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芡菱
土家族擺手舞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反映了土家族獨具特色的民族個性及歷史。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擺手舞面臨傳承危機,亟須各方力量進行搶救保護。
政府的行政權決定著擺手舞的發展。近些年,政府為了打響酉陽“擺手舞之鄉”這個名號,的確做了一些工作。但個別政府官員對民族舞蹈藝術的了解不深入,對其現代價值不了解,文化傳承的意識也不強。尤其是現如今各個省市鼓足干勁一心發展經濟時,對于文化建設方面更是無暇顧及了。從政府工作報告的公開中就可以看出,酉陽政府目前著力發展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視雖然有,但對比其他方面的投入只是略微提及。其中對擺手舞的傳承與保護問題少之又少。在酉陽地區內外人流密集的地方,酉陽政府也投入了大筆資金在文化旅游宣傳上,“最美桃花源、酉陽桃源”等的宣傳都僅落在旅游景點上,對于擺手舞卻是只字未提。這使得“酉陽——擺手舞之鄉”“酉陽擺手舞文化縣”的標語全都流于形式,位置尷尬——說起來重要,行動只有口號。
擺手舞作為一個民族舞蹈大多數僅在土家族之間流傳,外界人士大多只是圖個新鮮,對其進行學習和深入了解的較少,群眾基礎仍很薄弱。擺手舞要想跳出少數民族的局限進行擴展,難度大且成本高。不僅對外如此,土家族本族人民內部情況尚不樂觀。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工業化的高速發展?!贝罅客良胰送獬龃蚬ず椭\生,每每回鄉都帶來了新奇、時尚的娛樂方式。擺手舞變成老年人的消遣廣場舞,青少年對傳統擺手舞文化的興趣漸失,跳擺手舞的氛圍減弱。
土家擺手舞遭到破壞、受到威脅其實由來已久。為鞏固其政治權力,清朝的封建統治者重新組織了土家族的統治。土家族“改土歸流”后,漢文化的入侵使得土家族的本土文化的發展受到限制。長此以往,土家人被漢族文化所同化了。目前已很難在酉陽大街上看到穿著民族服飾、講土家語的土家人了。這直接導致了大多數酉陽土家人缺乏民族認同感,對自己的民族舞蹈沒有深刻的理解,他們不明白舞蹈背后的歷史意義和現代價值,無法將這一“活態文化”完整地傳承下去。
如今,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網絡通信技術的迭代更新、人口流動性的增大打破了人們既定的生活方式和固有的文化基石。此外,在商品經濟的推動下,多元化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道德標準開始涌現,傳統的文化觀念和價值標準受到挑戰。在此環境下,對于擺手舞原有的保護及繼承方式已不能適應新的時代要求,必須適時地做出調整和改變。在進入21世紀后,大眾對于文化消費的需求日益增長,更加注重文化商品及活動的觀賞性、競技性、娛樂性等。此外,多種方式的娛樂消費活動中,人們對于舞蹈活動的選擇愈發冷落。由此,在新的社會環境下,如何重新吸引大眾對于擺手舞的關注和參與,成為一項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
(1)完善對傳承人的保護措施
根植于民族土壤中的文化形態是特定群體行為和生活方式的表現。它的發展和保護不能靠強迫來固定。土家族的擺手舞亦是如此,其只能在動態的活體繼承中得到保護。傳承人作為擺手舞傳播的橋梁和推薦,完善對其的保護是擺手舞得以延續的基礎和前提。目前,國家和地方政府對于非遺傳承人的保護僅處起步階段,對其保護和傳承不僅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不能給傳承人帶來物質利益。此外,傳承人大多生活于落后地區,大都忙于生計,沒有時間、精力去創新擺手舞及考慮傳承人的培養問題,大大限制了對舞蹈的傳承和保護。
(2)加強民族意識,吸引公眾主動參與
擺手舞的傳承和保護工作需要公眾的積極參與。土家族擺手舞源于民間的勞動實踐,它依賴于土家族人民自身的生存,深深地融入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中。由此,對于其的傳承與保護,主要取決于土家族一代又一代的傳承。此外,土家族擺手舞的傳承與保護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關政策的引導,其工作的重點是吸引公眾的廣泛參與,只有更多群眾的關注和扶持,擺手舞的文化內涵才能為人所理解。否則,失去了群眾基礎,土家族的擺手舞就變成了一棵無根的樹和一汪無源的泉。
(1) 發揮傳承人的主體作用
繼承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不僅要關注這個文化本身,更要重視文化的傳承人,尊重其創作成果,改善其創作環境,提高其社會地位和威信。對于土家族擺手舞的保護,要著重于對傳承人的保護,有意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從而讓傳承人全心全意致力于舞蹈的創作和傳承。
(2) 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在擺手舞的保護和傳承中,政府應做好組織協調各部門、建立專門負責機構和提供資金支持的工作。擺手舞的保護與傳承耗時多、工期長,政府要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做好相應的系統工作機制,形成科學規范的保護對策;把對舞蹈的保護和傳承納入干部考核工作,建立國家級文化保護中心或研究所、建立文化館;抓好工作模式,督促基層做好傳承工作;組織聘請優秀的舞者和專家,介紹舞者的保護政策、方法、標準和規范,掌握舞者的保護和傳承知識。此外,政府還應為舞蹈的保護和傳承設立專項項目基金,收集整理資金信息,培養傳承人,專事于擺手舞的傳承和保護。
(3) 引入高新技術數字化保護
動作捕捉等高科技手段,可以為擺手舞傳承人記錄、保存動作、音像、建立三維數據庫提供直接的技術支持,有助于提高整理、利用和保護遺產資源的效率。通過引進高新技術將其數字化,可以保護舞蹈的傳承。數字化制作后的舞蹈展示是將虛擬地理環境和綁定的舞蹈人物融入到虛擬環境中,從音樂、伴奏等多方面互動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舞蹈。在記錄和保存舞蹈信息的同時,還可以再現舞蹈場景,使民族民間舞蹈在三維動畫和人機交互中獲得更廣泛的交流渠道。
在當下這個民族文化融合發展的時代,對于擺手舞的傳承與保護不僅僅關系到當地經濟的發展,也成為凸顯當地民族文化特色、加強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因此,應充分發揮傳承人主體作用、政府主導作用和學校推動作用,加強對傳承人的保護,重視和保護土家族擺手舞,使土家族“活態文化”得以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