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婷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傳媒手段的不斷進步,公眾對視覺文化的欣賞水平不斷提高。作為媒體工作者、設計從業人員,要時刻關注新媒體時代下公眾的訴求,不斷提高專業能力,推陳出新。設計從業人員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設計出獨特的作品,才能適應市場和公眾需求,立于不敗之地。
作為一個現代概念,新媒體被社會各界廣泛地接受與使用。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新媒體”有過多種解釋。概括來說,所謂“新媒體”就是新的傳播信息的媒體、工具,包括衛星通信、光纖圖像通信、傳真、計算機網絡、雙方向有線電視、文字廣播等等。這些傳遞工具高效、快速,靈活多樣。新媒體的傳播手段和傳播功能都超過傳統媒體,這是“新”的根本所在。
視覺傳達設計簡稱視覺設計,是由“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翻譯而來的。其首要目的是通過設計傳遞信息,因而被看做是為傳達信息所作的設計。視覺傳達作用于人的視覺系統,需要依托一定的物質載體。視覺傳達設計注重信息的針對性、有效性,這決定了它與其他的設計不同。
視覺設計主要依托視覺符號,包括文字圖像等。視覺圖像則主要由字體、標志、插圖等構成。視覺設計廣泛地涉及廣告、包裝、圖書等領域。新媒體時代,多媒體和互聯網興起。無論是文字還是圖像,都需要更新傳播形式。多媒體傳播需要更鮮明、更多元的圖像與文字,對視覺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創新已經是新媒體時代背景下,視覺設計的必要之義了。
視覺設計是為了滿足公眾的視覺需求。在當下社會發展中,對視覺的要求越來越復雜。如何讓觀眾理解設計作品,有效傳遞信息,是視覺設計者首要考慮的問題。創新視覺思維,更好地傳遞信息,需要遵從以下的原則。首先是突出視覺中心。視覺中心越是集中在一點,對整體傳達信息的效率越有利。設計從業人員要學會和觀眾角色互換,按照觀眾的習慣審視他們的心理。一步一個腳印,既考慮設計者的設計習慣,也要照顧觀眾的觀賞順序。其次是把握比例與尺度,調整設計作品的比例、尺度,是設計師水平與修養的體現。第三是控制對比與統一。第四是注重對稱與均衡。順應觀賞者追求平衡的心理,以達到沖擊視覺的效果。第五是協調整體與局部。觀眾在審視設計作品的時候,往往關注作品整體的協調性。設計者要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點線面的處理要分清主次,統籌規劃。
第一,有意識地訓練設計從業人員的創新思維。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鼓勵設計師發散性思維、逆向化思維。發散性思維可以幫助設計師廣泛展開聯想,活躍思維,展開頭腦風暴。對與設計相關的資料、經驗展開充分聯想,往往會催生不同尋常的思路。同時要注意,不能過于發散,要圍繞作品展開發散性思維。逆向化思維鼓勵設計師“反其道而行之”,將日常的題材進行適當的夸張,反向思考,打破常規思維的慣性。
第二,樹立與時俱進的設計理念。視覺設計的本質,是為了傳達信息。設計者為達到這一目標,要不斷地學習,與時俱進。通過參與各種活動,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與藝術素養,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更新設計理念。時代不同,視覺設計作品展現出的時代風貌也不相同。只有緊緊跟隨時代發展的方向, 設計的視覺作品才能夠更好的體現出所處時代的個性化精神特色,進而更容易引起受傳者的喜愛。受傳者的喜愛,促進了創作者的熱情。
第三,創新設計語言。語言是表明情感、傳遞信息的載體,也是視覺設計的依托。視覺設計的主要因素,文字、圖像、造型,都是設計語言的一部分。創新視覺思維的模式與進行藝術語言的創新關系密切。如果不能有效創新出藝術語言, 也就談不上對設計進行創新。設計從業人員要不斷更新設計語言,鍛煉藝術思維,創作出新的作品。
新媒體時代,多媒體和互聯網興起。傳播手段的多元化、傳播載體的更新和豐富,對設計從業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適應這些要求,設計師要不斷提高設計水平。由于視覺設計與觀賞者的視覺感受緊密相關,所以視覺設計對創新的要求更加直觀。遵從突出視覺中心、把握比例與尺度、控制對比與統一、注重對稱與均衡、協調整體與局部五項原則,有意識地訓練設計創新思維,培養與時俱進的設計理念,創新設計語言,使得視覺設計整體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