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陜西西安 710000
正值青春期的大學生,生理發育已趨成熟,但心理成長正經歷著急劇的變化,這將在大學生情緒上表現得尤為明顯,所以,大學生的情緒調適是否適當將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學生情緒具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
情緒是人對外界的客觀事物或事件行為是否能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態度體驗或外在的表現形式。進入大學后,新的生活環境、新的交際對象、新的學習內容、新的希望和目標使大學生的需求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化,這些需求在不同階段、不同的學生身上體現出不同態度感受,表現出不同的情緒特點,情緒在大學生身上體出了復雜多樣性,這種多樣性的特點給學生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給學生工作增添了一定的復雜性。
現階段的大學生正處于理智與情感的發育階段,是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生活在一個更加寬松、更加開放、信息源沖擊力更強、更復雜的環境下,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不斷地發生調整甚至變更,這種環境下的情緒不僅僅受外界環境的控制,而且極易受到個人心境的影響,心境好時,情緒就會表現出積極、亢奮、善于言談;心境不好時,情緒就會表現出消沉、低落、悶悶不樂、不愿跟別人交流,體現出大學生情緒的極不穩定性。
隨著大學生對校園生活的深入了解,社會閱歷的不斷豐富,人生經驗的不斷積累,心智逐漸成熟,各種能力都有所增長,尤其是控制能力。遇到一些問題時,不論是自己滿意的還是自己不滿意的,當面不去做過多的評論,把自己對所遇到的事情或事件的情感反應隱藏起來,比如近來出現的新名詞——陽光抑郁癥。這種情緒不易被別人覺察,有時,面對不滿意的事情反而會表現得更加高興甚至是非常滿意,給人造成一種假象,這種表現會因個人的性格不同而表現出一定的持久性,會對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和復雜性。
情緒管理是一個人對自己情緒的自我認識、自我控制、自我區分等能力和對他人情緒認識與適度的反應能力。它是研究人們對自身情緒和他人情緒的認識、協調、引導、互動和控制,是培養駕馭情緒的能力和維護良好的情緒狀態的一系列過程和方法。情緒管理通過提高人們對情緒的自覺意識,控制情緒低潮,保持樂觀心態,從而不斷自我激勵、自我完善。情緒管理具體包括情緒識別、情緒調控、情緒表達、自我激勵等多方面內容。第一,情緒識別,即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培養情緒認知能力。情緒智商的核心是情緒認知能力,即當自己的某種情緒剛一出現就能覺察的能力。完整的情緒認知能力不僅指情緒的自我認知,還包括對他人情緒的識別,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第二,情緒調控,即培養情緒自我控制能力。情緒調控主要是指對負性情緒的控制、疏導和消除,并培養積極樂觀的情緒。它是在準確識別自己情緒的基礎上,分析這種情緒產生的原因,并通過適當的方法予以緩解。情緒的產生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正確進行情緒的歸因能幫助人們提高情緒的自我理解和領悟能力。第三,情緒表達,即合理地表達情緒以發展人際交往的能力。人們在交往過程中會因為交往內容和方式的改變而體驗到各種情緒,情緒也深深地影響著交際的內容和方式。正確的情緒認知和表達可以抒發內心的感受,讓別人更了解你,增進彼此的關系;錯誤的情緒表達方式往往會出現許多防御性不良互動,會讓彼此關系變得緊張。情緒管理要求我們在學會識別自己和他人情緒的基礎上恰當地表達情緒,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第四,自我激勵,即通過自我調動,建立和維護良好的情緒狀態。這就要求人們了解良好的情緒狀態的表現,為實現一定的目標進行自我調動,指揮自己的情緒。如能始終保持高度熱情,不斷明確目標,使情緒專注于目標等。通過自我激勵,培養良好的情緒,控制情緒低潮,保持樂觀心態,不斷自我完善。
大學階段是一個人人格發展、人生觀和世界觀確立的重要階段,為更好地管理大學生的情緒,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情緒引導教育就是通過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從內心深處引發學生積極的、愉悅的情感體驗。在情緒引導教育的過程中,引導者要注意尊重和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品性,培養他們的情緒調控能力、正確認知自我、悅納自我的能力,加強大學生與同學、老師的交流互動,增強他們的社交能力,引導他們積極參加校園活動,盡快適應大學生活,促進他們對學習、學校生活和周圍事物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及認識到作為大學生應擔負的責任和使命,培養出情感豐富、思想活躍、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新時代大學生。
學校設施對學生的情緒也有一定的影響,比如硬件建設比較完備的學校,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項目、課程學習來滿足對現實大學生活的不滿情緒,軟件建設方面,開設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心理培訓和教育,也可以開展形式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提供展示大學生不同類型才華的舞臺,給學生提供適時釋放學生內心壓力的環境和對象;其次是選擇中青年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在教學方面能給以學生引導,在情感教育方面也有一定的經驗,自身有較好的情緒掌控能力,面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能給學生進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進行溝通。最后在校內成立專門的心理輔導機構,配有專職心理咨詢師,一旦遇到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能及時提供疏通和緩解心理壓力的方法和途徑,避免事情向縱深方向發展。
改變認知指當不適度、不恰當的情緒反應出現時,個人理智地分析和評價所處的情境,正確地分析引起情緒反應的主客觀原因,理清思路,冷靜地做出應對。
大學生情緒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影響和諧校園創建的一個重要因素,甚至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發展,對大學生的情緒進行管理也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通過多個部門的通力合作,齊抓共管,把學生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為整個的學生管理工作提供更為堅實的精神支撐。