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芳
廣西河池市天峨縣第五小學,廣西河池 547000
關鍵字:肢體語言;小學英語教學;作用
英語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一個主要部份,依照學生的水平和實際的情形,肢體語言被需要,教師正確的肢體語言也是重要一環。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是一個個實實在在的直觀情景,伴隨著老師講話而產生的語氣、姿勢、表情都有著強烈的解釋性和提示性。
根據科學測試:“人的記憶,80%是靠視覺來建立的。”可見,肢體語言在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恰當利用,運用肢體語言的魅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大大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
小學英語課程中,創造濃郁的英語氛圍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的氣氛,才會讓其不自覺地說英語。因此母語在英語課堂上盡量不見光。那如何使學生領會課堂英語用語呢?此時肢體語言就在英語與母語間架起橋梁,學生自然而然地會悟。小學生自我約束力不強,在上課鈴聲響后,也不能立刻就坐好,這時候,教師需要提示:“sit down.”單說英語,學生肯定一頭霧水,教師需要在說的同時配上坐好的姿勢,學生馬上知道老師是讓我們坐好了。Stand up 也是如此,教師以后每一節英語課都這樣操作,久而久之,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自然就懂得是什么意思了。
肢體語言所表現的信息,更易于為學生所接受,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眼神、表情、動作等反應投入情況來判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運用程度,對教學效果能及時地進行反饋,這樣就能及時發現問題,找到解決方法。
培養學生的獨立自學能力,是教學的目的之一。小學生的大腦正處于發育階段,好動、愛玩是兒童的天性,且有一種不可抑制的表現欲,課堂上,教師利用好兒童的天性,必會大大提高教學質量,這時,肢體語言就如“能量轉化器”,化天性為推力。如果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能夠利用肢體語言進行教學,讓學生跟著模仿著學習,老師與學生打成一片與同學們一起玩、唱、跳和做動作,課堂氣氛馬上會活躍起來 從而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在控制課堂方面:英語課堂上,教師可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適當地調節與學生的距離,教師領讀時,走下講臺,進入學生的空間領域,可以控制課堂,也可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的語音,語調,使課堂變得有生氣;當學生上臺表演時,教師要站的離學生近些,像一個仔細聆聽的觀眾,這樣即可使教師及時聽到錯誤并進行糾正,也可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當學生在做聽、寫練習題時,教師一邊念一邊適宜地走動,當教師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去輔導,檢查和幫助學生時,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他們的積極情緒。若某個學生注意力分散、講話等不良行為時,只要教師稍稍向學生走去,就可使學生立刻改變不良行為。
教師面部表情變化的表征,能最靈敏、最迅速、最充分地反映出人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師如能針對不同的情況,運用好面部表情語言,就可能有效地控制課堂氣氛。用微笑樹立學生的自信,如果教師經常微笑上課,那么,久而久之,學生們會潛移默化地被教師的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所影響,使之產生同樣的心態,這會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在課堂組織教學中運用肢體語言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語調、音量、節奏和速度的變化,來引起和控制學生的注意。教師的表情可以表達對學生的暗示、警告,也可以表達期待、鼓勵、探詢、疑惑等情感。教師的目光注視可以在學生中引起相關的心理效應,產生或親近或疏遠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緒,進而影響教學效果。在英語課上,有的學生自控能力差,會交頭接耳,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用雙手向他們做出一個暫停的動作或將食指按住嘴唇做出安靜的表示,以示意這部分學生保持安靜或終止違紀行為。這樣鼓勵表現好的,排除不好的,進而影響教學效果。
肢體語言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教師運用豐富的面部表情,感染學生。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神圣的,教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對學生都有著深刻的感染力。試問:如果一個教師一上講臺,就表現出怠慢、厭倦的情緒,又如何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呢。教師的一個笑臉,能對緊張的氣氛進行緩解,能使學生輕松自如,信心十足。
實踐證明,肢體語言不僅僅是一種非語言行為,而且,它的應用具有科學性和社會性,在英語課堂中的輔助應用體現的更為明顯。身體語言的使用不僅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而且能加深他們的印象和想象。身體語言地使用完全是符合視聽教學的原則和標準,因此教師應該努力在一開始就用英語教學,運用相應的身體語言來幫助學生理解學習。最終,學生的英語能力理所當然地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提高。肢體語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作為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形象、生動、具體地表現出教學內容,容易幫助學生理解,是有聲語言的補充。但是,所有的事物都是有優點也有缺點,所以,教師在運用肢體語言時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使學生樂此不疲,做到樂中學,學中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