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想
中國傳統美學及其思想所蘊含的設計之美,是環境藝術設計發展中的核心要素。按照傳統美學的基本原則,現代城市的環境設計與傳統村落的環境保護都遵循著中正平和的文化傳統,道家文化、儒家傳統以及禪宗精神都對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如何運用好傳統美學元素的文化優勢,為當前的環境設計提供新的探索方向,是環境藝術理論設計與實踐發展的重點與難點。本文以傳統美學元素在當前環境設計中的具體應用為出發點,對其優化發展方向提供了有益的嘗試。
通過對歷史文化傳承的溯源與梳理,社會發展汲取了充足的養分,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樹立,中華文明傳統文化優勢的發揮,都為傳統美學元素做出了現代化的闡釋。在中華傳統文化脈絡中,道家文化、儒家傳統與禪宗精神三足鼎立,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凝練成了具有共性特征的美學元素。體現在環境設計中,優秀的文化底蘊為中國環境設計提供了豐厚的設計美感,不論是強調舒適度的室內環境設計、重視布局的景觀園林設計以及錯落有致的庭院設計,在不同的環境設計領域中,中華傳統美學元素都為環境設計實踐提供了有益的援助。例如中國傳統的飛檐屋頂,既大方美觀,又能有效地遮擋排放積雨,兼具了美學感官與實踐功能。而園林景觀的設計更是中國設計師的強項,和諧均齊的園景布置體現了儒家思想中正平和的美學觀念,隨性添加的各類裝飾展現了道家精神隨心自由的文化觀念。山水、青瓷、松梅等富含傳統美學意味的傳統文化符號在環境設計方案中隨處可見,這是根深蒂固的文化傳承的直接體現。
在環境設計的理念中,實用性與功能性是其考慮的核心要素,但是環境的美觀與雅致同樣也是設計方針中所要考慮的必要因素。環境是人類居住的整體空間,如何利用文化傳承與歷史經驗打造和諧美觀的整體環境,是環境藝術設計所關注的重點。細化而言,環境藝術設計的文化美感培養,就是傳統文化在建筑或環境中潛移默化的滲透過程。例如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認為:“天地間萬物都是生命體,相互之間都有著內在的聯系,呈現出生生之德和生生之美的特征”。這種生生之美,即是生態自然美的外在表現,而生生之美表現的最高境界,又是天人合一之美,因此在中國傳統的園林設計中,植物的運用與擺放是匠心獨運的點睛之筆。在不同的園區以植物位置的巧妙搭建來調整空間布景與光線角度,既不顯得突兀,也極具自然之美。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傳統文化美學的應用隨處可見,這與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念有著一脈相承的天然契合度,也與可持續發展的環境發展理念在本質上形成合流。
傳統美學觀念與環境設計美學的共通與融合需要合理的方式與長期的過程,一方面應當注重美學元素與審美受眾之間的結合與反饋,另一方面則要靈活的掌握并運用美學思想,通過立體化的設計實踐來推動環境藝術設計的進步與發展。美學作為一門藝術,它的根源是根植于社會生活中的,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所代表的不是玄之又玄的復雜觀念,而是自然而然流淌在個人精神世界的美感的外放。合理地運用大眾化的具有共性的美學元素,往往會增添環境建設的舒適程度,符合審美受眾的價值感官。而在環境設計的具體應用中,作為一類實踐性極強的復雜領域,將傳統美學思想與文化元素合理地運用在環境設計的每一個細節中,才能夠彰顯環境藝術的設計美感。中國文化傳統含蓄的文化觀念,也對環境藝術設計提出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發展要求,過于直白的整體設計與失衡的異樣感官不適合中國環境設計的整體氛圍與設計習慣。將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學觀念與人文環境設計相互融合,才能夠在現代化的社會進程中為環境設計提供創新道路。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對于美的審視和感悟都需要中國傳統美學觀念作為支撐,因此合理運用二者之間的關系,將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美好投射到藝術設計過程中,是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所面臨的挑戰。而傳統美學元素作為傳統文化的集中表達形式,其創新應用與整體開發,是現代化環境設計方案所重視的創新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