行有效長期記憶,即在我們的認知系統中,像積木游戲一樣,一磚一瓦逐步搭建起一座完整的信息儲備型建筑。
⑥思維導圖運用的后期可能會致使學生閱讀通過已有的信息系統對文本進行主題預測和鑒定,從而總是跳讀和選擇性閱讀。這在時間較為緊迫的限時應試考試中是比較適用的,但學生往往貪圖便利,在平時閱讀中也會選擇運用思維導圖偷懶跳讀,這不利于學生掌握整體文本,接受到的往往是碎片化、片面的信息,不利于往后知識體系完整性的構建。
①教育部門和學校應加大宣傳力度,開設相應講座讓學生、老師、家長充分了解到思維導圖這一教學理念,只有了解熟悉,大家才會樂于去接受學習,體會到其帶來的樂趣和益處,從而使其能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被廣泛推行和實踐。
②相關教育教學部門應加強對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面課題研究的重視,可組建有關課題小組,針對我國不同地區的不同教學現狀,如農村和城市,提出不同的改良意見,為思維導圖在現實教學中的推行和落實提供堅實的適合我國國情的相關理論基礎。
③學校應該先開設相關課程培訓教師的專業素質與相關能力,而非讓其對思維導圖自己摸索,然后一知半解的進行半盲式教學,要想學生學得好,教師素質也很重要。
④學校不應怕落下教學進度而采取簡化版本的思維導圖英語閱讀教學,而應合理增加相關課程將思維導圖的教學應用于英語閱讀的各個方面,如:生詞短語、語法分析、文章解構、主題剖析等等。
⑤新事物的出現往往伴隨著復雜性,這就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去解構和剖析它。教師在提高自身在相關領域的研究的同時,也應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參與進小組或個人的思維導圖繪制,引導學生學會在課后自己主動構建。教師在教授后要及時主動“抽離”自己,讓學生獨立探索繪制,獲得成就感和其中精髓。同時,老師也可安排布置學生在課后作業中自行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解題,提高學生的自主性。
⑥在運用思維導圖教學的后期,教師應注重學生在平時及課后的閱讀中避免技術性偷懶的跳讀文章,要嚴格要求他們進行細讀并進行簡要的批注。學生也應嚴格規范自己,做到自覺自律全方面的學習知識,不要略知皮毛,只有一點薪柴就放棄了一大片廣袤的森林。
綜上所述,運用思維導圖能打破教師的一言堂模式,加強師生互動交流,讓學生充分參與進課堂,而非因無聊而昏昏欲睡,降低了課堂學習效率,最終學生學到的知識也不再是零散化的,而是系統化且邏輯化的。
雖然說,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還存在著一系列問題,但是隨著國家和政府以及全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普遍提高,其未來的發展前景是一片光明,今后隨著研究工作的開展和推進,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將會越來越普及。
(作者單位:浙江農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