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璟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具有非常深厚的藝術文化底蘊,中華民族更是一個追求美感的民族。因此,我國歷史文化在幾千年的積淀過程中累積出無數寶貴的藝術財富,讓傳統美學元素得以傳承與發展。將傳統美學元素融入到整個陶瓷設計活動之中,也成為當前該設計創新的聚焦點。
傳統美學元素中朦朧的美感可帶給人們一種無法言語的意境美,是我國從歷史悠久的古代時期浸染而來的藝術成果。東晉時期的人們將意境美作為表現藝術內容的核心所在,人們常道的魏晉風骨便是如此,從東晉時期王羲之行書的內容來看,其風格自然,下筆蒼勁有力,且字形秀麗俊美,集各家所長,他所著的《蘭亭序》便被人們稱之為天下第一書。我國傳統美學元素,將其融入于陶瓷作品文字設計之中可含蓄表達其敘事特征,由此提升文字設計中的觀賞性和文字意蘊,從而引發人們的閱讀探索樂趣。
傳統美學元素中還有另一種特征,即和諧統一美。例如古代時期的皇宮建筑與寺廟建筑便是如此,重要建筑物主要置于中軸線中,次要建筑物則位于中軸線側面部位對稱置放,且我國古代建筑十分喜愛運用色彩搭配,以形成協調的建筑風格。陶瓷設計在造型設計和色彩協調上也講究和諧統一美。
在中國傳統美學中,道家美學擁有著崇尚“善下”“樸素”和“逍遙”的美學傾向,對先秦道、儒、墨等美學思想進行了繼承,同時又吸收了佛教的美學思想。在現代藝術作品設計中,道家美學則主要體現了對“自然”美、“簡約”美和“和諧”美的追求。追求設計的自然之美,就是要求作品的設計非刻意的體現一種自然美。在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今天,這種美學觀念的運用能夠給都市人帶來大自然的親切感。追求設計的簡約之美,符合道家“無為”的觀點,要求作品的設計形式簡單,從而以最精簡的造型體現事物的本質美。而這種美學觀念并非是追求設計的簡單化或是單一化,而是追求以最簡單的形式將事物的功能集中。除了崇尚自然和簡約,道家美學思想還崇尚和諧之美,以展現得天道的平淡和樸素。
中國的茶文化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歷經了數千年的歷史演進,但是茶文化并沒有因此而衰敗,而是在每個時代都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并且其價值內涵也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充實。中國的茶文化是一種大眾文化,受眾非常廣泛。茶葉在中國已經超出了一般日常飲品的范疇,而是更有社交的屬性。中國的茶文化是非常重視美學元素的,講求“靜、 雅、悟”,這就是更高的精神層面的美學。中國人在飲茶的過程中喜歡思考和反思,對于近期所做的相關事情進行總結感悟。因此,“靜”在中國茶文化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只有在飲茶的過程中保持心情平靜,才能在飲茶的同時進行充分深入的精神思考,才能在飲茶的過程中有所收獲。
如果我們能夠將茶元素的具體精髓融入到陶瓷設計創新之中,將能實現對茶元素與陶瓷設計藝術思維的美學表達。陶瓷本身的應用特點是生活屬性與藝術特征的有效詮釋與表達。所以陶瓷設計活動最終目的是將生活器具與藝術器具合理融合。而合理利用茶元素,能夠在陶瓷設計中釋放出“生活美”與“藝術美”,在實現藝術美學傳遞的同時,繼續發揮陶瓷設計的實用價值。此外,茶元素的生態理念,或是陶瓷藝術與自然生態之間的“和諧關系”等等,都從客觀上為我們感知和利用自然理念,提供了基礎訴求。所以茶元素陶藝設計的關鍵本質是呈現陶瓷工藝品的生態內涵。
陶瓷作品的創作在新的時代具有新的發展要求,通過在陶瓷作品中應用傳統美學元素,能夠提升整個陶瓷設計活動的文化內涵和應用價值,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精神需求。其能夠為當前陶瓷設計創新,尋找到理想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