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平
文學教育主要是指能夠利用審美活動陶冶學生們的情操,提高學生們對于美的認識及理解的一種教育方式。文學教育中的主要標志為審美,主要目的為學生的情趣及提高審美能力,在人文素質教育中融入文學教育具有較為積極培養的意義,能培養學生們的語言美感,幫助學生們深入社會中進行了解,培養學生們的人生觀及價值觀,促進學生們綜合素質及身心健康的發展。以下筆者主要針對滲透文學教育的途徑進行了闡述。
文學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屬于歷史的寫照及產物,具有較為濃厚的文化承載,對于時代的發展及人們的進步具有較為積極的意義。在高校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秉持著創新的精神,積極主動地創新文學教育的教學模式及教學理念,為學生們提供自主學習及探究的時間與空間,為學生們的文學教育提供創新、多元化的教學資源,減少以往教師單純對經典著作進行教學導致學生產生枯燥無味的感現象。教師在文學教育過程中應引出一些較為新穎且能激發學生們自主學習意識與積極性的題材,讓學生們在學習與探究的過程中認清楚創新對于我們全面發展的重要性。
在高校的文學教育過程中,文學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為了達到人文素質教育。教師應在人文教育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強化文學教育情感因素的發揮,可以通過表演及多媒體情境的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情感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文學教育學習過程中最大化地強化情感功能。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描述及表達道德素質、愛國情感、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文學作品引導學生們在學習文學作品的過程中能夠學習作品中優秀品質,激發學生們的真實情感,促進學生們在文學教育學習過程中學習更多的傳統美德,提升學生們的人文素質。通過在文學教育中實施情感教育或引導學生們自主分析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如在進行《平凡的世界》的文學作品教育過程中,現階段的學生生活都很幸福,無法體會到書中描述的主人公家庭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十年內社會各階層普通人民的故事及情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們播放《平凡的世界》這一影視劇經典片段或組織學生們以表演的形式對文學作品中的經典場景進行表演。通過學生們自主表演及體會情感的方式強化學生們對于情感的把握及體驗,體會到這是用溫暖的現實主義的方式來謳歌普通勞動者的文學作品,通過學生們自主閱讀促使學生深入文學作品中思考及探究,深化學生們對于作品的理解與把握,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現階段社會發展及進步過程中對于高素質、全能型人才的需求度越來越高,這種趨勢使得現階段高校教育教學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學生們人文素質。在人文教育過程中文學教育屬于其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人文素質教育中融入文學教育符合現代化發展的需求,能夠幫助學生們在完善自我及強化自我的基礎上構建個體現代化人格,將學生們培養成為一個高素質的專業性人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現代化高科技教學措施,如多媒體圖片、視頻、動畫、影視作品等,在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基礎上強化學生們對于文學作品的探究及討論。教師在現代化教育背景下還可以構建一個文學交流互動的平臺,不定期地在平臺上推送一些文學作品及網站等,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將經典的文學作品分享出來,與同學們一起探究其中的人文素質知識,強化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及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們身心健康及文化水平的提高。
在高校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遵循現代化教育的要求及標準,重視文學教育中人文素質的教學,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通過實施積極創新人文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文學教育中重視學習情感教育及在符合現代化發展基礎上結合文學教育等多元化的教學途徑提高學生們對人文素質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深入文學作品中分析,強化學生們的人文素質及綜合能力,將學生培養成一個社會需要的全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