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國軍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要分專業建設一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可見創新教育的重要性。中職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一環,中職學校辦學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具備創新意識的專業技術技能人才,所以結合自身專業技術,構建特色產業服務,開展中職創新教育有其必然優勢。本文以參加省創新創業大賽為主線進行創新教育實踐分析,探討創新教育在中職學校的教育優勢和發展方向。
中職教育是為社會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及職業素養的綜合型技能型人才,中職學校領域的創新教育就是要讓這些職業技能人才具有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為將來在工作崗位上進行技術生產和工藝改進做準備。我國目前的教育環境下,就讀中職學校的學生語數外理論文化基礎相對較弱,創新能力不足,將極大地阻礙了我國生產型企業的技術改進和創新應用。在素質技能教育的大環境下,創新教育同樣是中職教育不可或缺的培養主攻方向。近幾年,從國家到地方鼓勵中職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創新創業比賽,小發明比賽,教具創新發明比賽等,都是為了讓創新素質教育能逐步滲透到中職教育中去。
中職學校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壓力等有別于普通高中學生。對于學生當初自己所選擇的專業,有各自的興趣或者有一定的潛力和天賦,因此學生學習的主觀動性能得到較大激發,也就容易發現興趣點,加以正確引導,也許會發揮出學習中的創新思維;在沒有很大的升學壓力下,中職學生將預留出較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另外,中職學校還具有跟專業匹配的實驗室、生產車間、實訓場地等,這些設施對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基本保障。
職業學校在課程安排設置上,也是針對于開設專業方向相匹配的課程,如入選省創新大賽的班級學生所學習的是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安排了機械識圖、機械基礎、CAD、工業產品設計專業課程和鉗工、車工、銑工等實訓課程,這些課程對學生創新發明制作提供專業技術保障。,參賽團隊學生有了靈感想法后對電機轉子噴涂機項目從外型結構開始進行設計,設計后再進行三維建模;平時在畫三維建模的時候都有圖紙、尺寸可以進行臨摹繪制,而此次三維繪制卻完全不一樣,沒有圖紙,沒有尺寸,需要按照原先手繪示意圖,繪制出3D立體模型,根據所學習的機械基礎、機械識圖知識,不斷地進行結構修改,尺寸進行調整。由于設計中考慮不夠周到,漏掉一些安裝孔等,實物制作出來只能返工,回過頭來只能調整圖紙,再進行加工實物。通過此次創新比賽實踐,對學生們系統專業知識的鞏固很有幫助,在遇到困難需要查閱資料,可以學習到很多課本外零散稀疏的知識,并使它們有機聯系整合應用。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本人學習到一些課內老師沒有講到,而又非常實用的技巧和內容。
有了具體加工圖紙和三維模型,創新團隊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利用學校各車間設備進行加工制作;這些得益于學校開設的常規實訓課,如鉗工、車工、數控銑床等實訓課程訓練,在此次任務中,哪些需要加工的異性板、各種結構的轉軸,就變成小菜一碟,迎刃而解。讓學生們感受到學有所用,理解平時課程學習和訓練的重要性。
職業學校的許多專業教師具有“雙師型”教學能力,老師們不僅具有扎實豐富的理論基礎知識,而且具有生產實踐和教學能力。通過理論+實踐“雙師型”教師的言傳身教,學生們的創新理論知識及實踐能力都能得到較大提升;學校開設了多學科各專業,如學校有機械專業、數控專業、也有電子專業等等,可以跨專業組成團隊,例如在此次創新大賽中,所要涉及的自動控制模塊,電子元器件選用和調試等得益于電子類專業師生的指點。
創新比賽團隊中一名學生專門負責采購所需要的標準件及電子元器件,在這次的采購零部件過程中,對一些零件需要詳細了解,比如某個零件耐不耐腐蝕,零件需不需要防水,都需要逐一的對此選擇,之后才可以去采購;由于對許多的零配件不是很了解,這個過程非常艱難,還有很多是一些在書籍未能查到的零件名稱,也不知道它的性能如何,參數該如何選擇。面對這些疑問,引導學生去網上、去圖書館及加工作坊進行咨詢和資料搜索。許多同學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碰到問題很少去問網上搜索查詢,或詢問老師,都是碰到問題就避開或放棄,但是對于這次創新比賽對大家有了非常大的啟發和幫助,學會了在有問題、有困難的時候如何去解決它,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是創新所帶來的教育促進,因此創新比賽對他們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會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和幫助。
中職學校的教學內容一般是在理論知識的學習基礎上,進行實訓實踐能力的培養。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科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基礎知識和新科技運用到新的產品和社會服務中,知識的傳授和教學要求同時發生了變革,如理實一體化、智慧教育、精品課程和MOOC等教學形式,都將有利于開展創新教育,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培養學生利用多種學習手段進行學習實踐,不斷在理論和實踐學習中開發創新思維,適應現代職業技能崗位的要求。
中職學校開展創新教育既是復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體現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理實一體化教育是開展創新教育的基礎,加之在教學中綜合滲透創新理論和方法,這樣才能把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和創新思維有機的結合起來,讓職業教育插上創新思維的翅膀煥發新生機。
(作者單位:寧波市鄞州職業教育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