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瑤
《紅樓夢》在中國古典章回小說中被評為巔峰之作,其作者是清朝文學家曹雪芹, 雖然還未全然確認,但它仍是一部絕美的作品。這部小說之所以成功,乃在于思想內容的無比豐富和深刻,人物的塑造鮮明和生動,同時也對人性和現實做出深入的剖析。因此,后世研究《紅樓夢》的人非常多,甚至形成一股國際風潮,在文學界稱為紅學。文學界大多認為《紅樓夢》的前五章已是整個故事的簡介,由結緣到金陵十二釵的命運,則把整個故事和每個人的結局展示出來。
其內容主要描寫了一個家族的興衰及其大小故事,由寶玉和黛玉前世所結下的因開始,后來到寶玉與薛寶釵成親以致黛玉含恨歸天,整個流程基本邁向結束。之后各世家漸漸沒落,寶玉也因為黛玉的死而看破紅塵,故事的完結回應了開頭的楔子及點出是夢一場。
賈寶玉是《紅樓夢》里的男主角,但有很多人并不清楚他的真實身分和來歷。有人認為賈寶玉本是青埂峰下的通靈寶玉幻化而成的。有的只知道賈寶玉與通靈寶玉和神瑛侍者有關系,卻不知道何關系。而在《紅樓夢》的通行本里寫了,只聽和尚問道此機會,就將此蠢物夾帶于中,使他去經歷經歷。
恰近日這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歷幻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
女媧補天以后卻多出了一塊石頭,此石被棄于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石頭感嘆自己空有材卻不能補天。后來這顆石頭遇上了一位道士與一位和尚。他們決定讓石頭去經歷一場人世間的榮華富貴。而恰好當時神瑛侍者有意到凡間歷練一番,兩者同樣到了警幻仙子的宮殿。最后神瑛侍者轉為了賈府的賈寶玉, 而此石化為通靈寶玉,被賈寶玉含在口里出生。賈寶玉豐富的背景為這個角色加了許多顏色,也造就了整個故事的始未。
賈寶玉是個不甘于禮樂社會,超凡脫俗的奇人。在第二回里賈雨村道:“若生于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癡情種;若生于詩書清貧之族,則為逸士高人; 縱再偶生于薄祚寒門,斷不能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驅制駕馭,必為奇優名倡。”
他更把賈寶玉和陶潛、阮籍相比。值得注意的是賈雨村也有把陳后主、唐明皇和宋徽宗做出比較,也為賈寶玉在政治上會失敗而做出伏筆,亦寫出他是個生性曠達之人。毫無疑問的是賈寶玉是個聰明又俊美的郎兒,在第二回里講到“說來又奇,如今長了七八歲,雖然淘氣異常,但其聰明乖覺處,百個不及他一個”。
在第三回里他和林黛玉在人間第一次相遇時,曾以林黛玉的角度描寫他:“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
在林黛玉為賈寶玉摔玉的事難過時,襲人曾道:“姑娘快休如此,將來只怕比這個更奇怪的笑話兒還有呢!若為他這種行止, 你多心傷感,只怕你傷感不了呢。快別多心!”
可見在他們眼中賈寶玉是個大智若愚的奇人。而寶玉對情愛重視的性格還表現出對“男尊女卑”的反對觀念和對女性的同情。他曾說:“天地間靈淑之氣,只鐘于女子,男子們不過是渣滓濁沫而已。”
林黛玉本是整個故事最大的助力,她原是太虛幻境中的絳珠仙草,因受神瑛侍者滴水之恩終能化為女身。后陪神瑛侍者下凡還他一世的眼淚,因有還淚一說。林黛玉的外表在《紅樓夢》里也有說到,而作者似乎是把自己最詩人的那一種性格給了林黛玉,在整本書里,黛玉的才思敏捷和聰明才智都是清楚和明顯的。在第三回里賈寶玉曾形容林黛玉,“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作者沒有寫到林黛玉的實質的東西,而是寫了林黛玉給人的一種感覺。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是一個不被時代所允許的奇女子。她既美麗、聰敏又有才氣,她活得清靈、脫俗、瀟灑,這正印證了她的詩人性格。林黛玉是個多愁善感之人,雖然才情似乎為十二金釵之首,但個性相當極端。在第三回里說到她將去到賈府時,暗暗提醒自己:“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恥笑了她去。”
而這種性格是因為她有寄人籬下、矮人一截的自卑感。而她本身就像一枝梅花, 從小生長在這大觀園這個大染缸里,她不僅沒沾到逢迎巴結的流氣,更學不會寶釵的圓融功力,傲岸而不群的性格與賈寶玉脫俗的思想不謀而合。她自始至終如一塊不染塵埃的美玉,散發著懾人的光芒。
在別人的眼中,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就只是一段貴族子弟哥兒姐兒的愛情故事。但事實上寶黛的愛情里包含了文學的優美,也有一些哲學的味兒。首先,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是建立在相知相惜而不是性愛基礎上的純愛。這樣說有些唐突,但他們確實早就因前世結下的緣,來開了今世的姻。在他們第一次相見時,他們自己也說對方似曾相識,在第三回里,“黛玉一見,便吃一大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見過的一般, 何等眼熟到如此!”
“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
他們是青梅竹馬,盡管從小“一桌吃飯,一床睡覺”,偶爾也有耳鬢廝磨,但是,他們絕對沒有越過道德的底線,也沒有越過肉體的底線。但能夠愛到這樣的程度, 一個愿為之死,一個愿為之出家,難道還不偉大?《紅樓夢》所描寫的背景是一個禮教的時代,在這世界里有著一條又一條的禮教和世俗認定的道德所束縛著,這也就顯出了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在這時代下的可貴。在《〈紅樓夢〉哲學精神》中提及林黛玉表示沖破禮教社會防線的缺口,而薛寶釵當然是捍衛禮教社會的一方。曹雪芹在寫《紅樓夢》時埋下了很多伏筆,也埋下了許多自身的思想感情。曹雪芹寫紅樓時已家道中落,為避免受到政治干擾,寫作時用許多暗喻曲筆。就如書中的甄士隱和賈雨村這二人寫出了當時社會的真事隱和假語存,蔡元培更主張《紅樓夢》隱含反清復明思想。因而懷疑作者在影射時事,后來更產生了各種解讀。《紅樓夢》里幾大家族的沒落亦寫出了作者的平生的境況,也寫出當時貴族里不為人知的秘密。但在《紅樓夢》里作者卻留下了一塊凈土,寄托著作者的幻想世界。
《紅樓夢》在文學界影響依存,紅學風氣不停。神瑛侍者對絳珠仙草的恩情造了兩世的情緣,由絳珠仙草下凡還淚時,兩人的命運就已開始。賈寶玉對世俗的反叛和林黛玉的清高成為兩者的相知相識,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情終是不被接受。
賈寶玉是榮國府的嫡系子孫,他的前途和命運關系到貴族家庭后繼有人的問題。
按照命運的安排,他是要走一條功名富貴、光宗耀祖的道路,可是賈寶玉卻是個貴族家庭的叛逆者。賈寶玉的身份地位及多情的性格使林黛玉終日不安。賈寶玉雖對林黛玉有情,卻不為她而有何變化。尤其林黛玉又是敏感的人,只要一個動作,或無心的一句話,都有可能讓她想到很多事情,使她心中埋下多個心結。而這種極端的個性造成了她精神上莫大的壓力,以致她在寶玉和寶釵的大喜之日,獨自在房里咯血而死。
林黛玉為情而生,她也為情而死,她嘗試著在時代的旋渦中找尋一條可以追求自我的路,但她始終抵不過前世今生的宿命。而在家族沒落的境況下,賈寶玉依然不為五斗米折腰,這也使賈府唯有選擇有世家背景的寶釵。賈寶玉在黛玉死后才悟出人生之理,舍棄人間世愛。事實上故事的完結又回到了故事的開始,神瑛侍者、絳珠仙草和通世寶玉離開,斷了對紅塵的欲。賈府終是假,所有的東西都只是夢一回,包括作者的執念。人生如夢,生又何畏,死又何懼!
注釋:
[1]警幻仙子,是《紅樓夢》中的愛神、美神,太虛幻境司主,相當于西方的維納斯、丘比特。
[2]梅新林.《紅樓夢》哲學精神.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