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勤
從現階段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的反饋情況來看,存在著一個普遍的問題: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概念內涵把握不夠充分,對其概念理解方面產生偏差,最終導致不重視傳統文化學習。實際上產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的應試教育體制對傳統文化教育的沖擊。由于部分教師本身沒有意識到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致使語文課堂缺少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環節?;诖?,高職院校語文課程教師需要加強對傳統文化教育缺失問題的思考,通過運用有效的方式將其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
中華傳統文化經歷了5000多年歷史流轉,在傳承的過程中,人們將傳統文化進行了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的程序,遺留下來的傳統文化是優秀的寶貴的文化財富。傳統的文化和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生活方式、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中國建設精神文明社會有重要的推動發展作用。
在進行本次研究時,筆者針對當前大學生對于傳統文化教育的認識和了解進行了相關研究。在研究成果中,筆者發現當代許多學生并非十分了解傳統文化的概念。主要原因在于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每天接觸網絡上的信息與新事物海量,但是對于京劇、戲劇等傳統文化,學生了解的就不是很多,因為學生對傳統的文化由來并不了解,以致無法產生興趣。例如,端午節是中國為了紀念屈原而形成的節日,雖然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需要吃粽子的,但是許多00后大學生并不清楚屈原投江的故事。許多學生只聞老子孔子其名,卻說不上兩個人的生平事跡和卓越貢獻,經常鬧張冠李戴的笑話,這些都說明中國在傳統文化教育方面還有許多缺失。
從現實情況來看,大多數高職語文課程教學缺乏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在進行語文課程和學科知識領域規劃時,將重點精力投入在了學生的應試教育層面,也就是所有的知識要點都是圍繞學生需要掌握的專業知識,較為重視學生應試水平考量。然而傳統的文化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師的評估效果,致使傳統文化課程知識的教育存在敷衍因素,課堂上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闡述引導只是泛泛地一帶而過,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最終導致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并不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失敗由此形成。
由于中國歷史的發展年限較長,至今為止,中國許多動人的故事和傳說流傳下來,但也因為現在的人們越來越不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和學習,導致傳統文化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持續流傳?;诖?,高職語文教師應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意識,可在課堂上讓學生觀看關于傳統文化教育的短視頻,通過提高學生欣賞水平,加強對傳統文化故事或傳說的了解。同時,轉變傳統文化教育觀念,加強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改進,結合實踐活動組織傳統文化教學,如帶領學生走出校門、進入社會尋找傳統文化。可以建議學生到民族小寨了解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讓學生最直觀、最真切地親身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如民族舞蹈的了解,民族服飾的認識,甚至在日常飲食方面,學生也能夠通過比較來發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不同。
要想融入傳統文化教育,需要從源頭上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學生傳統文化的教育首先需要從教師著手,語文教師的課程教學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學院,學院要求教師達到什么水平,教師就會往這個方向努力。提高高職院校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具有現實意義。
現如今,電視作品及影視節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和對世界的認識。由于傳統文化的特殊性,教師應該深刻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注意加強對學生傳統文化的誤解化解,盡可能采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避免惡俗、錯誤的文化影響學生的觀念和認識。此外,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生提升明辨是非能力的能力,對于具有糟粕性的文化和思想,應該及時摒棄。
總而言之,為構建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文明社會,應當將傳統的文化有效地融入高職語文課程教育中,提高學生教育重視的認識,同時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改善過去對傳統文化的觀念,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樹立端正的文化認識意識,幫助學生在傳統文化的學習過程中,開啟心靈,明辨篤行,將學生培養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可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