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 云
繼2007年教育部頒布《大學英語課程要求》之后,2016年6月起,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又出現了局部調整,聽力題型由短對話、長對話、短文理解和短文聽寫改為短篇新聞、長對話、短文理解。題量由之前35題減少到25題,占總分比例不變,考試時長仍為30分鐘。聽力題型平均分值提高,但聽力難度明顯增加,尤其是新聞聽力,這無疑對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進行聽力教學任務之前,筆者以2018級非英語專業68名學生對研究對象,對學生的聽力學習現狀進行了調查。其中64名同學完成問卷,具體如下:
1.提起英語聽力,92.3%的同學會感到焦慮,這說明大部分同學英語聽力能力的現狀并不樂觀,通過個別訪談,筆者了解到由于高考部分地區不考聽力,個別學生對英語聽力的擔憂根深蒂固。
2.對于聽力風格方面,只有6.2%的學生會邊聽邊記,61.5%的學生表示偶爾記筆記,32.3%的學生表示從不記筆記。由此可見不同學生有不同的聽力風格,這對聽力的教學提出了挑戰。
3.對于聽力訓練方面,每周聽2-3次的同學僅占15.4%,從來不練習聽力的學生約占35.4%。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對于聽力訓練的重視度不夠,學習的主動性不夠高。
4.對于聽說技能方面,66.1%的學生在聽力學習中僅僅只靠聽,基本不張嘴練習口語。由此可見學生對于英語聽力的學習認識片面化。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如下嘗試:
預測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去猜測新情況下可能發生的事情活動(賈志梅,2011)。在學生聽力練習前,通過引導學生觀察選項語法結構和關鍵詞,預測可能出現的題目,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在英語聽力過程中不適感并減少盲目性,在聽力過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例如
A) To end the one-child policy.
B) To encourage late marriage.
C) To increase working efficiency.
D) To give people more time to travel.
通過瀏覽選項中的關鍵詞以及每個選項相同的to do結構可以得知,本新聞聽力的題目可能是關于某項國家政策的目的,因此在聽力過程中需針對性地進行記錄或者記憶,最后綜合判斷。
Anderson&Lynch指出聽力是個動態的過程(Anderson, A. & lynch,1988)。因此在聽力教學中需要進行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基本包括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以及學生與材料間的互動。在進行聽力任務時,針對聽不懂的關鍵句信息,在學生要求下進行反復聽力嘗試,直至學生理解到關鍵句的整體信息(程京艷等,2012)。同時,徐錦芬教授對于不同學習者有不同聽力風格的劃分,包括分析型,整體型和綜合型。其中分析型指的是自下而上的信息處理方式,注重字面信息,偏向記筆記的學生,而整體型指的是自上而下的信息處理方式,注重依賴經驗等知識從而把握整體內容,綜合型指的是以上兩者學習風格的結合(徐錦芬,李斑斑,2009)。不同學習風格在不同類型的問題中表現各有千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并不嚴格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做筆記,以避免不同聽力風格的學生在不適合自己的聽力方法上功虧一簣。同時鼓勵學生努力發現更適合自身的聽力風格,在聽力訓練中不斷完善。
根據Morley提出的:重復,釋義,證實,闡明,詳解,延伸,質疑(Morley,2001)。學生在聽力任務完成后,對于不同意見的地方可采取相互討論,提問等方式來提高對聽力內容的理解。同時需要教師適當介入以保證話題討論的相關性和準確性。因此,筆者在聽力練習播放后會給學生一些時間進行小組討論,針對聽到的內容進行討論,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每個組長要求每位組員發言,這樣避免在單個提問環節中,大部分同學聽力課上不張嘴的情況。同時也減少了學生在老師或其他同學面前說英語的緊張感,學生可以在小組內部暢所欲言。
根據王曉紅教授在近十年國內聽力研究述評中的內容,研究表明,聽寫被視為是有效的外語教學手段,系統的聽寫練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和聽寫能力(王曉紅,2011)。筆者在每周的作業中會增加2-3篇的VOA聽寫練習,要求學生在課后完成并納入平時成績的考核中,以鞭策學生認真獨立完成該部分訓練。
1.由于詞匯量和語法受限,在根據選項的關鍵詞和結構、時態等推測可能問題和內容時,部分學生無法充分運用該技巧,這說明預測的聽力方法需要針對有一定學習基礎的學生才有效。
2.在進行聽說練習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對該教學手段表現出興趣,但由于班級人數龐大,教師在介入參與過程中無法做到組組參與。因此,在后續的課程中需要調整班級人數和組數,以提高教師的參與和監督力度。
3.在聽力練習過程中的聽說結合環節,部分學生對所選話題無話可說,這與學生平時閱讀量偏少,缺乏求是思辨有關。因此,在聽力課堂教學之外需要鼓勵學生針對不同的領域進行一定量的閱讀,增強學生人文綜合素養。
總之,英語四級聽力改革后,對學生的聽力水平和教師的教學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了解學生聽力學習現狀,不斷嘗試不同的教學手段以滿足不同學習水平者的需求,激發不同聽力風格學生的學習信心和熱情,并加強監督和引導手段,讓學生既有壓力又有動力,不斷提高英語聽力學習的自覺性和效果,以期達到改革對學生聽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