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廣興
廣東省惠東縣黃埠中學 廣東 惠東 516353
目前,國內對隨堂練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練習題目的設計和講評上,例如,上海閔行七寶中學劉樹田撰寫的《物理習題教學的“四要”“四不要”》中從教學目標、習題設計、教學策略、教學方法上提出了習題教學的四個觀點;河北省秦皇島市的喬莉在《新課改下的物理課堂練習》中就課堂練習的形式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在課堂上實施“創造性的課堂實驗練習”。另外,蘇州大學物理系教授孫曉林、袁海泉教授在《中學物理教學參考》中發表了《新課程理論下的物理習題設計》,從物理習題與生活的關系細致闡述了物理習題應該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物理習題應該注重科學滲透,關心科學發展,物理習題應該滲透物理學史,物理習題的展現形式應該多樣化。這些研究成果皆為物理習題的設計和教學指明了方向。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滿堂灌的現象有所好轉,但由于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實質把握不準,對教學內容理解不深,導致課堂教學中出現重復性、機械性的練習,從而導致課堂教學的低效性。針對這些現象,我組織本校物理組內老師們共同研究課題:《初中物理隨堂練習的研究》。通過練習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信息,讓教師據此調節教學行為,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真正按照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全面系統的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隨堂練習對課堂教學有以下幾點促進作用:
目前,由于應試的不可避免,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習題冊,很多習題冊都存在大量低效甚至無效的訓練習題。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一種體會:在做了大量的習題后,發現很多練習題都偏離考綱,每到考試很多同學又束手無策了。這樣會浪費了很多學生的學習時間,而又得不到相應的效果,感覺自己總是在做無用功,學習效率非常低下。在這種情境下學生開始害怕學物理,對物理產生了厭煩心理。不但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對成績的提高也是收效甚微。
因此,《隨堂練習》的研究將立足于本校教學實踐,以物理新課程理論和現代學習理論為指導,通過對教育教學實踐和對各類成功有效的教學經驗進行分析與整合,探索和總結出一套適應新課改的初中物理課堂有效練習策略及其規律性,形成我校提高物理課堂隨堂練習有效性的新模式和特色,使物理有效練習設計的優化能為物理教學過程發揮最大效能。同時,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學生能利用有效的時間進行適當的有效練習,以達到對知識的鞏固和提高,避免為了中考進行題海戰術而浪費大量時間精力。以此來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生的記憶會有一個漸退的過程,記憶的大敵是遺忘,德國心理學家艾賓告斯對遺忘現象作了系統的實驗研究。他們的研究結果以著名的“遺忘曲線”表明了遺忘發展的一條規律,即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為了使學生對課堂知識記憶得更多,隨堂練習的設計中,每一個知識點有相對應的針對習題。對所學的知識內容及時鞏固,利用針對習題加深知識內容理解和掌握,盡可能的減少學生對知識內容的遺忘。
“講與練結合”的教學模式,跳出傳統的講授模式。物理有效隨堂練習是物理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設計的基本環節,是學生掌握當堂知識,形成自身技能的重要途徑。有效的物理隨堂練習能起到查漏補缺、鞏固知識、強化技能、拓展提升的作用。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養成獨立作業的習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在每講解完一個知識點后,插入相對應的、有針對性的習題,有利于課堂上學生對知識點的鞏固。
學生的層次參差不齊,由于學習成績的不同,理解和接授能力的不同。所以隨堂練習要層次分明,比如先從基礎出發,然后是提高題,最后是難題,這樣就適合不用層次的學生的需求,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梯度性強。做到真正的培優轉差。
有一個較為經典的案例:在一個我所教的班級中,剛學開的時候,我了解了班里學生的分數。全班60 個學生,優秀的學生12 人,及格以上的43 人,低下的17 人。在剛開始的教學中,我設計的隨堂練習沒有分層,全部都以同一個難度標準的題目讓學生練習鞏固。優秀的學生當然沒有問題,但是對于成績差較的學生,做起來就相當的困難,久而久之,這一部分學生就對我的物理科產生了厭卷和逃避的心理。隨堂練習的設計不能“一刀切”,沒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無法實現“不同的人在練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我意識到這一點之后,立馬進行整改,將隨堂練習分層設計,不同的題目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成績較差的學生在我的課堂上也學會做題。
綜上所述,隨堂練習為提高學生上課的效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不能總是講授,應與鞏固練習相結合,也就是“講練結合”授課法。學生聽了新的知識掌握與否,通過隨堂練習和及時反饋就可以了解得非常清楚,隨堂練習可以鞏固所學知識,練習中不但掌握知識和技能,通過強化練習,提升了學生的能力,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同時練習分層設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